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沉浸

當我讀完一篇散文佳作的時候,常常掩卷沉思,那般或濃或淡的情致是怎樣感染了我的?其中是一種什么東西使我心緒萬端而放它不下呢?

我曾試圖透過或樸訥或流利的文字,捕捉作者靈感的羽翼,窺察作者孕育和分娩這篇作品時的心境。可以想見,作者創(chuàng)作意識的沖動,思維與想象,應該說是沉浸在了他所要傾訴的事物中的。

你要寫風景,應該沉浸在風景中,好像把臉埋在一堆被雨淋濕的樹葉中,感覺到它們的無限的清涼,它們的芬芳,它們的氣息一樣。只有把自己的人的感情,沉浸到對自然的感覺中去,使你的內心世界,你的愛,你的悲歡完全同自然相適應,風景描寫才不是藻飾,而會給你的散文作品添加分量。

風景,是有色彩的。往往,人們賦予各種色彩以特定的情緒和趣味。紅、橙、黃的溫暖和熱烈,青、藍、紫的沉靜和寂冷,綠色的平和與蓬勃,白色的純凈與潔雅,都給作品以某種精彩,某種色調。從而,使意境的主色調產生情景交融、和諧統(tǒng)一的詩意美。

空曠的天空里,流漲著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層缺處,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點兩點的星,但看起來最饒風趣的,卻仍是欲藏還露,將見仍無的那半規(guī)月影。這時候江面上似乎起了風,云腳的遷移,更來得迅速了,而低頭向江心一看,幾多散亂著的船里燈光,也忽明忽滅地變換了位置。

這是郁達夫《釣臺的春晝》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既有對自然風物的精微感受和描繪,又有作者寂寥、落寞的情懷隱約抒發(fā)。

有的散文習作,不完全懂得這一點。他們筆下的風景,是屬于別人作品中的風景,屬于別人在特定的環(huán)境和情緒里所涵映的色彩,與自己所要描寫的內容格格不入,或者不夠和諧。有的則堆砌描寫辭典里的漂亮的成語,或激昂,或華麗,或低哀,或綺靡,重外表而輕內涵,弄成了沒有生命力的塑料花。

這就是通過自己潛心地觀察、體驗、感受,捕捉富有形象性的東西,從而寫出經過自己感情過濾的風景來,使讀者親切地感到你內心的閃光。這樣,你的作品,就不是一層鍍金的箔紙,而是立體的活鮮鮮的畫面了。

散文的意境,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構成的。作者心中起伏的情思,波瀾變化,儀態(tài)萬千,不是一個固定的物事輪廓能夠如量表出,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動的山川草木,云煙明晦,才足以表達人們胸襟里的蓬勃無盡的情感氣韻。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現(xiàn)出種種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樣的美。

同是寫日本的櫻花,冰心的《櫻花贊》不施曲筆,沒有隱墨,圍繞“贊”字,反復言之,以悅暢的審美感情和雋麗的情思,道出“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彌漫的櫻花氣息里!”而楊朔的《櫻花雨》,從一個細微的易被疏略的生活人物的“點”上去獲取審美體驗,探究生活的底蘊,感慨“日本人常常把生命比作櫻花,悲嘆生命的短促”。劉白羽的《櫻花散記》,則是以熾烈的審美感情,放筆縱書,洋洋灑灑,寫出了櫻花的那種“蘊蓄著日本人民革命精神與革命熱情”。

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

往事不能追回,它只能在想象中復現(xiàn)。并且,往后它只會越來越遠,只有生活中的某些片斷有時在記憶中特別鮮明地復現(xiàn)出來。這種折射,多為散文作品所涉獵,成為抒情散文的重要題材。

習作者的散文,不少憶往之作,總是為趨時去虛設往事,給人一種千篇一律的雷同感。似乎,總是為了說明同一種意義,即憶苦思甜,或僅僅歌詠童心的天真。寫法上,大都是個人履歷表的流水賬,“昨天、今天、明天”的程式。

應該說,同樣生活在一個時代,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生活際遇,自己的快樂與不幸。如同一棵樹上的千萬片樹葉一樣,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你要抓住往事復現(xiàn)的一瞬,讓意念沉浸于具體的事象中,打撈沉淀了的記憶,以小觀大,以宏見微,找出其中獨特的人生體驗來。

魯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寫道: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xiāng)的蠱惑。后來,我在久別之后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意味留存。它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這其中的“屢次憶起”“舊來的意味”,以及“時時反顧”,是完全沉浸在思鄉(xiāng)之情中的。試想,你或被兒時的搖籃所沉醉,或被青春的微風所撫慰,或被某種悲痛的寒意所刺透,應該說是付出了感情的代價,已經成為你精神經驗的一部分。那些曾經有過但已消逝了的東西,牢固地保存在有著巨大能量的記憶里,在心上留下自己的標志和刻痕。

在往事復現(xiàn)的一瞬來到的時候,你不要輕易放過它,要牢牢地抓住,讓思緒久久地“屢次”沉浸在那些境況中,反復咀嚼那些時間所儲藏的干果。在“時時反顧”中所尋找到的那種當初的感覺,往往會是你一篇散文的主導旋律。這樣,在你的作品必要時,某一個細微的不曾料到的東西,也會突然生動地浮現(xiàn)出來,落到紙上去。

一個人在沿著自己年齡的階梯往上攀登時,他就會感到流年似水。而沉浸在意念中,會使他對人生有一種藝術性的認識。這種折射的憶念被現(xiàn)時所滲透,形成概括和強化了的各種感覺,用趨于成熟的文字表現(xiàn)出來,當是不錯的散文作品,給人以希望,以啟迪。

讀一些初學寫作者的散文,有的文通字順,書寫嚴整,所要表露的思想和人物、事件、場景都似乎尋不出毛病,卻抓不住人,缺乏藝術感染力。相反,有的散文習作盡管有錯別字,語句甚至有不通順的地方,但作品形象生動,有著真情實感,從里面滲透出一種雍雍陶陶的文學氣氛和潛在的情味,似一泓幽藍的蓄潭。

如果說散文外在的詩意因素來自氛圍的話,那么其內在的詩意因素必然是情韻所致了。一篇散文佳品,總是善于尋找能夠使讀者沉浸于某種情緒、某種心境的節(jié)奏、詞匯和語句,從而創(chuàng)造出撲朔清遠、深蘊淡出的情味。

“思想像一顆看不見的種子,落在藝術家的心靈上,于是從這豐饒的土壤里,在一定形式內,在充滿美和生命的形象中,滋生、發(fā)展,終至出現(xiàn)了一個完全特殊的、整個的、自成一體的世界。”(別林斯基語)外露只不過是散文意境的外殼,而內向才是它的血肉。僅求得文字流暢,結構完整是不行的,其中必須有一股感情灌注著,流動著。沉浸于這一股感情,如實地去抒寫這一股感情,便是散文作品抒情特征的所在。

抒寫感情,并不在于堆砌“快樂”“痛苦”之類字眼,要緊的是將引起你的感情的原因和經過,無論外界的事物或是內心的變化,都照當時所感受到的寫出來就是了。

對于抒情散文來說,創(chuàng)造氛圍是為了藝術抒情,是為了透露和引出作品內在的情韻,以獲得捕魂攝魄的抒情魅力。所以,沉浸于特定的心境去構想,去運筆,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構成意境主體的氛圍與情韻,則是作者體察生活,提煉詩意,傾吐情思,布局熔裁,以及駕馭語言藝術多方面綜合的結果,是作者政治思想、藝術修養(yǎng)、美學趣味的具體表現(xiàn)。要寫好散文,必須潛心地從這些方面做起。

沉浸!成色十足的散文,之所以具有感染力,就在于它那種內在的情感火焰。

作者先沉浸在你所要描繪的藝術天地里,讀者的心緒,才有可能沉浸在你的作品里。

《長安》 1984年第6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新晃| 南岸区| 兴安盟| 永登县| 边坝县| 嫩江县| 合阳县| 建瓯市| 雷波县| 秀山| 萝北县| 百色市| 白沙| 姜堰市| 虞城县| 乌拉特后旗| 嘉禾县| 西乡县| 天峻县| 新晃| 精河县| 镇安县| 四川省| 通山县| 枣庄市| 朝阳县| 乌审旗| 永德县| 自治县| 佛山市| 怀来县| 奉贤区| 武邑县| 千阳县| 濮阳县| 五常市| 扎囊县| 吐鲁番市| 晴隆县| 安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