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三問
- 大明賒刀人
- 黑暗寂靜
- 3011字
- 2021-05-04 14:56:33
路上朱棣心里的盤算方平都清楚,這于謙可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以前朱棣不知道錯過了這小子,沒有重用,但是現在可就不能放手了。
“方平,你說這于謙還能像書上說的那般嗎?”
方平也不好確定,目前大明的歷史已經改變,連早就應該殞命的徐增壽都活的好好的,誰又能保證后邊的人會怎么樣,抱著可能的態度,方平說的很含糊。
“大概可能吧,臣也不清楚,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
沒有得到方平肯定回答的朱棣,心里多了幾分異樣的心情。
接到侍衛回來的消息,朱棣帶著方平去了于謙的家里。
于謙家是錢塘一帶的名門,通過侍衛的了解,這于家在錢塘有大好的名聲,坊間都對于家以禮相待。
侍衛敲著于家的大門,門縫里露出一門童,問了來人找誰,侍衛也不廢話,直接掏出了錦衣衛的牌子,嚇得門童急忙開門,隨后帶著進人進入內堂。
屋里走出一中年男子,溫文爾雅,在得知是錦衣衛到來,連忙趕了出來。
巡視著到來的幾人,中年男子扶手一禮。
“幾位大人不知所來何事?”
朱棣不開口這里的人誰都不敢說話,打量這不大的廳堂,大堂中擺設儉樸,堂中掛著一幅文天祥的畫卷,上面還有那一行流傳千古的名句。
觀察了一番,朱棣看到了上邊的印章,是個熟人,自己也見過,想了一下才開口。
“你是于文大之子?”
“在下正是。”
“怎么稱呼?”
“于仁。”
朱棣想了半天也沒有這人的具體信息,也就算了,至少侍衛打探的消息說這于仁在這錢塘縣的風評很好,學問也不錯。
“你父我見過,為人正直,初有謀略,是大明的一代功臣。”
于仁見對方這么說緊張的心里也放下不少,畢竟錦衣衛這兇神惡煞之徒可是人盡皆知,雖然這兩年風評有所轉變,但是固定的印象還是沒有減少。
“大人原來是家父的摯友,不知幾位前來何事?”
被誤會了的幾人也沒解釋。
“今日路過學社,看見有一孩童名叫于謙,才思敏捷,特來此看看。”
“小兒黃口之年惹得幾位秒贊了。”
見于仁說的這么謙虛,朱棣心里也對于仁有了好的看法。
“不必謙虛,我今日考過你兒,很是不錯,今日來此找你有一事商量。”
于仁似乎有不好的預感。
“幾位明說。”
“我想收你兒為徒,不知你有意見嗎?”
這突然到來的消息讓于仁都茫然,自己都不知道這些人的底細就要來收自己的兒子,這等大事要問清楚才行。
“幾位可愿告知來處?”
“家住南京,姓朱,家中排行老四。”
于仁也不是政治白癡,這一系列的線索擺在面前,身邊還跟著錦衣衛,直接就想到眼前的這位就是大明之主。
渾身顫抖的于仁,雙腿立馬就跪了下來,大聲呼著萬歲。
朱棣一把拉起于仁,讓于仁受寵若驚。
“你于家一門忠烈,怎么到你這里就不愿出仕呢?”
于仁現在都在迷糊中,這位怎么就突然就到自己家了,還問自己這問題。
“陛下,草民閑散慣了,受不得朝堂之上的烏煙瘴氣,只求在這方寸之地獨善其身。”
這下就輪到朱棣尷尬了,于仁說的這么清楚明白,就是朝廷太亂,自己這耿直的性格不適合,為了安全才不出仕。
“這也難為你了,朝廷也有難處啊。”
不是朱棣不想改變,而是要動的利益太大了,自己上位以來一直在監視天下和平衡朝堂各方勢力就夠累了,也只能委屈這位人才了。
“陛下到此是為我兒嗎?”
“正是,你兒我看不錯,現在多加教誨日后有輔國之能。”
于仁也沒朱棣這評價震驚到了,自己的兒子有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更何況現在還是黃口之年呢,誰能斷定以后的事。
正在這時,休學回來的于謙回到了家中,快步走進了廳堂,看見這里一群人在商議著事,給于仁行了個禮就要離開。
這里說的就是他,于仁正好問問自己兒子的意見。
“歉兒別急著走,來為父這里,見過陛下。”
于謙不知道眼前幾人是何人看著有點面熟,但是自己父親招呼也就遵從了。
禮過,于謙這才抬起頭打量眼前幾人,這才想起是早前在學堂考校自己的人,隨即對于仁說道。
“父親,這幾位先生早前在學社考校過兒子。”
得到兒子的確認,于仁心里也明白朱棣為什么要找上自己了。
“歉兒不得無禮,這是當今陛下,你爺爺以前也是朝廷大員要懂得規矩。”
于謙這才知道幾人的身份,連忙叩拜。
朱棣讓于謙起身,仔細的打量了一番,這小子和他父親一樣知書達理,又有一定的學問,滿意的點了點頭。
“于謙,你可愿隨朕進京給朕的皇太孫當個伴讀?”
現在身份已經明了,朱棣也不掩飾了,直接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于謙不明白朱棣為什么要找自己,回頭看了看自己的老爹于仁,于仁也是騎虎難下,硬著頭皮答應,不過回過頭來想感覺也不錯,這皇太孫是朱棣早就定好的,日后只要朱瞻基登基,于謙至少也是個大員,這是多少人家都羨慕不來的,心里也就沒有那么復雜了。
“不知陛下給小子選的老師是誰?”
對于好學的于謙來說,有好的老師自己才去。
“這位就是你的老師,他叫方平。”
朱棣指了指方平,方平也是一臉的尷尬,自己已經帶了朱瞻基一個了,現在還給自己找一個來,以后沒什么好日子過了。
“方平?何人?是大儒嗎?”
方平老臉一黑,有這么看人的嗎?找個老師還挑三揀四的。
“不是大儒,可很多大儒都不如他,你可以跟他學本事。”
“哦,那小子能不能考考他?”
“你考吧。”
朱棣抱著看好戲的樣子,等著方平出丑。
“方先生,小子才學書淺,能否討教先生?”
這都被小孩子鄙視了,方平怎么能忍,一口就答應了。
“不知先生有何學問?”
“學問一圖在于實用,若不實用學了也是白學。”
于謙體會著這話的意思,聰明的他很快就明白了,對方平俯首一揖,再問。
“先生可有宏志?”
“我沒有什么宏志,但我可以給別人宏志。”
“這是為何?”
“我就和你父親一樣,想平淡的過一生,但這不妨礙你父親教出你這樣的兒子,也不妨礙我教學生。”
于謙明白了,再做一揖。
“最后小子想問先生,現在所教是何?”
“我教的是實用之學,知天文明地理,不信鬼神,一切以實際出發,只教解決問題的辦法,我稱之為科學。”
于謙沒明白方平說的科學是什么,但是只要能解決問題就是好的學問,自己也就安心了。
“學生見過先生。”
收到了于謙這么一個名人,方平欣喜的同時也有點擔憂,害怕自己把這孩子帶上了一條奇怪的道路。
“老師,這以后是我的師弟嗎?”
朱瞻基看見看見于謙拜方平,高興的朝方平問。
“他比你還大一歲,怎么可能是你師弟,而且老師這里沒有這說法,在一起就是看年齡而已,以后他是你的學長了。”
這就讓朱瞻基不開心了,本來想有個好的玩伴,現在方平給自己找了比自己大的,躲到一邊生悶氣了。
方平也不遷就朱瞻基,回頭問于謙。
“你可有字?”
“年齡還小,尚未取字。”
“我就給你取個字吧,就叫廷益怎么樣?”
“一切聽老師的吩咐。”
這也不怪方平,萬一于謙以后給隨便起個字,不知道史書上要怎么寫,所以現在就定下了。
“為師再賜你一首詩,你要記好。”
“謝老師,請老師賜詩。”
方平直接就盜用了于謙日后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細嚼慢咽的念誦著這短短數字,感到和自家崇拜的文天祥那詩很是貼切,這才歸心的叩拜。
于仁也被方平這詩有所觸動,看方平的眼神有所不同,給方平行了一禮。
只有朱棣在一旁翻著白眼鄙視方平,這明明就是于謙的詩嘛,這小子幾年后就能寫出來,你現在給他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方平毫不在意朱棣的鄙視,帶著于謙做到一邊等著朱棣表演。
事情到這里就算圓滿結束了,朱棣和于仁撈了一會家常,讓侍衛傳了中旨賞賜于家,就領著眾人離開了這里。
路上多了一個于謙,朱瞻基有了玩伴,兩人很快就打成一片,可是朱瞻基是先到方平面前學習的,在很多方面就比于謙有很多優勢,不時出一些難題給于謙,讓于謙也首尾難顧,只好找方平解答。
原本只有一個十萬個為什么,現在又多出了一個,方平真是嫌棄朱棣不怕事太多了,給自己找這么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