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志·水利志(1996~2015年)
- 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9293字
- 2021-12-30 18:05:14
第三章 城市與工業供水
1996~2015年的20年,是陜西大中城市供水工程建設項目最多、投入最多、發展最快、效果最為顯著的時期,全省各大中城市全部建設了一處甚至多處水源工程,基本滿足了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開發區遍地開花、工業項目落地建設,以及隨之帶來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現代化發展對供水的需求。
第一節 關中城市供水
關中大中城市包括西安市、寶雞市、咸陽市、楊凌區、銅川市、渭南市和韓城市。1996~2015年這幾個城市在解決城市供水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基本解決了城市生產生活的用水問題。
一、西安市供水
西安市城市供水水源有21處之多,其主要供水工程包括黑河引水系統、石頭河水庫供水、石砭峪水庫供水(含“引乾濟石”調水)和地下水源供水四大部分。
黑河引水系統。黑河引水系統以黑河金盆水庫為主要供水水源,以石頭河水庫為補充水源,以石砭峪水庫為事故應急水源,沿途同時接收就峪河、田峪河、灃河地表徑流以及甘峪水庫庫水,形成日供水能力達到110萬立方米的地表水供水系統,主要供水區域為西安城區。1.黑河金盆水庫,可向城市供水3.05億立方米,供水保證率95%,向農業供水1.23億立方米,供水保證率50%。2.引湑濟黑工程,設計最大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年平均調水量4248萬立方米。3.石頭河水庫供水,水庫距西安146千米,每年可向西安市供水9500萬立方米。4.石砭峪水庫供水(含“引乾濟石”調水),年可向西安供水4200萬立方米;“引乾濟石”調水工程年可供水量4943萬立方米。5.西安市沿渭河有地下水水源地7個,分別是西安市自來水公司的渭濱水源地、段村水源地、西北郊水源地、臨潼張莊村水源地、臨潼新豐水源地、閻良張卜水源地以及涇渭工業園區水源地。7個水源地共有機電井145眼,2010年37眼井關停。另外為解決地下水超采、市區地面沉降等地質問題,西安市從1999年開始對市區的自備水源井逐步進行封閉或封停,日供水量減少到28.75萬立方米,每年減少市區地下水開采量4000多萬噸。據有關部門進行檢測顯示,市區大部分地區地下水位呈回升趨勢,地面沉降等城市地質環境問題有所改善。
二、寶雞市城市供水
寶雞市城市供水水源主要為馮家山水庫供水和石頭河水庫供水兩大工程。
1.馮家山水庫向寶雞市區供水。鑒于寶雞市區缺水狀況日趨嚴重,1992年,陜西省水利廳下發《關于從馮家山水庫向寶雞市區供水的批復》,同意馮家山水庫在基本保證原設計灌溉面積90.67千公頃和向羊毛灣灌區年保證供水3000萬~4000萬立方米的前提下,通過適當降低灌溉定額、充分開發利用灌區地下水、科學合理調度等手段,調劑出一部分水量向寶雞市城市供水,工程規模可按年供水6000萬立方米設計。1996年,省計委相繼批準工程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引水工程設計主要由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院承擔,其中取水站及引水管道的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由寶雞市土木建筑勘察設計院完成。鐵道部一局、十一局、十五局、二十局,省水電工程局、寶雞市一建公司、市自來水公司給水工程公司等單位承包施工。馮家山水利水電工程公司承包了取水站、凈水廠排水管線等工程。1997年3月,引水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由取水站、引水管道、凈水廠、輸水管道和城市配水管網五大部分組成,設計規模單線日處理凈水8萬立方米,遠期可達16萬立方米。取水一期工程原計劃工期24個月。在建設過程中,由于設計發生重大變更,如增加了10.8千米引水管道復線工程、凈水廠制水工藝設備變更以及局部地方更換管道等,工期有所推后。從1998年6月全線試通水,2000年6月管道試通水成功,建設歷時38個月,2003年9月通過竣工驗收。該工程引水管線總長10.651千米,地埋敷設兩根直徑1200毫米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輸水管道總長24.2千米,管材全部采用直徑1200毫米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市區敷設3條總長10.71千米主干管,管材為直徑300~900毫米球墨鑄鐵管。凈水廠位于鳳翔縣長青鎮高嘴頭村付家鹼,總占地面積5.33公頃。工程投運后,運行基本正常。從2000年開始供水至2015年,水庫共向寶雞市區供水38485萬立方米,年平均供水2405萬立方米,有力地緩解了城市用水壓力。水庫年均水費收入714.2萬元。工程建成投運后,交由寶雞市自來水公司負責經營。
2.石頭河水庫向寶雞市區供水。石頭河水庫引水工程是寶雞市21世紀重點水利建設項目,是緩解寶雞市渭河川道缺水問題的骨干工程。工程規劃是:從石頭河水庫引水,向眉縣縣城、蔡家坡、虢鎮和寶雞市區供水。工程建成后,近期年引水4000萬立方米,遠期8000萬立方米,可解決四個供水服務區缺水問題,使供水范圍內的受益人口達到107.3萬人。石頭河水庫引水工程東起石頭河水庫斜峪關水電站,西止寶雞市區高新13路,由取水工程、凈水廠、輸水工程和穩壓調蓄池四部分組成。取水口位于石頭河水庫壩后眉縣斜峪關水電站前池,原水輸水管線總長932米。凈水廠位于眉縣齊鎮斜峪村,日處理能力為13萬立方米。凈水輸水干管沿石頭河右岸、華斜路以東向北布設,至安樂鎮桂林村折向西,依次穿越石頭河、麥李河、同峪河等,在高新區程家崖村穿越西寶南線公路向北至渭河堤外,一直順渭河向西,在虢鎮渭河大橋以西,沿高新區濱河路南布設,在鳳凰大橋東側折向南穿越西寶南線上小村塬,進入市區穩壓調蓄水池進行二次消毒。調蓄池出水管與上水管同槽埋設,下小村塬后沿濱河路南繼續向西,在寶雞市高新13路與市政供水管網連接。凈水輸水干管總長47千米,向寶雞市區日供水8萬噸。為了確保原有供水管網壓力穩定及高峰期供水量,在眉縣、蔡家坡、虢鎮和寶雞市區各設穩壓調蓄水池1座。截至2015年底,工程已向寶雞市區、陳倉虢鎮和眉縣縣城共計供水1849.1萬立方米。
三、咸陽市城市供水
咸陽市城區供水水源由石頭河水庫地表水和城區地下水雙水源構成。石頭河水庫具有日供水30萬噸的能力,城區地下水源井67眼,具有14.5噸的日供水能力。市政集中供水為13.2萬噸/日(不含企業自備水源),其中地表水供水約4.5噸/日,地下水源井供水約8.7噸/日。地下水源井67眼中有45眼處于運行狀態,其余22眼為備用水源井。
石頭河咸陽市供水工程。這項工程利用已建成的石頭河西安供水渠道向咸陽市、興平市區和武功縣城供水。取水口位于西安供水渠道12#隧洞出口處(周至縣馬召鎮),橫穿渭河、西寶高速公路,沿途分別設武功、興平兩個分水口和咸陽市北郊水廠。線路全長60.309千米。輸水管道設計流量分級設計,從取水口至武功為4.24立方米/秒,管徑2000毫米(2000毫米管徑長度19.23千米,其余管徑1800毫米);從武功至興平市為4.05立方米/秒;從興平市至咸陽新建凈水廠為3.68立方米/秒。設計年供水1.26億立方米(其中武功550萬立方米,興平1095萬立方米,咸陽10950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6.5億元,其中管線投資4.6239億元,凈水廠投資1.878億元。2002年10月22日,石頭河水庫灌溉管理局與咸陽市水利局簽訂了供水意向書,近期(2005)年供水6000萬立方米,遠期(2010)年供水13000萬立方米。咸陽供水工程自2009年10月28日供水以來,截至2015年底,已累計供水8489萬立方米,年均供水1415萬立方米。
四、楊凌區城市供水
2010年1月21日,水利部綜合事業管理局、楊凌示范區管委會以及石頭河水庫灌溉管理局三方出資組建了楊凌新華水務有限公司(其中水利部綜合事業管理局占80%股份,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和石頭河水庫灌溉管理局分別占10%股份),具體負責石頭河楊凌供水工程的建設和運營。工程于2010年3月開工建設,2012年5月建成通水。楊凌供水工程由輸水管線、凈水廠和集成式凈水設備三部分組成。輸水管線工程設計輸水能力10萬立方米/日,凈水廠供水規模近期5萬立方米/日,遠期10萬立方米/日。集成式凈水設備供水能力為1.5萬立方米/日。供水工程取水口位于西安供水渠道泥峪河退水渠渠首,輸水管道全長17.867千米,設計輸水流量1.27立方米/秒。工程總投資2.73億元。供水工程自2012年5月開始供水,截至2015年底,累計供水1893萬立方米。
五、銅川市城市供水
1990年11月14日,陜西省第46次省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修建馬欄河引水工程,將涇河支流馬欄河水調入桃曲坡水庫調節供水。1991年至1995年建成了銅川市沮水河取水工程,修建了黃堡凈水廠,接通了城市管網,1995年5月,實現向銅川市老城區供水。
1993年5月至1998年10月,馬欄河引水工程建成通水,在保證每年向銅川市老城區供水1200萬~1500萬立方米的基礎上,利用汛期每年可引水補給農灌水量2524萬立方米,使灌區原設計灌溉保證率由46%提高到73%。
2001年8月2日,銅川市市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將銅川新區供水項目推向市場,同年11月16日,批準陜西省桃曲坡水庫灌溉管理局為銅川新區供水企業法人;12月15日,省水利廳批復陜西省桃曲坡水庫灌溉管理局成立“陜西銅川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供水公司)”;2002年11月6日,陜西省桃曲坡水庫灌溉管理局正式接管銅川市新區城市供水業務。
銅川新區供水工程系統包括輸水管道、凈水廠和城市管網建設。輸水工程是利用桃曲坡水庫高干渠經過封閉改造引水至凈水廠,渠道總長9.6千米,校核流量5.5立方米每秒。凈水廠位于銅川新區北部,設計規模為日供水8萬立方米,分期建設。一期工程于2002年7月~2005年12月建設,建成一條日處理2萬立方米凈水生產線等;二期工程于2011年11月~2012年8月建設,建成一條日處理3萬立方米凈水生產線、一座8萬立方米調蓄水池等,供水和應急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網緊跟新區城市發展同步建設,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城市供水管網62.35千米,覆蓋整個新區啟動區。至2015年底,累計向銅川新區居民供水2670萬立方米,年均供水205萬立方米。
在供水能力不斷提升、城市供水管網不斷延伸的基礎上,從2002年1月開始,桃曲坡水庫灌溉管理局向銅川鋁廠自備電廠供水;2006年3月,實現了與耀州區聯網供水(2010年8月停供);2006年11月,與華能國際電力公司銅川電廠簽訂供水協議,2007年10月開始供水;2009年3月,與陜西陜焦化工有限公司簽訂供用水合同,2010年4月正式供水。
六、渭南市城市供水
渭南市城市供水工程包括沋河水庫供水和澗峪水庫城市應急供水工程兩部分。
1.沋河水庫供水工程。一是向渭陽水廠供水工程。為解決渭北地區40.6萬人飲用水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用水問題,臨渭區政府決定調箭峪水庫水入沋河,由沋河水庫調節后供給渭陽水廠。工程于2006年7月開工建設,在沋河水庫出水洞口修建取水工程,用玻璃鋼管沿沋河東岸,跨越渭河橋止渭陽水廠。工程于2009年5月竣工。二是向渭南城區南水廠供水。工程在給渭河化肥廠供水管道上鑿口,鋪設管道3.5千米,日供水2萬噸。
2.渭南市澗峪水庫城市應急供水工程。澗峪水庫是一座包括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等綜合功能的中型水庫。城市供水應急工程是水庫的重要功能之一,包括漿砌石引水低壩、420米引水渠、24千米引水管道和1座調壓池。工程設計流量0.41立方米/秒,加大流量0.62立方米/秒,年供水能力879萬立方米。工程2001年5月開工建設,2001年8月底建成通水,向渭南城區日供水3萬噸,占市自來水供水總量的60%,涉及70%區域約20萬人。
七、韓城市供水
2014年10月以前由韓城市龍門供水公司主要承擔韓城市龍門鎮區和白礬河以北、渚北村以南五個村莊及部分企事業單位的生活生產供水任務,供水面積25平方千米,用水戶5114戶(其中:居民4224戶,非居民824戶,特種行業66戶)。2014年以后,龍門供水公司改由兩處水源供水:一是引盤河水庫供水。將盤河水庫西塬水廠處理后的凈水,通過管道輸送到龍門供水公司,日輸水能力7000立方米。二是取渚北地區地下水作為備用水源,并于2015年建成投用。總投資4100萬元,新建配套水源井7眼,配套30千瓦水泵7臺,日供水能力4000立方米。新建渚北凈水處理廠1處,2000立方米清水池2座,加壓泵站1座,鋪設輸水管線8.4千米,日供水能力1萬立方米。
第二節 陜南城市供水
一、漢中市供水
其供水工程由四部分組成:
(一)漢中市長林水源地及凈水廠工程。1997年,漢中市新建水源井取水泵站90座,轉輸泵站2座,凈水廠一處;凈水廠包括綜合辦公樓、凈水池、加氯加藥間、加壓供水泵房及配電室等。輸配水管網及其他附屬工程包括水源井輸水管道、轉輸泵房及凈水廠;供水規模20萬立方米/日,供水范圍為漢中市興漢新區及河東店鎮、宗營鎮、龍江街道辦事處、褒河物流園區、創智產業園區。
(二)漢中市國中自來水公司供水。該公司有三個供水水源地,其中兩個為地下水,一個為石門水庫。一水廠水源地位于漢中城區西郊,1998年經擴建改造后形成5萬噸日供水能力,但由于該水廠水源地部分水源井關閉,2015年的極限日供水量僅為3萬噸。二水廠水源地位于漢中城區東郊,建有生產井22眼,日開采量5.8萬噸。
(三)石門水庫水源工程。石門水庫總庫容1.098億立方米。2002年,漢中市政府決定從石門水庫引水,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供水問題。該項目由國中水務有限公司和漢中市石門水庫管理局共同出資建設。其中:國中水務有限公司持股80%,漢中市石門水庫管理局持股20%。2004年4月,漢中市政府授權漢中市城管局與石門供水有限公司簽訂了經營期限30年的特許經營合同。該項目由日供水10萬噸的凈水廠、11.65千米供水干管和入城配水廠三部分組成。項目于2002年底開工建設,截至2004年6月,完成計劃工程總量的95%,累計完成投資1.33億元,取水口、凈水廠及11.65千米輸水管線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具備供水條件。由于當時漢中市自來水公司的地下水生產能力為日供水10~11萬噸,而市場的實際用水量每日不足6萬噸,漢中市自來水公司的生產能力遠遠大于市場需求量,因此原計劃于2004年底建成并投運供水的石門城市供水項目被迫停工。2014年以來,漢中市城區在用水高峰期的用水供需矛盾日益凸顯,漢中市人民政府分別于2014年、2015年3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石門城市供水問題,決定重啟石門城市供水項目,2015年石門城市供水項目被列入漢中市和漢臺區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四)大河坎水廠。2001年,漢中市在漢中經濟開發區南區(南鎮區康家營)建成大河坎水廠。水廠有水源井及泵站10座,日供水能力3萬噸,供水區域為南鄭區漢山片區、大河坎片區和漢中龍崗新區,惠及轄區內15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
二、商洛市城市供水
商洛市城市供水由市自來水公司承擔。供水水源為機井抽取地下水和從二龍山水庫引水,日供水能力5萬立方米。供水管網90千米,供水區域30多平方千米,建成區用水普及率達98%以上。2002年機構改革時,商州市自來水公司更名為商洛市自來水公司,并于2008年至2016年先后建成二龍山水庫引水、比亞迪工業園區供水、商鞅大道和沙河子鎮等管道鋪設,累計建設引水管道110.8千米。其中二龍山水庫城市供水工程利用二龍山水庫大壩749米高程處預留的出水口和電站進水口作為取水口引水。工程設計基準年為2002年,規劃年為2020年,設計供水人口30萬人,日取水能力為6萬噸,設計年保證率為99%。工程由引水管道、凈水長輸水管道和水廠辦公樓組成。工程總投資2723.48萬元,2006年7月開工建設,2008年建成投運。
三、安康市城市供水
1997年以前,供水水源為馬坡嶺水廠,向市區年供水500萬噸。1997年以后,隨著城市擴大和居民增加,生產生活用水矛盾日漸突出,安康市先后建設了馬坡嶺凈化水廠和江北水廠及其擴能工程,基本解決了安康城區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一)馬坡嶺凈化水廠工程。馬坡嶺凈化水廠工程是向安康城區供水的主要工程。1998年10月開工建設,2001年12月竣工投運,水源取自馬坡嶺西頭漢江與月河交匯處的南岸漢江水域。建設內容包括水源系統、凈化系統和管網系統。工程完成總投資3900萬元。設計日供水量4萬噸,年供水量1460萬噸。2013~2015年,安康市又對馬坡嶺水廠實施了提質擴能改造工程。為了提高水質安全性,其取水點及取水一級泵站的位置向漢江上游前移7千米,遠離中心城區。工程總投資3700萬元,設計擴建日供水4萬噸,使工程日供水總規模達到8萬噸,年供水2920萬噸。
(二)江北水廠工程。2002~2006年,安康市在高新區創業西路新建了江北水廠。水源取自黃石灘水庫,供水范圍為江北漢江沿線,2015年受益人口12萬人。工程總投資2900萬元,輸水管道總長4.5千米,設計日供水能力3萬噸,年供水1095萬噸。2007~2010年,又修建了江北區供水過江管網工程,把江水從江北黃溝口引到江南西關原抽水站小碼頭,使江南、江北供水管網連成一體,安康城區形成雙水源、南北互補的供水格局,基本滿足城區的用水需求。工程總投資600多萬元,輸水管道1063米,設計日供水能力9萬噸,年供水3285萬噸。2015~2020年,安康市對江北水廠再次提質擴能改造,工程從原江北水廠取水口處水,沿西南山脊線鋪設管道,穿越柳林子溝后延370~360米等高線鋪設,沿途穿越馬子溝、棉花溝、劉家梁、創業西路后止江北凈水廠。工程總投資3000萬元,建設內容包括總長5146米的輸水管道工程和凈水廠工程,擴建后日供水5萬噸,供水總規模達到8萬噸,年供水2920萬噸,可滿足安康市中心區2020年60萬人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第三節 陜北城市供水
一、延安市城市供水
延安市供水工程由王瑤水庫、紅莊水庫與黃河引水三大工程組成。
(一)王瑤水庫位于延河一級支流杏子河中游安塞區招安鎮境內,是一座以防洪和供水為主,兼有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庫,總庫容2.03億立方米。水庫距延安市65千米。該工程1970年10月開工,1972年9月大壩主體工程完工;1987~1990年,王瑤水庫實施第一次除險加固工程,2004年開始實施第二次除險加固工程。王瑤水庫延安供水管道從庫區取水,引水至寶塔區北關自來水廠,全長52千米,沿途穿越杏子河、延河,建有倒虹12座、支溝倒虹21座,管橋18座,公路橋涵34座,以及計量站、調壓池等各類建筑物243處。工程概算投資15614萬元。1997年,延安市建成王瑤水庫延安供水工程,設計年供水1500萬立方米。工程建成后解決了延安市生活生產供水不足的問題。
(二)紅莊水庫是延安市繼王瑤水庫供水工程之后建設的向王瑤水庫補水工程。該工程位于延河一級支流萬莊溝溝口,距延安市10千米,總庫容952.8萬立方米。工程投資7440萬元,2004年建成使用。這項工程有效地解決了王瑤水庫泄空排沙期間延安市的供水問題。
(三)延安市黃河引水工程。2012年,延安市委、市政府為實施“統籌城鄉,引水興工”戰略,開始實施黃河引水建設項目。該工程設計水平年為2020年,設計年取水量8977萬立方米,以黃河干流水源為主,年取水8415萬立方米。其前期工作與建設情況詳見“水源工程篇”—“延安黃河引水工程”一節。
二、榆林市城市供水
1995年以后,隨著榆林市城市系統以及工業園區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市區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1999年,榆陽區水利局負責興建的紅石峽水庫供水工程竣工,總投資805.84萬元,新增日供水能力1.5萬噸。2002年增建了紅石峽水廠水處理設施,進一步提高了供水質量。2004年,榆林市開始籌建西沙開發區尤家峁水庫供水工程,從孟家灣、李家梁水庫引水,該水庫壩址控制流域面積為84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5260萬立方米,設計總庫容2300萬立方米,年供水量2900萬立方米,向城市及工業供水2000萬立方米。2005年竣工供水,設計日供水規模5萬立方米,實際日供水1.58萬立方米。至2012年,榆林城區有普惠泉、鐘家溝、秦莊梁、紅石峽和尤家峁水庫等7處供水工程,供水管網長421千米,日供水能力5.4萬噸,供水普及率達96%,水質綜合率達98%以上,基本滿足了榆林市城區生產生活用水。
第四節 工業項目供水
1996~2015年,陜西省圍繞大工業項目建設實施了一批工業項目供水工程建設,為全省的工業化提供了供水保障。本節僅記述幾項典型工程。
一、西安灞橋熱電廠供水工程
灞橋熱電廠供水工程屬于灞橋熱電廠五期擴建工程的組成部分,經國家發改委批復建設。工程由西安市東南郊生態供水管護中心管理。供水管道工程起點為紅旗水庫壩后沉淀池,終點為灞橋熱電廠,全長12.3千米,設計流量1300噸/時,1999年開工建設, 2002年初全線通水,供水工程總投資1853萬元。供水工程以荊峪溝流域和岱峪河流域為水源,建設有荊峪溝鹿塬、楊家溝和紅旗三座水庫;岱峪河建有岱峪水庫。從2002年起,平均年供水816萬立方米。2002年,供水水價為0.3元/立方米,2006年調整為0.55元/立方米,2009年調整為0.7元/立方米,2014年調整為0.95元/立方米。水費收入全部上繳市財政并用于水利工程建設。
二、西安市航天城應急供水工程
隨著航天城建設發展,供水嚴重不足成為影響閻良人民生活和航天城發展的瓶頸。陜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在2003年7月啟動了西安市閻良應急供水工程建設。該工程以西安市城區黑河供水工程為水源,設計日供水5.0萬噸。工程總投資1.78億元,2003年7月25日開工,2007年4月20日竣工。該工程引水管道自西安市南郊水廠接出后,經幸福路、十里鋪,穿越浐河、灞河,沿西閻高速公路敷設至渭河北岸高陵加壓站,供水管道全長30千米,經高陵加壓站加壓后再通過高陵至閻良26千米管道將水輸送至閻良區配水廠。工程投運以來高峰期最高日供水4.1萬噸,解決了航天城用水的燃眉之急。
三、寶雞第二發電廠供水工程
寶雞第二發電廠位于鳳翔縣長青鎮石頭坡村,北距馮家山水庫5千米。電廠1996年7月開工建設,至2002年相繼建成六臺發電機組,總裝機252萬千瓦。馮家山水庫向二電廠供水工程1997年3月開工,1998年5月20日建成通水。供水工程包括渠道取水樞紐、渠道節制閘、引水岔管、庫區取水浮船、廠外補給水管線以及該系統內的聯絡、切換閥門、計量等設施。管線總長5.2千米,最大輸水能力2立方米/秒,可保證年供水6000萬立方米。供水從1998年5月20日開始,截至2015年,總計供水2.13億立方米,年平均供水1185萬立方米,年平均水費收入659.4萬元。
四、渭河化肥廠供水工程
1992年2月25日,省計劃委員會以陜計設〔1992〕66號文下發了《關于渭河化肥廠沋河水庫供水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該工程在西干渠放水塔出水口處修建浮動取水裝置,組成取水頭部工程,采用承插式應力鋼筋混凝土管組成輸水管道,沿西干渠外側鋪設至渭河化肥廠。干線全長12.53千米。工程于1993年3月開工,1994年4月竣工。1995年4月,沋河水庫管理處與渭河化肥廠簽訂供水合同并供水,日供水2.6萬噸,年供水867.0萬噸。
五、延安煉油廠供水工程
該工程以延安市南溝門水庫為水源,其南線供水工程主要任務是向位于交口河鎮的延長石油延安煉油廠、石化廠、楊舒工業園區、交口河鎮供水。2013年11月延安市發改委批復項目可研報告,概算總投資8465.19萬元。2016年6月,南線供水工程全部完工。工程主要由管線和隧洞組成,起點為南溝門水庫引水發電洞匯流池,終點為延安石油化工廠,全長7732.74米,管道直徑1600毫米;輸水隧洞斷面為城門洞型,尺寸2.5×3.05米,坡比為6/10000;設計年供水量7964萬立方米,主管道設計流量3.283立方米/秒。
六、榆林銀河發電廠、兗州礦業供水工程
該工程以榆林市李家梁水庫為水源,向榆林銀河發電廠年供水800萬立方米、兗州礦業供水1100萬立方米,并承擔向尤家峁水庫補水任務。李家梁水庫的建成除滿足了汛期防洪要求外,通過水庫攔蓄調節水量不斷向榆溪河補水,可新增下游農田灌溉面積1.33千公頃,改善灌溉面積5.33千公頃。
七、漢中陜西飛機制造總公司供水工程
該工程以漢中市千山水庫為水源,建設有向陜西飛機制造總公司的供水工程,工程由取水工程、水處理廠以及16.5千米輸配水管網組成,日供水1萬立方米,供水區域面積4.4平方千米,供水區人口4.01萬人。工程投資1300多萬元,2005年建成;2009年由漢中市政府、陜西飛機制造總公司及相關企業共同投資500多萬元,建設了解決沿線群眾生活用水的工程,于2010年開始正式投產運行。運行初期因水廠設計供水能力不能滿足陜西飛機制造總公司需求,于2012年投資230多萬元,對水廠進行了技術改造,日供水能力由原來的1萬噸增加為2萬噸。隨著陜西飛機制造總公司的發展及群眾生活水平提高,2萬噸仍然不能滿足生產生活需求,經相關部門批準水淼公司再次對原千山水廠總投資2000多萬元進行改造,日供水能力達到3萬噸。截至2015年,水廠有1萬噸供水設施2條,3萬噸供水設施1條,總容量5000立方米清水池3座,年供水約6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