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武則天與洛陽的城市建設

隋唐時期的洛陽在漢魏洛陽西邊九公里的地方,是隋煬帝時期興建的一座新型城市。《唐六典》載:“東都城左成皋,右函谷,前伊闕,后邙山?!鍩鄞髽I元年詔左仆射楊素、右庶子宇文愷移故都創造也。……大業末喪亂,為王充所據。武德四年平充,乃詔焚乾陽殿及建國門,廢東都,以為洛州總管府。尋以宮城、倉庫猶在,乃置陜東道大行臺。武德九年復為洛州都督府。貞觀六年改為洛陽宮。十一年,車駕始幸洛陽。明慶二年,復置為東都。龍朔中,詔司農少卿田仁住隨事修葺,后又命司農少卿韋機更加營造。光宅中,遂改為神都,漸加營構,宮室、百司、市里、郛郭,于是備矣。東面十五里二百一十步;南面十五里七十步;西面連苑,距上陽宮七里;北面距徽安門七里。郛郭南廣北狹,凡一百三坊,三市居其中焉?!盵2]據此可知,洛陽城雖然是一座嶄新的城市,但隋末毀于戰火,唐初又對它進行了人為的破壞,僅存宮城和倉城,高宗時曾派人對它進行過修復,但效果并不顯著。到武則天當政時期“漸加營構”,宮室、百司、市里、郛郭才呈現出全新的面貌。也就是說,武則天當政時期,加大了洛陽城市建設的力度,洛陽城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

武則天時期對洛陽的城市建設,首先是完善洛陽的宮室、百司、市里和郛郭?!缎绿茣さ乩碇尽份d:“皇城長千八百一十七步,廣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其崇三丈七尺,曲折以象南宮垣,名曰太微城。宮城在皇城北,長千六百二十步,廣八百有五步,周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藩衛,曰紫微城,武后號太初宮。上陽宮在禁苑之東,東接皇城之西南隅,上元中置,高宗之季常居以聽政。都城前直伊闕,后據邙山,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以象河漢。東西五千六百一十步,南北五千四百七十步,西連苑,北自東城而東二千五百四十步,周二萬五千五十步,其崇丈有八尺,武后號曰金城?!盵1]實測該城以洛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洛河以南有南北向街道12條,東西街6條。洛河以北,有南北向街4條,東西向街3條。呈現出南寬北窄的特征。[2]宮城位于外郭城的西北部,以宮城應天門,皇城端門和郭城定鼎門為南北軸線。[1]外郭城東墻長7312米,南墻長7290米,北墻長6138米,西墻長6776米。周長27.52公里,面積47平方公里。

神都洛陽平面圖

定鼎門復原圖

為了使洛陽城能夠符合天象,武則天在她當政時期在洛陽興建了一系列大型土木工程。如垂拱二年(686)鑄大儀,立于洛陽北闕。垂拱四年(688),毀乾元殿,于其地作明堂。其后又鑄九鼎,立天樞,修天津橋等,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洛陽的城市面貌。

一、修明堂

明堂是古人心目中的政治中心?!胺蛎魈谜?,天子宗祀之堂,朝諸侯之位也。開乾坤之奧策,法氣象之運行,故能使災害不生,禍亂不作。”[1]自古帝王,皆以布政明堂為美事,然而真正能在明堂布政的人卻很少。所謂“明堂布政,無三數君”[2]。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明堂制度不明,無從下手,或國家貧窮,財力不濟。就連大名鼎鼎的唐太宗也未能實現布政明堂的理想。武則天認為修建明堂具有重要的意義,故在臨朝稱制之后,積極致力于修建明堂的工作。《唐會要》載:“垂拱三年,毀乾元殿,就其地創造明堂。四年正月五日畢功。凡高二百九十四尺,東西南北,各廣三百尺。凡有三層:下層象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圓蓋,蓋上盤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圓蓋。亭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栭櫨橕,藉以為本,亙之以鐵索。蓋為 ,黃金飾之,勢若飛翥。刻木為瓦,夾纻漆之。明堂之下,施鐵渠,以為辟雍之象。號萬象神宮?!盵3]

明堂復原圖

據《資治通鑒》、兩《唐書》及《唐會要》等書記載,武則天修建的明堂是洛陽城中最宏大的建筑。這座建筑“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飾以珠玉,涂以丹青,鐵 入云,金龍隱霧?!盵1]唐尺有大尺小尺之分,土木工程用大尺,每尺合今31厘米。由此可知明堂周長93米,高91.14米,相當于23層樓房的高度。明堂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造型十分奇特。下部四門八窗,“法”春夏秋冬四時。中部九龍捧盤,“法十二辰”。上部金鳳欲飛,“法二十四氣”。時人劉允濟在《明堂賦》中對此有精確的描述。他說:明堂“順春秋之左右,法天地之圓方。成八風而統刑德,觀四序而候炎涼??鐤|西而作甸,掩二七以疏疆。下臨星雨,傍控煙霜。翔 墜于層極,宛虹拖于游梁。昆山之玉樓偃蹇,何曾仿佛;滄海之銀宮煥爛,安足翱翔!”[2]證圣元年(695)正月十六日夜,明堂失火,被全部焚毀。武則天以姚 為督作使,重新建造明堂。天冊萬歲二年(696)三月,新明堂竣工,高294尺,周300尺,上施以寶鳳,下環以鐵渠。其后又用火珠代替寶鳳,并改名為“通天宮”。90多米高的建筑,現在看來并不算什么,但在當時,卻是最高大的標志性建筑。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建成這樣宏偉的建筑,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天堂遺址出土文物

有學者認為,武則天明堂“是一座獨出心裁、造型乖戾的建筑”[3]。武則天修建的明堂擔負著禪代的特殊歷史使命。它建成后就成為武則天的政治活動中心和心理支撐點,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產生了重大而又微妙的影響。[1]

二、立天樞

《新唐書》載:“延載二年,武三思率蕃夷諸酋及耆老請作天樞,紀太后功德,以黜唐興周,制可。使納言姚 護作。乃大裒銅鐵合冶之,署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置端門外。其制若柱,度高一百五尺,八面,面別五尺,冶鐵象山為之趾,負以銅龍,石镵怪獸環之。柱顛為云蓋,出大珠,高丈,圍三之。作四蛟,度丈二尺,以承珠。其趾山周百七十尺,度二丈。無慮用銅鐵二百萬斤。乃悉鏤群臣、蕃酋名氏其上?!盵2]《大唐新語》亦載:“長壽三年,則天征天下銅五十萬余斤,鐵三百三十余萬,錢兩萬七千貫,于定鼎門內鑄八棱銅柱,高九十尺,徑一丈二尺,題曰‘大周萬國述德天樞’,紀革命之功,貶皇家之德。天樞下置鐵山,銅龍負載,獅子、麒麟圍繞,上有云蓋,蓋上施盤龍以托火珠,珠高一丈,圍三丈,金彩熒煌,光侔日月。”[3]通過這些記載,可知武則天鑄天樞是由周邊少數民族首領提議并捐資的。延載元年(694),周邊少數民族首領紛紛獻錢,請立天樞于端門之外,以記載武則天的功業。武則天析洛陽、永昌二縣,置來廷縣廨于從善坊,以領四方蕃客。又以姚 為督作使,征買天下銅50萬斤,鐵330萬斤,令工人毛婆羅造模,鑄八棱銅柱,以為天樞。證圣元年(695)四月一日建成天樞。天樞高105尺,徑一丈二尺。[4]下置鐵山,繞以銅龍、獅子、麒麟。上施云蓋,置四蛟以捧火珠。珠高一丈,圍三丈,金彩熒煌,光侔日月。武則天自書其榜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5]。

天樞復原圖

據《大唐故波斯大酋長右屯衛將軍上柱國金城郡開國公波斯君丘之銘》記載,波斯人阿羅憾曾“為則天大圣皇后召諸蕃王,建造天樞”。故有學者認為天樞的建立,極有可能是受到阿育王石柱或圖拉真圓柱等西域紀念性建筑文化因素的影響。[1]大周萬國頌德天樞是中外合資設計建造的政治性金屬建筑藝術品。其命名的寓意在于吹捧武則天以道德感化天下,周邊民族和中原民眾對她忠誠不貳。[2]

除天樞外,武則天時代還鑄造過“九鼎”及“十二神”。九鼎是夏商周時的重要禮器,是古代象征統治權力的象征。[3]相傳禹鑄九鼎,作為九州的象征。夏德衰,鼎遷商邑。商德衰,九鼎又遷于洛邑。及周室滅亡,秦取九鼎,結果沉于泗水。因九鼎是傳國之寶,故秦漢以來,許多帝王都想得到它,但都無法找到。武則天有鑒于此,決定重新鑄造九鼎?!杜f唐書》載:“鑄銅為九州鼎,既成,置于明堂之庭,各依方位列焉。神都鼎高一丈八尺,受一千八百石。冀州鼎名武興,雍州鼎名長安,兗州名日觀,青州名少陽,徐州名東原,揚州名江都,荊州名江陵,梁州名成都。其八州鼎高一丈四尺,各受一千二百石。司農卿宗晉卿為九鼎使,都用銅五十六萬七百一十二斤。鼎上圖寫本州山川物產之像,仍令工書人著作郎賈膺福、殿中丞薛昌容、鳳閣主事李元振、司農錄事鐘紹京等分題之,左尚方署令曹元廓圖畫之。鼎成,自玄武門外曳入,令宰相、諸王率南北衙宿衛兵十余萬人,并仗內大牛、白象共曳之。則天自為《曳鼎歌》,令相唱和?!盵1]據此,武則天是以宗晉卿為九鼎使,征銅56萬余斤,作為鑄鼎原料的。神功元年(697)四月,九鼎鑄成。其中神都鼎名叫永昌,高一丈八尺,可容納1800石。冀州鼎武興,雍州鼎長安,兗州鼎日觀,青州鼎少陽,徐州鼎東原,揚州鼎江都,荊州鼎江陵,梁州鼎成都,皆高一丈四尺,容1200石。武則天令當時的著名書法家賈膺福、薛昌容、李元振、鐘紹京分別題寫鼎額,又令畫家曹元廓圖寫各州山川物產之像于鼎上。然后令宰相、諸王率南北衙宿衛兵10余萬人及仗內大牛、白象自玄武門外作坊曵入宮城,“置于明堂之庭,各依方位列焉”[2]。在鑄鼎的同時,又鑄十二生肖,作為十二神,皆高一丈,各置其方。

三、修天津橋

天津橋是洛陽城中最重要的大橋。它地處交通要沖,周圍視野開闊,風景優美,車水馬龍,許多政治活動和政治事件都發生在這里[3]。《寰宇通志》卷八五《河南府上》:“天津橋,在府城外西南,架洛水,隋煬帝建。用大船連以鐵鎖,南北夾起四樓,唐貞觀中始甃石為岸?!稜栄拧罚夯分g為天漢之津梁,故名?!薄对涂たh圖志》卷五《河南府》:“天津橋,在縣北四里。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初造此橋,以架洛水,用大纜維舟,皆以鐵鎖鉤連之。南北夾路,對起四樓,其樓為日月表勝之象?!稜栄拧?‘箕、斗之間有天漢之津’,故取名焉。”

天津橋的修建,李昭德貢獻頗多?!杜f唐書》載:“長壽中,神都改作文昌臺及定鼎、上東諸門,又城外郭,皆昭德創其制度,時人以為能。初,都城洛水天津之東,立德坊西南隅,有中橋及利涉橋,以通行李。上元中,司農卿韋機始移中橋置于安眾坊之左街,當長夏門,都人甚以為便,因廢利涉橋,所省萬計,然歲為洛水沖注,常勞治葺。昭德創意積石為腳,銳其前以分水勢,自是竟無漂損?!盵1]《新唐書》載:“武后營神都,昭德規創文昌臺及定鼎、上東諸門,標置華壯。洛有二橋,司農卿韋機徙其一直長夏門,民利之,其一橋廢,省巨萬計。然洛水歲淙嚙之,繕者告勞。昭德始累石代柱,銳其前,廝殺暴濤,水不能怒,自是無患?!盵2]《唐會要》亦載:“長壽元年九月。神都改造文昌臺。及造定鼎上東等城門。修筑外郭。并鳳閣侍郎李昭德所制。時人以為能?!盵3]

天津橋示意圖

從這些宏偉的建筑和特殊設置,在洛陽建都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表明,“武則天時期的神都,在洛陽的歷史上的確達到了高峰?!盵4]武則天時代在洛陽進行的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它體現了武周時期富強的國力和高超的建筑技術。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并對后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遺憾的是,武則天時期修建的這些無與倫比的偉大工程,在唐玄宗時代先后都被毀壞了。

[2]〔唐〕張九齡等:《唐六典》卷7《尚書工部》, [日]廣池千九郎訓點本,第161—162頁。

[1]〔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38《地理志》二,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982頁。

[2]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隋唐東都城址的勘查和發掘》, 《考古》1961年第3期。

[1]朱世偉:《隋唐洛陽城布局與地理環境》, 《洛陽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王維坤、張小麗:《論隋唐洛陽城的設計思想與影響》, 《西北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1]《舊唐書》卷22《禮儀志》二,第863頁。

[2]《全唐文》卷209《為程處弼慶拜洛表》,第933頁。

[3]〔宋〕王溥:《唐會要》卷11《明堂制度》,中華書局1955年版,第277頁。

[1]〔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四,則天后垂拱四年十二月辛亥,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6455頁。

[2]《全唐文》卷164,劉允濟《明堂賦》,第739頁。

[3]王貴祥:《明堂、宮殿及建筑歷史研究方法論問題》,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1]邵治國:《武則天明堂政治和明堂大火考》, 《唐都學刊》2005年第2期。

[2]《新唐書》卷76《則天順圣皇后武氏傳》,第3483頁。

[3]〔唐〕劉肅:《大唐新語》卷8《文章》,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本,第289頁。

[4]《新唐書》卷76《則天皇后傳》,第3483頁?!顿Y治通鑒》卷205略同。《大唐新語》謂天樞高九十尺。據郭紹林考證,其實際高度至少應為唐尺147尺。

[5]《資治通鑒》卷205,則天后天冊萬歲元年四月,第6502—6503頁。

[1]張乃煮:《武周萬國天樞與西域文明》, 《洛陽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2]郭紹林:《大周萬國頌德天樞考釋》,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

[3]趙忠文:《九鼎考略》, 《人文雜志》1990年第2期。

[1]《舊唐書》卷22《禮儀志》二,第867—868頁。

[2]《舊唐書》卷22《禮儀志》二,第867頁?!顿Y治通鑒》卷206所載略同(第6517頁)。

[3]郭紹林:《洛陽天津橋、中橋與唐代社會生活》, 《洛陽師專學報》1996年第6期。

[1]《舊唐書》卷87《李昭德傳》,第2854頁。

[2]《新唐書》卷117《李昭德傳》,第4255—4256頁。

[3]《唐會要》卷86《城郭》,第1584頁。

[4]陳橋驛主編:《中國七大古都》,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18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新巴尔虎右旗| 上虞市| 林口县| 新安县| 郴州市| 社旗县| 雷山县| 民乐县| 玉环县| 迭部县|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罗田县| 万宁市| 南川市| 开平市| 锦屏县| 平昌县| 绥棱县| 碌曲县| 玉山县| 乌兰浩特市| 城固县| 龙陵县| 连州市| 正安县| 东光县| 平利县| 泰安市| 沙坪坝区| 兰溪市| 鄂尔多斯市| 天祝| 阳信县| 雅江县| 吕梁市| 抚州市| 天峨县| 翼城县|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