- 傳釋:中國家族辦公室手冊
- 賈良嶼
- 2104字
- 2021-04-19 15:01:35
前言
在搭建一家商業銀行總行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FO)的過程中,我接觸過歐洲、美國、新加坡、韓國,以及我國臺灣和香港的財富家族。無論是太古集團的施懷雅家族、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還是華人世界的郭鶴年等,都不約而同地選擇設立不同形式的家族辦公室。作為比普通大眾早富裕三四十年、近百年甚至幾百年的家族,它們的家族辦公室也呈現出一種演進式變化,一方面是人性的自然選擇,另一方面是文化、社會差異的體現。顯然,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中國高凈值和超高凈值人群數量不斷攀升,已成為帶動亞太地區乃至全球財富增長的有力引擎。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高凈值人群總量達132萬人,較2018年增長近6.6%,占亞太地區的近20%。2020年,中國上榜福布斯十億美元富豪人數達491人,財富凈值總額近1.57萬億美元(約合11萬億元人民幣),10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8.8%和10.8%。中國百萬億規模的財富管理市場備受全球矚目,中國的家族辦公室也是一門值得深挖的生意。
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我逐漸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家族辦公室領域涉及的業務范疇非常廣,包括投資、保險、信托、法律、稅務、治理、慈善、傳承、教育和移民等。國內的家族辦公室起步較晚,從業者都是從零開始。形成書稿是將所學、所用梳理總結并形成體系的最好方法。中國企業家非常需要既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研究前沿,又適合中國國情、可操作性強的家族辦公室。
在與企業家朋友的接觸中,我有一個切身體會:家族辦公室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能切實地幫他們解決問題。寫《傳釋——中國家族辦公室手冊》一書是為了拋磚引玉,也是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建設添磚加瓦。
希望我的工作經驗和研究思考能夠在這些問題上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作為一名家族成員,當我想成立一個家族辦公室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在這些方面有哪些成熟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可供參考?有哪幾種方案可供選擇,利弊如何?
有一位商界巨擘曾經在自傳中說,商業企業就像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一般人看到的是最終呈現的精彩創意、優質食材,乃至高雅氛圍,而企業家看到的還有廚房里的忙碌——沒有那么光鮮亮麗,卻更真實全面。類似的,家族辦公室在世人眼中也相當神秘:家族辦公室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幫助美國大亨,如約翰·D.洛克菲勒和J. P.摩根等管理財富的機構,而在更宏觀的視角上,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美國家族辦公室FOX(Family Office Exchange)的高管就曾經說過:“我們是投資界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大多數人從未聽說過。”巨大的影響力和頗具傳奇色彩的背景讓所有了解家族辦公室的人都肅然起敬,而其背后的運作邏輯是既接地氣又高效清晰的。本書嘗試為大家還原這一“神秘”領域的真實面貌。
第一章介紹了家族辦公室的定義、成因,以及國內家族辦公室的發展狀況和境內外幾個簡單范本。第二章在介紹家族辦公室職能時結合意大利商界的無冕之王阿涅利家族和美劇《億萬》(Billions)中創富一代的案例,提出了精神傳承、企業傳承和財富傳承的整體框架,奠定了家族辦公室的立身之“道”,并就家族辦公室的人員設置、工作流程和系統搭建給出了實操性建議。第三章針對家族和企業的二元結構,以李錦記家族和李嘉誠家族為范本,從三圈模型、組織架構和家族契約3個層面介紹了“家族企業治理”這一家族辦公室的核心工作機制。該機制是保障“家”“業”長青之“法”。后面九章介紹了家族企業傳承的具體工具和環節,是傳承之“術”。其中,第四至第六章闡述了與家族辦公室相關的法律問題:先剖析了家族的法律風險,然后分別就大額保單、境內家族信托和境外家族信托進行了分析。第七、八章分析了稅務問題,即境內外稅務新規下高凈值客戶的籌劃要點。第九章結合蓋茨家族辦公室瀑布投資(Cascade Investment)、龍湖家族辦公室和耶魯大學基金會等案例,介紹了全球資產配置問題。第十章結合李嘉誠家族、阿涅利家族的案例,從融資角度剖析家族擴張的路徑選擇。第十一、十二章結合萬向魯氏和臺塑王氏等案例,從慈善和繼承人培養兩個方面介紹了精神傳承的安排。
我深深理解,企業家朋友并不是學者,不可能在理論上做過多糾纏。因此本書的寫作,雖然涉及專業領域的大部分核心理論,但都力求簡明并彼此關聯,盡可能多地引用案例,給讀者以感性認識。當然,對于那些單純對家族辦公室這間“餐廳”的“廚房”感興趣的朋友,本書也能滿足其好奇心。
感謝在我書稿寫作過程中給予建議和指導的長輩,鼓勵我在工作之余去做系統性梳理;感謝民生銀行的領導同事,給我機會讓我成長,可以與領域內最優秀的前輩們一起探索、討論、執行、合作;感謝行業里各個領域的前輩和朋友的指導、支持和幫助。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塑造了這個行業持續良性發展的可能性,如同《流浪地球》里射向木星的三束火焰,守望相助點亮希望。
最感謝的,還是一路走來支持我、信任我的企業家,是他們對曾經忐忑的我說“小賈老師,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嘗試吧”,是他們把幾千萬、幾億甚至幾十億元的資金安排交給曾經青澀的我。信任的力量真的無限大。他們對經濟運行、企業經營和為人處世的判斷,他們言傳身教的人生智慧,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寶貴的財富。
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在路上,巨幅畫卷才剛剛展開。能夠見證傳奇,為助力中國企業家“家”“業”長青盡一份綿薄之力,實在是我的人生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