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志·水利志(1996~2015年)
- 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5898字
- 2021-12-30 18:05:14
第一章 農村供水
1996年,按照當時人畜飲水困難標準,全省還有412.07萬人和163.75萬頭家畜用水困難尚未解決。1994、1995兩年連旱使這一問題暴露得更加充分。此后,陜西省委省政府把解決城鄉供水問題列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開始實施了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的“甘露工程”,歷經10多年艱苦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和贊譽。
第一節 發展過程
一、1996~2000年。全省在實施“甘露工程”過程中,還相繼實施了飲水解困和氟病區改水項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到2000年,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1%,基本解決了農村“吃水難”問題,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都有較大幅度提高,如期兌現了黨和政府對全省農村群眾的莊嚴承諾。“九五”期間,全省解決人畜飲水工程總投資12.25億元,累計解決農村飲水困難人數1308.43萬人(其中氟病區改水218.09萬人,占應解決310.50萬人的70.23%),解決了246.56萬頭大牲畜的用水問題。分別占應解決飲水困難人數1417.45萬人的92.31%,應解決養殖用水問題大家畜338.19萬頭的72.91%。
二、2001~2005年。全省通過實施“甘露工程”,建設人飲解困工程6130處、氟病區改水工程1524處、飲水安全項目57處,總投資達13.27億元。到2005年,解決農村飲水困難人數521.99萬人,占應解決1502.89萬人的34.73%;解決大家畜飲水91.34萬頭,占應解決389.58萬頭的23.45%。
三、2006~2010年。隨著國家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標準提高,農村需要實現供水安全的人口增加。2006年8月25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召開了加快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的電視電話會議,對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做了具體的部署和安排。同時又以(陜政發〔2006〕31號)下發了《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十一五”期間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困難的意見》,確定在實施中央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基礎上,省級每年籌集2億元,5年籌集10億元用于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為此,省水利廳、發改委、衛生廳聯合編制完成了《陜西省“十一五”農村飲水工程實施規劃》,陜西省水利廳組織編制了《陜西省“十一五”農村飲水工程規劃》,決定對渭北、關中人口居住密集的村組,發展聯村集中供水;對陜南、陜北相對偏遠和居住分散的村組,發展井、站、窖等分散式供水工程;沒有安全可靠水源的村組,可發展雨水集蓄工程;距縣城、集鎮較近的村組,通過城鎮供水設施擴建、改建,延伸供水管線,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困難。規劃總投資28億元,計劃解決65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與此同時,省人民政府成立了“陜西省農村飲水工程總指揮部”,省長袁純清擔任總指揮,副省長王壽森、張偉任副總指揮,省政府辦公廳、水利廳、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廳、農綜辦(扶貧)、衛生廳的主要負責人任指揮部成員,總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水利廳。為做好這項工作,省水利廳成立了以廳長譚策吾為組長,常務副廳長王保安、副巡視員李永杰、總工程師孫平安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省水利廳同時成立督察組,分赴全省各地就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傳達落實情況進行督察。
2007年,省政府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民生八大工程”之一,多次召開會議聽取農村飲水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工作匯報,研究分析困難與問題。同年3月8日,省長袁純清做客中央電視臺《小崔會客廳》欄目,就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向社會做出承諾。4月23日,省長袁純清主持召開第7次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陜西省“十一五”農村飲水工程規劃》。會后,省長袁純清、副省長張偉分別帶領省級有關部門,5次前往銅川、咸陽、渭南、榆林、漢中等地調研指導農村飲水工作。省水利廳抽調專家70多人,組成35個復核評估小組,隨機抽查了全省100個縣(市、區)542個(鄉)鎮的937個子項目,走訪農戶近3000多戶。隨后,根據省級各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復核評估,7月,省長袁純清、副省長張偉多次帶隊到國家有關部委匯報了農村飲水工作?!笆叽蟆逼陂g,省長袁純清又通過中央電視臺對陜西省農村飲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望。12月7日,省委主要領導還專門視察了山陽縣農村飲水工程。
2008年,省政府于年初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意見》;于4月17日,在銅川市召開了全省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現場會,省級有關部門、各設區市市長、分管市長和水利局局長,各縣縣長和水利局局長近400人參加了會議。省長袁純清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副省長姚引良代表省政府與各市主管市長簽訂了《農村飲水安全目標責任書》,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加強配合協作與督促檢查,促進均衡發展,全力以赴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攻堅戰。
2009年,國家發改委、水利部《關于下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08年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通知》中,免除了陜西省農村飲水項目縣級配套資金,中央投資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人均補助比例由原來的68%調高到80%。同年,國家發改委、水利部下達的《關于改進中央補助地方小型水利項目投資管理方式的通知》,允許在農村飲水項目中列支一定比例的前期費用和管理費用,省水利廳組織完成了《陜西省2008—2012年農村飲水工程規劃》《陜西省白于山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安塞縣2008~2009年農村安全飲水項目規劃》和《陜西省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第三期可研》的編制工作,組織水利、衛生、農業、林業等部門完成了《陜西省2010~2013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的信息采集和評估工作。
2010年,省水利廳組織編制完成了《陜西省農村飲水安全“十二五”規劃》。計劃“十二五”期間投資75億元,開展區域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實現1069 萬農村居民和161萬農村學校學生實現飲水安全達標。同年,陜西省被全國婦聯和水利部列為首批全國“母親水窖·飲水安全”項目試點省份。陜西省水利廳將“母親水窖”項目納入《陜西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統一實施。2010年,全省農村飲水工程投資17.18億元,新建供水工程4607處,其中集中式供水4474處;當年新增日供水能力 21萬立方米,實現供水安全人口318.0萬人。“十一五”期間,全省供水安全人口累計達到1120.4萬人,供水量累計達到2.16億立方米。
四、2011~2015年。陜西省全面實施了《陜西省“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2013年8月,省政府與各級市政府簽訂了《陜西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責任書》,明確了各級政府“十二五”期間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職責任務。同年11月,根據水利部安排部署,省水利廳組織開展了農村飲水安全項目信息數據填報工作,對全省“十一五”建成的16526處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2014年3月20日,省水利廳組織召開了全省城鄉供水工作座談會,對全年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5月6日,全國農村飲水安全視頻會后又立即召開了全省會議,王鋒廳長再次進行了動員部署。6月初和10月底,省水利廳分別下發了《關于確保完成“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任務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任務目標,提出了工作要求,力促各項工作加快推進。11月5日,組織召開了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管理視頻會,對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和“十二五”規劃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2015年,按照國家新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和農村飲水技術規范要求,對“千噸萬人”規模以上的工程嚴格落實“四制”,規模以下的小型項目采取“一縣一法人”、打捆招投標和巡回監理等方式,切實落實由政府主導的質量監督工作機制,積極推行材料設備第三方檢測制度,進一步規范了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管理,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計建成農村飲水工程4.32萬處,設計日供水規模188.16萬立方米,日實際供水量147.59萬立方米,受益人口2615.1萬人,供水入戶人口2277.1萬人。
陜西省2015年農村飲水安全達標情況詳見表4-1-1。
陜西省2015年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情況詳見表4-1-2。
陜西省2 0 1 5年農村飲水安全達標情況統計表
表4-1-1
陜西省2 0 1 5年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情況統計表
表4-1-2
第二節 甘露工程
“甘露工程”決策于1996年,全省計劃投資10億元,用三年全部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
“甘露工程”決策。1995年底,全省仍有412.7萬人生活用水需要遠距離深溝取水,或者取用苦咸水,或因長期取用高含氟水而致病,生活用水陷于十分困難的境地。這部分人主要分布在陜北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渭北旱塬和秦巴中高山區等邊遠貧困地區。飲水困難問題已成為這些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嚴重制約因素,解決飲水問題已迫在眉睫。1996年3月27日至4月1日,陜西省省長程安東、副省長王壽森帶領省級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渭南、延安、榆林地區的17個縣(市)考察人畜飲水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深入了解全省人畜飲水的困難狀況。程省長提出“省吃儉用,也要把老百姓的吃水問題解決好”。4月22日,省政府常務會對實施“甘露工程”進行了專題研究,決定省上多渠道籌集3億元,地、市、縣、鄉配套和群眾集資7億元,解決全省農村特別是陜北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渭北旱塬和秦巴中高山區412.7萬人、164.7萬頭大家畜的飲水困難。為保證這項工程順利實施,省政府組成了由省長和主管副省長任正、副總指揮,省級有關部門參加的總指揮部。同時又向省人大八屆十九次會議做了匯報,省人大做出了專題決議。在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兩位省政府領導帶領有關部門三上陜北,兩下陜南,深入基層指導工作,為“甘露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甘露工程”實施。1996年4月做出決策到1997年4月,全省累計投入3.57億元,共修建各類供水工程2541處,其中集中供水工程466處,抽水工程273處,井、窖工程1802處、10萬多眼,累計解決了107.3萬人的飲水困難,占到“甘露工程”計劃數的26%。延安、榆林和銅川三地市,是全省在實施“甘露工程”上發展比較快的地方。延安市投入資金994萬元,其中市、縣配套資金310萬元,是計劃數的3倍,解決了5.47萬人的飲水困難,占計劃數的66.1%。榆林地區投入資金865萬元,其中地、縣配套資金115萬元,占計劃數的47%,解決了28萬人的飲水困難,占計劃數的119.4%。銅川市投入資金360萬元,其中市、縣配套資金35萬元,解決了2.5 萬人的飲水困難,占計劃數的69%。2001年,省政府進一步增加了省級財政投入,對實施“甘露工程”按照貧困縣人均補助70元,非貧困縣貧困鄉鎮人均補助65元,非貧困人口人均補助60元的標準,省政府再次下達省補資金6000萬元(以工代賑資金4000萬元,扶貧資金2000萬元),各地(市)配套1200萬元,群眾自籌7200萬元,計劃安排解決81.5萬人的飲水困難,修建各類供水工程1079處,工程總投資14400萬元;2002年,“甘露工程”利用省級補助資金5859萬元,建設各類農村供水工程805處,又解決了32.0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全省通過實施“甘露工程”、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和防氟改水項目,總投資13.27億元,建設各類農村供水工程8516處,全面實現了最初確定的目標任務,解決了416.14萬人的飲水困難。
“甘露工程”實施中較好地堅持了因地制宜與分類指導的原則。關中和渭北塬區堅持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利用,修建了一大批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旬邑縣先后修建了土橋塬區、職田塬區和清塬等3個集中供水工程,覆蓋全縣的12個鄉鎮,解決了16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使全縣的農村自來水受益人數達到80%以上。陜南秦巴山區堅持挖窖建塘,蓄引提結合。安康市白河、旬陽、漢濱和商洛地區的鎮安、丹鳳等縣(區)修建了一批水窖工程,有效地解決了群眾的飲水困難。在嚴重缺水的陜北白于山區和黃河沿岸土石山區,針對群眾居住分散的實際,主要以修窖收集降雨為主解決引水困難。
“甘露工程”的實施在全省產生了巨大影響。長期飽受缺水之苦的群眾,從中嘗到了“甘露”的甜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懷。廣大群眾把這項工程看成是一項“德政工程”,是貧困山區的希望工程、致富工程和幸福工程。在橫山等地的飲水工程上,大多寫有感情真摯的楹聯:“甘露通天地,恩澤灌古今”; “飲水思源黨恩深,脫貧致富國德厚”; “儲積千井萬窖水,抗御十年九旱災”; “雨露滋潤禾苗壯,勵精圖治奔小康”。 “甘露工程”的意義和作用遠遠超出了它解決人畜飲水的本身,群眾飲水思源,真切地感謝黨、感謝政府。
第三節 外資項目
1995年之前,陜西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解決了7個縣170個鄉鎮149萬人的飲改水問題。1992~1995年,接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無償援助,分兩期在旬邑、涇陽、白水、富平、神木5縣實施農村供水與環境衛生合作試點項目,使4.8萬人受益。1996~2001年,利用外資的種類和項目在不斷擴大。
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項目。1996年,中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供水與環境衛生項目1996~2000年周期項目正式啟動。1998年3月,陜西省確定為項目省之一,并完成了項目中期評審,2001年11月,省級終期評審會在西安召開,陜西省項目順利通過評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援助的資金及物資折合人民幣約393萬元,其中援助手動泵1200多臺,以及鉆機、交通工具和辦公設備等,橫山、志丹、靖邊3個縣近10萬人受益。
二、比利時項目。1996年,比利時政府代表團來陜,對其援助的陜西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綜合發展項目中供水子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實地考察。1998年11月3日,中、比兩國政府正式簽訂項目協議,供水部分的援助金額共計5750萬比利時法郎(折合約150萬美元)。2000年,項目開始實施。經中國、比利時陜西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綜合發展項目國家決策委員會批準,援助金額增加到6450萬比利時法郎。2001年12月,開始物資及設備的招標采購工作,2002年1月,采購供貨合同正式簽訂,合同總價值約900萬元人民幣。項目涉及志丹、靖邊、三原、延川、吳旗和安塞6個縣共27項供水工程,解決了15萬人的飲水困難。
三、澳大利亞項目。1997年12月2日,澳大利亞無償援助陜西省耀縣寺溝鄉東塬供水工程獲得澳方批準。1998年1月項目正式啟動,同年6月底竣工。工程總投資106萬元人民幣,其中澳方援助48.66萬元人民幣,受益人口6000多人。該項目高標準高質量的實施得到了澳方政府的高度評價,被澳方政府選為援華項目的典型工程。并在隨后的幾年中,先后接待了澳大利亞議會議長、澳方駐華大使等官員對項目的參觀訪問,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應。1999年11月23日,澳大利亞援助的銅川市耀縣董河鎮東柳村窖灌農業項目獲得澳方批準,2000年3月項目正式開始啟動,6月底竣工。其中,澳方援助資金1萬澳元。建成水窖100多處。2000年3月3日,澳大利亞援助的商洛市山陽縣廟溝供水與衛生項目獲得澳方批準,澳方援助資金1萬澳元。該項目6月正式開始啟動,同年9月底全面竣工。建成引水工程1處,解決4000人的飲水困難。
四、奧地利項目。1998年12月,財政部批準陜西省臨潼區和富平縣供水項目利用奧地利政府優惠貸款610萬美元。1999年6月,陜西省計劃委員會批復了項目可研報告。2002年11月底,購買的供水及自動化設備全部到貨交付使用。項目建成后,可使臨潼區日新增供水量8萬噸,富平縣日新增供水量8.56萬噸;緩解了兵馬俑等旅游景點和工礦企業的用水緊張狀況和富平縣12.7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五、新西蘭項目。2000年4月,新西蘭大使基金項目援助商洛市山陽縣廟溝供水工程開始啟動,該項目外方援助資金1萬新元,于同年9月底全面竣工。建成供水工程1處,解決800人的飲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