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道德經》 “太上”
- 佛不是道,道不是佛
- 小雞啄老愣
- 950字
- 2021-04-06 15:07:15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這個還是按照天地人里的地,舉例的最好的統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并且稱贊他;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治者,人民輕蔑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就有不相信他的人民,最好的統治者是多么悠閑,他很少發號施令,事情辦成功之后,老百姓會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這里一樣是很明顯的法天地人們不知道統治者的存在,這是至道,是天地的大道在人來說很難做到現在來看,是公允行事,以制度法律的完善取代人為的情感治理這也是法官上學習課要學習的東西那么普及到天地人三道,治民為地,修身為人,道律為天,修身來說,這里也是一樣的無為思想,但是這種無為思想,和道祖所說的施為,都要有確定的行動范圍所以道祖一直以治民為例無論是治家治業治國,都是一個范圍內的行為,所以掌握了范圍的規律才可以運用其中,放到修身里,這里說的是人的心態不去刻意,才能達到最好的狀態境界,其次是勁頭十足,一心想做出事業的狀態這個想做事,手法得當柔和的就是“親而譽”手法激進的就是“畏之”最后沒有方法的做事,就是“侮之”很多時候做事,第一個要保證的是,方向正確這就是前三個狀態和“侮之”的區別第二個要保證的是計劃的正確,這就是“親”和“畏”的區別第三個要保證的是“心態”和“角度”的中正,這樣做事才能夠成功,這樣成功了,才會說,是因為我努力了,自然就成功了。這其中就有著,方向正確,計劃正確,心態和角度中正。所以努力可以兌換等量的收獲,甚至事半功倍,用這個方法去引導別人或者一個群體,人們的努力也同樣會收獲等量甚至更多的成果,這其中的訣竅,實際上就是中正中正處事,就是公道,公道就是全道,也是王道,也是效法天道,這其實是對環境的營造,創造出中正的環境,人們覺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回報,是自然的實際上我個人認為這個無形的統治者,雖然隱于無名,但要占首功舉個例子;一些有錢的人認為自己的財富是因為自己的努力,但是實際上,這個和國家的環境有關系,一樣的智慧,一樣的努力,甚至加倍,放到伊朗、索馬里。你什么都得不到,甚至可能會死,絲毫無法彰顯自己的智慧,這就是因為統治者帶來的環境影響所謂“我自然”里,實際上有著“上位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