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錢塘潮遇人杰

朝會上的對峙傳到了京城生員的耳中,一時間不少生員都在禮部請求撤銷這事,可吃了虧的禮部也沒辦法,方平把話就撂在那里,不去就是禮部的失職,派人去又對不起這些寒窗苦讀的學子,處于為難中。

方平府邸的門前也圍聚了一堆學子聲討,可是被保護方平的錦衣衛給轟散了。

日子照常在過,忙碌了一段時間的方平,正好想歇息一下。

這不趁著炎炎夏日,自己陪著朱棣帶著朱瞻基悄悄的跑到了杭州游玩,把朝政大事全都丟給了老大朱高熾,惹得朱高熾抱怨了好幾天。

杭州離南京不遠,幾日不到的時間,一行人就穿著便裝帶著隨身的侍衛來到了杭州。

走在杭州的街頭,看著富庶的江南之地,朱棣發出了感嘆。

“江南不愧是魚米之鄉。”

調皮的朱瞻基一路上東問西問的,要是在平時他可沒這么大的膽子,都是方平教導的,不懂就要問,問的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皇爺爺,這杭州可比京城了。”

朱棣摸著朱瞻基的腦袋,心情大好。

“是啊,這都是你曾祖父留給我們的,你以后可要守好這江山。”

不明白后話的朱瞻基只聽懂了前邊的半句,點著腦袋回應。

“瞻基明白,以后我會守好爺爺留下來的東西。”

還好這里人少,身邊就幾個侍衛和方平,不然別人聽到這話還不被嚇死,這么早就確定了大明的傳承是不是有點太快了。

這一路行來,方平也明白了什么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了,就這樣子在大明已經是一線城市了,這還是戰亂之后的杭州,以前不知道會是什么樣子。

今日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朱棣領著眾人在田間地頭盤巡,好奇的朱瞻基四周觀察著鄉間的一切,不時就跑過來找人問東問西,朱棣和方平也都耐心的解答。

對于朱瞻基二人是下了心血的,可是方平心里卻在吐槽,我這是準備給自己修個假而已,現在身邊跟著個十萬個為什么,外加一個下鄉視察的朱棣,讓方平很不自然。

鄉間稻谷茁壯,一眼就看出今年有個好收成。

走了有一段時間,口干舌燥的幾人看見前方有一片瓜地,連忙加快速度過去。

瓜農見有客人過來親切的上前詢問。

“幾位官人可是路過?”

“正是,不知這瓜地可是老農所種?”

方平早就想歇著了,趁此機會正好歇一下。

“是小老兒的,官人要不要嘗嘗?”

“挑幾個上好的過來,銀錢少不了你的。”

朱棣看著方平安排也不阻攔,只是讓幾個侍衛去幫忙。

忙活一陣,侍衛帶著幾個熟瓜回來,抽出佩刀熟練的切開瓜果,給幾人遞了過來。

吃著這甘甜多汁的瓜果,方平燥悶的心瞬間就清涼下來,隨即吩咐侍衛也自己去摘幾個嘗嘗,等到有朱棣的點頭侍衛這才大膽的去采摘。

年紀還小的朱瞻基抱著甘甜的瓜果吃的不亦樂乎,方平等差不多了就阻止了朱瞻基繼續吃,這東西大多數是水分,吃多了對小孩子的身體不好。

朱瞻基不高興的轉頭看向朱棣,想從這里得到允許,可朱棣知道方平說話是有依據的,也就沒同意朱瞻基的請求,朱瞻基只好在一旁埋怨方平。

眾人都吃的差不多了,收拾好一切,方平從懷里拿出一些銀錢遞到老農手里,老農歡喜的接過了銀錢,招呼眾人在這里歇息。

干坐在這里也無聊,朱棣就主動和老農攀談起來。

“老人家,今年風調雨順,一定是一個好年景啊。”

老農以為朱棣不知道江南的賦稅有多重,才說出這話,伸出一雙干癟的手放在腿上說道。

“官人有所不知啊,今年雖然風調雨順,但是賦稅甚重,很多人都賣地外逃了。”

朱棣不明所以,感覺老農是在騙他,追著問。

“怎么會這樣?這江南之地不是很富庶嗎?我行船走馬一路過來都很繁華的。”

“官人你不知道啊,那些有錢人的家里交的起這賦稅,貧苦百姓可交不起啊。”

方平當初在謀劃戶部的時候就調查過大明的稅賦,這時候的江南之地的稅賦確實很重,要改變也不是現在他能做到的。

“謝過老丈,我等這就離去。”

朱棣不想現在在這里說什么,起身就告辭。

回去的路上,朱棣心情很不好,本來看見的是一個太平盛世,可自己親眼看到的還不如親耳聽到的。

“方平,你說這是真是假?”

方平現在不想管這事,可朱棣問起來了,也只好照實說了。

“這事應該是真的,臣調查過戶部過往的稅收賬目,洪武二十六年,江南八府的糧稅占全國的近兩成半,尤其是蘇州最多,快一層。”

朱棣平時沒有調查以前資料的習慣所以這些也不清楚,現在方平說起也感到壓力。

“這不是江南一地田畝肥沃,利于耕種嗎?多收點也沒什么吧。”

“陛下話是這么說,可是大明可不止一個江南啊,而且江南的土地就那么多,攤到每畝上面,可就不一樣了,畝均是全國平均的四倍,蘇州最高到了十倍,這百姓怎么活的下去啊。”

其實方平還想吐槽這混亂的稅賦,這么高的田稅不說,還有徭役,能活的下去的人都不會走,活不下去的跑的比誰都快。

方平的話狠狠的刺激到了朱棣,沒想到一直以來的賦稅讓江南百姓如此的艱難。

“你說這事有沒有回轉的余地。”

“陛下,現在動不好,而且江南這地的賦稅是太祖定的,現在要動了,也找不到其他地方來彌補這些田稅。”

說起朱元璋,朱棣就明白了,當初江南的士人都看不起朱元璋,不支持他的大明,甚至有一些還支持元朝,所以在明朝建國以后,朱元璋多數是為了報復才對江南各地增加了賦稅,可是這又不關百姓的事,影響的是百姓,直到朱棣上來這么都沒什么改變。

“那還是等等吧,這事你記下,等有機會解決了。”

“是,陛下。”

幾人心情沉重的回到駐地歇息。

次日一早,方平提議去錢塘縣,朱棣和朱瞻基不明所以。

“為什么去錢塘?”

“陛下,這八月十五快到了,錢塘潮可是很壯觀的,能看一次也不枉此生了。”

聽這方平說的這么天花爛醉,朱棣和朱瞻基都有些好奇,想要去看看方平吹的這么壯麗的景象,讓昨天沉重的心情緩解不少。

一行人輕裝簡行的來到了錢塘縣,這里縣城很小,不是很大,百姓都很樸實。

裝扮成商人的朱棣幾人就在一個客棧住了下來,現在大家心里想的都是方平說的錢塘潮,所以歇息了沒多久就去沿海看看,為此還專門找客棧的老板打聽好的去處。

老板也是實誠人,告知了幾個好位置,幾人前去觀看,可是日子還有幾日,這潮水也只比平常的洶涌一些。

幾人看了一會就回了縣城,休息一晚,準備在這里玩耍幾日就走。

次日,朱棣幾人起身巡視這錢塘縣,路過一學社時,里邊傳出孩童的朗朗讀書聲,朱瞻基沒見過這么讀書的,拉著朱棣要進去看看。

朱棣自己也想去看看這里面的學生,一同陪著朱瞻基前去。

學社不是很大,里邊有十來個稚嫩孩童在搖頭晃腦的讀著典籍,夫子坐在前方,一手持戒尺,一手提書本,找出幾個問題向下邊的孩童提問。

這些孩童哪里有這本事,一時也答不上來,眾孩子中有一個小子起身面對夫子的提問,逐理的解答了夫子的疑問,讓夫子也深感欣慰。

這一幕落在朱棣眼里,這孩子不錯,可以考校一番。

出于好奇,朱棣讓人招呼夫子說明了來意,夫子也是大方,同意了朱棣的請求。

朱棣直接就找上剛才的孩童,提了幾個經書上的問題,孩童對答如牛,讓朱棣很是高興,隨即問道。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于謙。”

這兩個字一出,讓朱棣和方平都愣住了,怎么在這里遇到這位,看過史書的朱棣知道后世怎么評價于謙,是他延續了大明百年的國祚。

現在活生生的人就站在自己面前不知道怎么面對了。

方平也是奇怪,這是安排好的嗎?

只有朱瞻基看見于謙好像看到了玩伴,指著于謙叫道:“老師,他就是于謙,以后的于少保啊。”

話音剛落,方平一把就捂住了朱瞻基的嘴,示意他別說話。

朱棣也是頭疼,肯定是朱瞻基偷看了自己保存的后世書籍,不然他不可能就這么自白的說了出來,至于方平嘛,他可沒膽子給朱瞻基教這些,他瞞都瞞不住,還說教,教了就只能跑路了。

夫子也聽到了朱瞻基的話,感到不可思議,于謙是有點才華,可是這少保不是誰都能當的,這幾位到底是誰,自己可能也好過問。

隨后朱棣給了于謙一點賞賜,就離開了這里,讓侍衛打探于謙的住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茶陵县| 米脂县| 巴林右旗| 普兰县| 大宁县| 高阳县| 衡山县| 兴仁县| 文登市| 隆林| 鄯善县| 宜兰县| 兴义市| 华蓥市| 日喀则市| 星座| 河池市| 涡阳县| 牡丹江市| 临洮县| 利辛县| 曲阜市| 阿图什市| 河曲县| 米林县| 多伦县| 博乐市| 漾濞| 松江区| 平湖市| 江安县| 化隆| 攀枝花市| 绵阳市| 麻阳| 柘荣县| 南部县| 台北县| 巴里|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