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的春天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以其高超的戰略眼光,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積極響應。
這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了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盛贊中哈傳統友誼,全面闡述中國對中亞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政策,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將其作為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同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應邀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時提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p>
這就是著名的“一帶一路”倡議。

夕陽西下,絲路上的古城堡
世界輿論普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既是中國聯系世界的寬大紐帶,又是貫通半個地球的活力脈絡;既是實現“中國夢”的時代依托,又是激活全球經濟要素的東方智慧。
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
解讀“一帶一路”倡議,我們需要關注3個關鍵詞:第一個是“21世紀”?!耙粠б宦贰笔且粋€現代的立體的綜合交通網絡,其核心詞是互聯互通——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鮮明體現21世紀特色。第二個是“帶”,是經濟帶經濟走廊與經濟發展帶,是中國改革開放模式經驗的體現。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第三個是“路”。“一帶一路”是由鐵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氣管道、輸電線路、通信網絡組成的大交通網絡。在中文里,“路”還不是一般的路,是道路,“路”只是實現“道”的一種方式。今天的道就是命運共同體。因此,“一帶一路”不是一條,而是很多很多條,大家都有份,因為它是開放的、包容的。
簡而言之,“一帶一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從中國國內看,絲綢之路經濟帶涵蓋新疆、重慶、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廣西、云南、西藏8個省(直轄市)和5個自治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涵蓋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5?。ㄖ陛犑校?。
從國際看,這個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東端連著充滿活力的亞太地區,中間串著資源豐富的中亞地區,西邊通往歐洲發達經濟體;“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臨海港口城市串起來,實現海上互聯互通、港口城市合作以及海洋經濟合作,造福中國與東盟,輻射南亞和中東。
“絲綢之路經濟帶”橫跨亞歐大陸,綿延7000多公里,其重點方向是: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依托重點港口,牽手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推動合作,推進T字核心外交圈的形成。

絲路上的俄羅斯油畫店
作為一個經濟地理學意義上的概念,“一帶一路”經濟帶涵蓋的范圍并不局限于上述國家,而是包括了中亞、西亞、南亞和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國家或地區。不僅如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于推動區域融合和經濟發展的意義還會輻射到更廣的地區,包括北非和歐洲地區,以及歐亞大陸東端包括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在內的東亞產業鏈都將受益。
2015年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人心,中國對沿線國家的年進出口貿易額達10萬億美元。中國海外工程項目和對外投資的近五成都投放在這一地區,在明顯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條件的同時,也給產業孵化和培育、就業和稅收乃至貿易增長注入巨大動力。中國已成為烏茲別克斯坦第一大、吉爾吉斯斯坦第二大投資來源國,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一句順口溜:“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閃富,通網路?!边@已經成為中國脫貧致富經驗的高度總結,流行于世。
“一帶一路”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經驗,核心是互聯互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只翅膀,那么互聯互通就是兩只翅膀的血脈經絡?!敝嗅t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制約,多由不通造成。世界是通的,是我們所認定的理念。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獨行快,眾行遠。
要建設“一帶一路”,打造鋼鐵絲綢之路,肯定不是簡單地重復歷史上的古絲路,而是要堅持互通互補互利、實現共贏。2016年1月21日,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合作建設的雅萬高鐵開工。這項中國和印尼合作的重大標志性項目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尼“全球海洋支點”戰略對接的早期收獲工程。雅萬高鐵建成后,將極大地便利印尼當地居民的出行,四站同城效應明顯,高鐵經濟溢出效應將對印尼的經濟、投資、旅游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助力印尼經濟騰飛,帶給印尼人民實實在在的福祉。
2016年10月,非洲有史以來首條電氣化鐵路貫通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中國公司把資源豐富的古老非洲直接帶進了交通現代化的最前沿。2017年5月31日,由中國企業承建的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標軌鐵路(蒙內鐵路)正式通車,再次為東非經濟和社會發展鋪就一條大動脈。中國公司在規定工期內,按照一流設計和施工標準,為該國南部平均時速只有40公里的鐵路網,樹起一座先進技術和時速120公里標準的豐碑。
肯尼亞以“動物王國”著稱,生態環境十分復雜。在蒙內鐵路建設中,中國建設者倍加重視動物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沿途設置了可供長頸鹿等高大動物通過的14處特別通道,解決了人與動物、發展與環保的矛盾,體現了可貴的社會責任。
追溯歷史,中國通過古絲綢之路,向海外輸出精美的絲綢、瓷器等展現中華文化之美的東西,而不是堅船利炮。今天的中國走出去,中華文化將與“一帶一路”如影隨形。借助古絲路的歷史符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 凝心聚力的導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評論員文章匯編
- 干部教育成長與執政黨建設(黨校研究成果系列)
- 治理與戰略論文集(2):治理與發展卷
- 華僑華人文獻學刊(第4輯)
- 協調發展理念研究:新時代全面發展的制勝要訣
- 人民公開課: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大國新路:中國道路的歷史和未來
- 新時代南充市黨性教育與黨風廉政建設實踐研究
- 2017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與對策:國務院研究室調研成果選
- 四川縣域治理多樣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 聚焦高質量改革再出發:江蘇省社科聯重大應用研究課題成果集2019
- 朱元璋至王陽明時期(1368~1528)中國行政管理思想研究
- 中國夢與軟實力
- 五四的另一面:“社會”觀念的形成與新型組織的誕生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