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 盲腸末端的煩惱:闌尾

你的周圍有人曾經(jīng)得過盲腸炎嗎?盲腸,是位于大腸與小腸連接部的一個囊狀器官。盲腸上連接著一段長5~6厘米的細長器官,名為闌尾。盲腸炎其實是闌尾炎的俗稱。[1]闌尾炎在發(fā)病時若不能得到及時處理,闌尾內(nèi)的細菌大量繁殖,導致組織壞死,膿液或腸液流進腹腔內(nèi),引起腹膜炎,情況會變得十分危急。闌尾炎俗稱盲腸炎,是因為壞死的闌尾附著在盲腸上,容易被看作是盲腸疾病。

闌尾炎的病因多種多樣,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誤入異物。一些手術報告中曾提到,在切除的闌尾中發(fā)現(xiàn)了魚刺或假牙。不過,過去人們常說的“吃下西瓜籽,會得闌尾炎”,只是一種坊間傳言,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盲腸,是大腸的起始部分。小腸與大腸連接處有一個部位被稱為“回盲瓣”,由此向下有一個長5~6厘米的囊狀盲端結構,這就是盲腸?;孛ぐ昕梢哉{(diào)節(jié)回腸內(nèi)容物流入盲腸的速度,并且能夠防止大腸內(nèi)容物逆流進入回腸。因此,不小心服下的異物不會那么容易就進入盲腸。

盲腸是爬蟲類、鳥類、哺乳動物特有的器官。鳥類與草食動物的盲腸,由于參與消化過程,所以十分發(fā)達。與草食猴類相比,人類的盲腸已經(jīng)萎縮,長度很短,其中的原因后面將會提到。

自古以來,闌尾炎給人類帶來了許多困擾。日本的知名人士當中也有不少人曾經(jīng)患上闌尾炎。夏目漱石考上大學預科后,在升級考試中因闌尾炎發(fā)作而落榜,這成了夏目漱石一個著名的人生小插曲。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武將名為伊達政宗,據(jù)他的書童記載,伊達政宗晚年時曾出現(xiàn)腹膜炎的癥狀,在心腹部下片倉小十郎的協(xié)助下,他們使用馬棚里的金屬刀具,在火上燒過后切開腹部,排出了膿液。有人認為他當時患的就是闌尾炎。如果這份記載是真實的,那么在那個沒有麻醉劑的時代,這一舉動著實令人驚嘆。

闌尾既然如此令人煩惱,倒不如從始至終就不存在好了。很多人會這樣想,但其實這種想法有些輕率。無論盲腸還是闌尾,原先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類與肉食動物的盲腸體積較小,而草食動物的盲腸體積較大,這是有原因的。草食動物需要將吃下的植物中的纖維素分解后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這個分解過程需要微生物的參與,而盲腸正是一個儲存微生物的器官。

雖然人類并不像草食動物一樣僅僅以植物為食,但人類的盲腸也與草食動物的一樣,儲存著微生物。近年來,我們常常在健康食品的解說詞中聽到“腸道菌群”一詞,指的就是常駐于腸道內(nèi)的正常微生物群。這些微生物的種類有100種以上,數(shù)量多達幾億個,其中就包括酸奶及乳酸菌飲料中包含的一種著名的微生物乳酸桿菌。

常駐菌群相互之間保持著平衡,能夠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及繁殖,調(diào)節(jié)腸道內(nèi)的環(huán)境。這種平衡狀態(tài)一旦被打破,就會成為腹瀉、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癥狀的誘因。此外,若腸道內(nèi)的惡性菌群大量繁殖,闌尾可以提供一個暫時性的避難場所,供正常菌群臨時進入其中躲避。因此,人們認為沒有必要存在的盲腸、闌尾,實際上在培育腸內(nèi)有益菌群、維持人體健康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不同的動物,闌尾的形狀也是各不相同的。當然,這是生物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進化的結果,闌尾的形狀也受到了環(huán)境的影響。

不過,由美國中西部大學的研究人員主導進行的一項研究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論。

該研究組針對不同食系、在不同的社會性群體中活動、分布于世界各地的533種哺乳動物的闌尾進行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闌尾的存在與否、體積大小,與動物的飲食習性、生物性及社會性特征之間不存在任何關聯(lián)性。

這一結論表明,人類的盲腸與闌尾由原本較大的體積轉變?yōu)楝F(xiàn)有形態(tài),并非由于退化,而是單純地為了擁有與生物體最為匹配的免疫能力才進化成了如今的樣子。闌尾的作用發(fā)生了變化,在動物的身體遭到病原菌的威脅時,可以作為備用的免疫器官發(fā)揮重要功能。闌尾與盲腸作為一個復合體,共同得到了進化。

得出上述結論的依據(jù),是這些有闌尾的動物存在一個共通之處,即盲腸里的淋巴組織分布集中且十分發(fā)達。上述研究還取得了另一項研究成果,即,哺乳類的多個物種分別進行了共達30次的進化。

此外,對有闌尾的動物物種進行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闌尾一旦出現(xiàn),在之后的進化過程中便不會消失。研究組綜合上述結果得出一個推論——闌尾是一個重要的器官,絕不是偶然出現(xiàn)的。

當然,這一推論也只是眾多學說之一。但在腸道與免疫之間的關聯(lián)性逐漸明確的背景之下,這一推論擁有很強的說服力。

人類的盲腸,一端連接著一根形狀像手指一樣的闌尾。草食動物的盲腸,一端是尖尖的形狀,被稱為盲腸尖,整個盲腸被稱為盲腸體。草食動物需要消化大量纖維素,因此盲腸體的長度更長。

例如,馬的盲腸長度約為1米,牛的盲腸長度約為75厘米。牛的盲腸長度相對較短,是由于它具有反芻的能力,能夠將草料逆嘔至口腔重新咀嚼后再次吞咽到胃里。

兔子的盲腸長度約為40厘米,從體型比例的角度來看,這個長度是很驚人的。兔子和樹袋熊有食糞的習性,是由于它們在一次消化過程中無法吸收全部營養(yǎng),排出體外的糞便里還殘留有一部分營養(yǎng)物質(zhì)。樹袋熊食用的桉樹葉是一種硬質(zhì)纖維素,它們擁有哺乳動物中最長的盲腸,長度可達2米。

最近的研究發(fā)現(xiàn),靈長類中的長鼻猴身上存在著與反芻類似的行為。此外,普通狨的盲腸里有一種能感知甜味與苦味的蛋白質(zhì),名為味導素,它能夠像感知味道一樣感知腸內(nèi)發(fā)酵程度,從而調(diào)節(jié)進食量。由此看來,靈長類的盲腸與闌尾僅僅是用于消化的器官,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此前人們一直認為,人類的盲腸與闌尾都是痕跡器官。隨著它們在免疫方面的功能被逐漸認可,原先的固有觀點也許會發(fā)生變化。

因此,本篇開頭提到的闌尾炎的治療方法也正在轉變。以前,闌尾炎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在癥狀不是非常嚴重的情況下,現(xiàn)在大部分情況都采取保守治療的方式。其中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近年來抗生素類藥物的藥效大幅提高,CT等影像診斷技術也十分發(fā)達,能夠對病情進行詳細的鑒別。

過去的“盲腸無用論”得到改觀,盲腸的作用得到了認可,闌尾炎的治療也從切除逐漸轉向保守治療。手冢治蟲的醫(yī)學漫畫《怪醫(yī)黑杰克》中有一章名為“孝順的兒子”,講述了黑杰克在投宿至一家農(nóng)戶時,恰巧遇到一位老太太腹痛不止,老太太的四兒子身為醫(yī)生,主張為母親切除闌尾,而黑杰克認為不妥,進行了保守治療,將闌尾保留下來的故事。如今看來,時代的發(fā)展終于趕上了怪醫(yī)黑杰克的腳步。

在臺灣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針對接受了闌尾切除手術及未接受闌尾切除手術的共約37萬人進行了長達14年的調(diào)查對比,終于在2015年得出結論:接受了闌尾切除手術的人在手術后的1年半至3年半的時間里,患上大腸癌的風險比未接受闌尾切除手術的人高出2.1倍。

當然,該項研究目前還在進行中,但隨著盲腸的免疫功能逐步被證實,或許今后人類會探索出一些新的方法,使盲腸作為一個新的免疫器官,發(fā)揮出強大的功能。

[1] 在中文里,盲腸炎與闌尾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g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喀则市| 汨罗市| 景德镇市| 秀山| 绵竹市| 永寿县| 定襄县| 阜阳市| 柘城县| 郎溪县| 鹤峰县| 隆安县| 元谋县| 隆林| 故城县| 乌鲁木齐县| 西峡县| 罗田县| 永仁县| 潮州市| 全南县| 淳安县| 多伦县| 伽师县| 江孜县| 甘孜| 逊克县| 武宣县| 鲁甸县| 金寨县| 汤阴县| 南川市| 容城县| 政和县| 红安县| 日喀则市| 文水县| 辽宁省| 西安市| 浙江省|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