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表觀遺傳學簡介
表觀遺傳學:孕媽媽的DNA
什么是表觀遺傳學?
嚴格來說,表觀遺傳學屬于分子生物科學,它研究的是控制基因表達而不影響DNA本身序列的細胞調控系統。不過,更寬泛的說法是這個調控系統本身就是表觀遺傳學。
表觀遺傳學是由英國生物學家康拉德·韋丁頓(Conrad Weddington)提出的,他在1942年將其定義為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研究環境等外部因素是如何在幾代人之間產生“可遺傳的”變化,但實際上并沒有改變他們的“基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DNA。
在20世紀90年代,英國流行疾病學家大衛·巴克(David Barker)提出:
“子宮內發生的事情會比出生后發生的事情更重要。”
所以,基因并非完全不可逆轉。相反,生活的環境可以在不改變人們DNA情況下改變其基因表達。這種生物的奇異性可以一代兩代乃至三代的遺傳一下去。
表觀遺傳學研究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饑荒期間孕婦的孫子輩(荷蘭:1944—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占領了荷蘭,在1944年到1945年入冬期間,入侵地區遭遇了饑荒,荷蘭孕婦日均消耗量只有700卡路里,遠低于2400卡路里的正常消耗量。
結果,那一年出生的孩子出生體重普遍偏低,后也多患有肥胖和2型糖尿病[1]。然而,即便是多年以后這些婦女出生的孫輩,他們仍然受到影響卻不知道是戰爭物資匱乏所造成的。這證實卵子和精子不僅攜帶基因,而且攜帶祖母和父母在懷孕時的表觀遺傳負荷[2]。
注釋
[1]2型糖尿病:原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后發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遺傳負荷:生物群體中由于有害等位基因的存在而使群體適應度下降的現象。
環境也會有影響
基因遺傳并非一個閉合代碼。“開關基因(on and off gene)”這個術語是指基因會明顯受到個人日常生活、人生起伏閱歷、成長環境以及消耗食物的影響,將這一表觀遺傳給第三代。
就是在生命伊始,表觀遺傳的改變很多都會對成人后的身體和行為產生影響:比如懷孕期間受過創傷、壓力、暴力、饑餓的母親和遭受虐待和精神創傷的兒童,他們可能會有異常的DNA序列,孩子長大后也會難以承壓,受到自閉癥、精神分裂癥和癌癥的困擾。
記一記
表觀遺傳學是一種細胞調控系統,可在不影響DNA本身的核堿基編碼的情況下影響其基因的表達。
基因遺傳密碼并非一成不變。它受到日常生活、起伏閱歷、所吃的食物和從小生活環境的影響,這些因素會從一代傳到下一代甚至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