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尾張之虎”織田信秀
在清洲城的織田大和守一脈統治尾張下四郡時期,有三個同樣姓織田的庶家擔任清洲織田家的奉行(奉行,原意是奉上意行事之人,也指輔佐人、中層代官),合稱“清洲三奉行”之家,按照世襲官位相稱分別是織田因幡守、織田藤左衛門、織田彈正忠三家,共同執掌著清洲織田家的家政。織田信長既非巖倉織田,也非清洲織田,而是出自清洲三奉行之一的織田彈正忠家。
16世紀初,盡管武衛斯波氏失去了老家越前,但是還領有尾張與遠江兩國的守護職,就全日本來說其實力也是屈指可數的。遠江的東鄰是駿河國,其守護今川氏也,是足利將軍家一族的名門。在幕府開創的初期,今川家一直兼任著遠江守護,但是后來斯波家就任管領期間,將遠江守護職橫搶到自己家族手中,造成了與今川家的敵對。從此,歷代今川氏的家主都將奪回遠江視為畢生的宏愿。
第六代今川家主今川義忠在應仁之亂中曾加入細川勝元的東軍,向斯波氏的遠江展開進攻,不幸卻于文明八年(1476)在鎮壓遠江豪族的戰斗中戰死。其子今川氏親繼位。今川氏親本身是一代英主,協助他統治領國的舅父伊勢新九郎長氏(后稱北條早云)也是一代梟雄。君臣同心之下,今川家反而開創了新的輝煌期,先打敗關東堀越公方的干涉軍,后又平定家中的內亂,在駿河建立起強大的統治,此外今川氏親又與京都的管領細川政元密切接觸。在細川氏的支持下,為進一步削弱斯波家,今川家開始了奪回遠江的軍事行動。
永正五年(1508),幕府正式任命今川氏親為遠江守護,隨后他便開始出兵根除斯波氏在遠江的勢力。當時武衛斯波家的家主名為斯波義達,是前面提及的斯波義廉之孫。對于今川氏的侵攻,斯波義達起先也曾奮起反抗,率領尾張兵多次進入遠江作戰。然而面對今川氏親優秀的軍事能力,斯波軍屢吃敗仗。

今川氏親塑像
在斯波的后方尾張,斯波義達頻繁的出兵以及敗戰,給尾張守護代、清洲城主織田達定造成了巨大壓力。沒撐多久,織田達定就在清洲城向斯波義達舉起叛旗,卻被斯波義達反擊誅滅。此后同族的織田達勝被安排為達定的養子,繼承了清洲織田家和尾張守護代。但是清洲織田家的權威開始在同族中一落千丈。而斯波義達最后也永遠地失去了遠江。永正十三年(1516),斯波義達死守遠江引馬城,卻被今川氏親用礦工挖斷水源,最后不得不剃發為僧,打開城門投降,立下向今川家投降的誓狀后才被允許回到尾張。此事也令斯波家名譽掃地,不久斯波義達便含恨去世了。隨著宗主斯波氏與清洲織田的沒落,清洲三奉行家逐漸掌握了尾張下四郡的軍政實權。
大永七年(1527),在三奉行之一的彈正忠家,年方17歲的織田信秀,從父親信定手中接過家主之位,成為勝幡城主。彈正忠家支配著尾張下四郡中的海東郡與中島郡,是清洲三奉行中實力最強者。其間由于主家織田達勝干涉彈正忠家的繼任之事,信秀在繼位不久便正式向達勝宣戰。后來在另外幾家同族的調解之下,雙方才達成和解。從此以后,織田信秀已不再將清洲織田達勝這個主家放在眼里,而是憑著自己強橫的實力開始南征北戰。
在織田信秀繼任的前一年,駿河的英主今川氏親已經去世,當時今川家的領地已橫跨駿河、遠江、三河三個領國,甚至深入到了尾張的東南部。今川氏親在打敗斯波義達之后,一度攻入尾張,在尾張東南的那古野之地筑起一座那古野城(今日本名古屋市),并將自己的末子今川氏豐任命為城主,又強行讓斯波義達把女兒嫁給了氏豐,從而在尾張釘入了一顆釘子。今川家的這座那古野城,最終在享祿五年(1532),被織田信秀用計謀攻下。
根據《名古屋合戰記》所載,織田信秀奪取那古野城的過程,頗具戲劇性。今川氏為武家中的文化名門,因此今川氏豐十分愛好連歌文化,并時常邀請周邊的領主到那古野城舉辦連歌會。由于氏豐是斯波義達的女婿,礙于主家斯波氏的關系,尾張的大小領主們每次都欣然前往。享祿五年中的某一日,織田信秀被邀請到了那古野城中,當天在城中天守閣上舉辦連歌會,織田信秀借口天氣悶熱打開窗戶透氣,結果一陣風吹來,信秀便似中了風一般昏倒在地上,片刻后醒轉過來時已是目光暗淡、氣息奄奄,隨后信秀顫抖著請求今川氏豐派人去喊織田家的重臣前來領受遺命。面對這樣的情景,今川氏豐動了惻隱之心。但是信秀的家臣進入城中之后,勝幡城的織田軍也悄悄潛伏到了那古野城周圍。當天晚上,以信秀等人在城內放火為暗號,外面的織田軍向城池發起進攻,里應外合之下一舉攻克了那古野城。今川氏豐在混戰中被俘,織田信秀最后將他驅逐出了尾張。
與織田信秀同一個時代,在尾張東部的三河國,小豪族松平氏也出了一位英主松平清康。
松平清康在大永三年(1523)繼任為家主之后,便開始積攢實力。三年后今川氏親去世,今川家對三河的控制力減弱,趁著歷史性的機遇,松平清康用了八年時間便完成了三河國的統一,那一年清康僅20歲。后來家臣們對松平清康的評價是:“活到三十歲定可將天下收入囊中。”
統一了三河,松平清康又開始向尾張發起侵攻,將織田信秀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天文四年(1535)年十二月,松平清康開始圍攻織田信秀之弟織田信光鎮守的守山城。十二月五日卻發生了重大變故:當天,松平清康在守山城的城門下,被自己的家臣阿波彌七郎正豐斬殺,享年25歲。關于松平清康之死,后來的說法是織田信秀向松平軍中放出流言:“松平家重臣阿部定吉已與織田家串通,在攻城時將對松平軍反戈一擊。”結果無辜的阿部定吉遭到了松平清康的斥責和同僚們的懷疑。離間計最終釀成慘劇:出于為父親打抱不平的目的,阿部定吉之子阿部正豐找準一個空隙,從背后將主君松平清康刺死。
松平清康之死,引起了新一輪的傾軋和版圖重劃。松平清康的嫡子松平廣忠年僅9歲,統一的三河國又陷入了分裂。織田信秀則乘機帶兵攻入三河,在天文九年(1540)獲取了以安祥城為中心的西三河大片領地,并向著松平家的本城岡崎城逼近。在駿河,天文五年(1536)今川家經歷了一場爭奪家主之位的內亂,今川氏親的第五子今川義元從兄弟之中脫穎而出,成為今川家的第九代家主,在僧人軍師太原雪齋的輔佐下,今川家的勢力開始逐步回復。織田信秀對三河的侵攻,迫使以松平廣忠為首的三河武士,為得到今川家的支援而臣服于今川義元之下。
織田信秀與今川—松平聯軍于天文十一年(1542)及天文十七年(1548)在三河岡崎城東南的小豆坂發生了兩次激戰。第一次小豆坂合戰中,起初織田軍已被擊退,陷入危機。終因信秀三弟織田信光為首、名為“小豆坂七本槍”(七本槍即七支槍)的七名武士的奮戰,使得織田軍反敗為勝,將松平—今川聯軍擊敗。此后六年里,織田家在三河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六年后,織田信秀率領4000大軍向岡崎城發起進攻,與松平—今川聯軍2萬人在小豆坂再次遭遇。最初織田信秀一舉突破了松平軍,并攻入今川軍的本陣。后來織田軍卻被今川家岡部元信所率的伏兵突破側面,最后全軍潰退。此戰之后,織田家向東的擴張被迫暫停,在三河的統治僅限于西三河一帶。另外,織田信秀還為協助美濃守護土岐賴藝,討伐逆臣齋藤道,三次出兵美濃,一度取得美濃的大垣城及周邊地區。
成為尾張下四郡的最有實力者后,織田信秀不再親自前往清洲城服侍宗家,只是間或派兄弟與家臣作為代表出席清洲城的重要的會議,逐漸與清洲織田家脫離了主從關系。同時趁著統治尾張上四郡的巖倉家織田信安年幼之機,織田信秀將自己的二弟織田信康安置為上尾張的犬山城主兼織田信安的輔佐人,間接控制了巖倉織田家的家政,使得幾乎整個尾張都在自己的號令之下。為了使自己在尾張的權威得到確認,織田信秀先后數次前往京都,向朝廷與足利將軍獻上金錢,家格也由此得到提升,先從正六位下的彈正忠敘任為備后守,后又敘任為三河守。通過織田信秀一生的努力,織田彈正忠一系逐漸成為尾張實際上的國主。由于強悍的作風,織田信秀被世人稱為“尾張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