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遇事沉穩,心態平和淡定(2)
- 淡定的人生沒煩惱大全集(超值金版)
- 牧之
- 5720字
- 2014-06-12 10:53:20
一位老媽媽在她50周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準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為了我們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項的時候,我都愿意原諒他。”有人問,那10條缺點到底是什么呢?她回答說:“老實告訴你們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跳腳的時候,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諒的那10條錯誤當中的一個。”
走在婚姻的漫漫道路上,總會有些風霜雪雨、坎坎坷坷,并不總是艷陽高照、順順利利。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如果我們可以像那位老媽媽一樣,讓寬容和忍讓引導自己去尋找快樂,那么你就會發現,其實幸福就在你我身邊。
所以,能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會在幸福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能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會在友誼的道路上走得更長。
擁有寬容的態度、豁達的心胸,可以使你優秀而有素養,同時也能感染周圍的人群。懂得寬容別人,自己就會心平氣和地去處事,不會發脾氣,不會與別人發生正面沖突。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是與生俱來表達情感的方式。一個人在世上難免會遇到令人高興或氣憤的事。興奮的事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神煥發,并使生活充滿希望;而氣憤的事往往會使人怒火中燒,可能使人喪失理智,產生令人遺憾的后果。所以,在生活中有些東西需要我們用寬容來對待才會有更多的快樂在等你。寬容,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愛心。原諒那些曾傷害過我們的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就會從中體驗到寬容的快樂。盡管不順心的事隨時會產生,若能寬容待人、對事,那便擁有了快樂的人生,這難道不是人生的幸事么?
誠然,寬容與豁達對于人生幸福是如此之重要,那么我們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心達到這種境界呢?我們認為,有幾點是該明確的:
1.你的欲望應該有個度
有官能,必然存在欲望。合理地覓食求偶,無可非議,但欲望超出了一定的原則和范圍,就成了罪惡。恣意縱欲,可以污染人群、腐蝕國家。克制欲望,使之合理適度,這是心歸于祥和平靜的一個重要法門。
2.讓自己學會無私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的是貢獻于社會,努力創造為的是民族和國家,而不僅僅是博取功名利祿,那就往往不會為時時都可能發生的報酬不公而抱怨、牢騷滿腹、耿耿于懷。相反,卻會因對同胞、社會、民族有所奉獻,心生暢通光明,坦然無悔。一個為自己打算的人凡事斤斤計較,一遇報酬不相應,便會滋生被遺忘、被冷落、被否定的感覺,心的平衡與安寧必蕩然無存。只索取不奉獻,就會背棄自己作為社會成員應盡的責任。如此,固然省了精力,圖了輕松,得了財富,卻會為良心恒久的虧欠和懊悔所折磨,遭人白眼唾罵,更是損了人格,失了尊嚴。
3.有自知之明
人們能否得到心靈豁達,能否正確評價自我和確立自我追求是很重要的。一個人評價自我,是通過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來進行的。如果夸大長處,必會傲氣盈胸,自命不凡;夸大短處,則自慚形穢,自暴自棄。而只要自我評價一旦失真,人們通常就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在追求目標的選擇上就容易陷入盲目。一個人只有自我評價恰如其分時,才心寧情暢,不驕不躁,不亢不卑,因此生活目標可定得適度。一種既能充分激發自己的潛力,經過努力又能達到的目標,將使人們內心堅定踏實,永遠充滿樂觀、自信、自尊與自豪。追求豁達的人,必然是一個積極、認真了解自己和切切實實了解了自己的人!
4.來點自省
人非先天就是圣人,心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暗淡、罪惡、虛偽等念頭。存有了這些念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縱、任性和寬恕自己,從而造成惡性循環,永遠生活在黑暗中,最后被毀滅。人應該經常反省自己,警惕自己,告誡自己,使這些念頭不重復而逐漸把它克服。一個人只有不斷地清洗自己的心,掃除思想上的桎梏和精神上的煙霧,才能擴大豁達的心。雨果說:“世界上最遼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所說的,正是那些豁達的人。
人生感悟
寬容與豁達是幸福保障,如果你只記得對別人的錯誤斤斤計較,那你必然被束縛在煩躁、憂郁的情緒中;但如果你能忘掉別人的過錯,記住別人的恩惠,那你的心中就會充滿陽光,你會感覺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愛。
★ 給別人臺階,給自己方便
美國有位總統,因為用人問題,遭到一些人的強烈反對。在一次國會會議上,有位議員當面粗野地譏罵他,他極力忍耐,沒有發作。等對方罵完了,他才用溫和的口吻道:“你現在怒氣應該平息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力這樣責問我的,但現在我仍然愿詳細解釋給你聽……”他的這種讓人姿態,使那位議員紅了臉,矛盾立即緩和下來。試想,如果得理不讓人,利用自己的職位和得理的優勢,咄咄逼人進行反擊的話,那對方決不會服氣的。由此可見,當雙方處于尖銳對抗狀態時,得理者的忍讓態度,能使對立情緒“降溫”。
一些適時退讓的方法,使雙方都能在尷尬的氣氛中緩和下來:
1. “你好我好大家好”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別固執己見,十分容易為些小事情同別人爭論,而且火藥味濃烈。這時候,得理的一方應當有饒人的雅量,他可以一面解釋一面折中調和,最好使用不帶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語言形式,以避免沖突的擴大。有一位先生,一次上岳父家吃飯,進餐時翁婿兩人聊起了一條高速公路的修建問題。那先生強調:公路的進度一再推遲,是有關方面的一個嚴重錯誤;而岳父則不同意,認為公路本來就不該興建。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漸趨激烈。后來那位泰山大人把問題扯到“年輕人自私心重,沒有環保意識”上面,顯然是在批評那先生。那先生怕再爭論下去傷和氣,便開始緩和下來,他婉轉地說:“可能我們的看法永遠也不會合轍,可是,那沒有什么,也許我們都是對的,也許我們都是錯的,這也是未可知的事。”那先生的一席話,不僅給自己搭了臺階,也給爭論雙方打了圓場。避免了雙方爭論不休,矛盾擴大,影響感情。試想,如果那先生意氣用事地與岳父爭論下去,結果會如何呢?很可能惹火老岳父,被臭罵一頓。
2. “事情原來如此這般”
不少時候,人和人之間的相互發火,是因為互不了解、有失溝通造成的。這時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對方的錯怪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釋,想法溝通或者道歉、勸慰,與對方達成諒解或共識。一所醫院里,病人擠滿了候診室。一個病人排在隊伍中,將手上的報紙都看完了也沒有挪動一步,于是他怒火萬丈,敲著值班室的窗戶對值班人員大喊:“你們這是什么醫院?這么多人排隊你們看不見嗎?為什么不想辦法解決?我下午還有急事呢!”值班員面對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釋說:“很抱歉,讓你等了這么久。是這樣的,醫生去開刀了,搶救一個危重病人,一時脫不了身。我再打電話問問,看看他還要多久才能出來。謝謝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大隊得不到及時診治,責任并不在那個值班員身上,但是面對病人的錯怪,他卻沉住氣一面解釋,一面勸慰,這就比以怒制怒,火上添油地回答好多了。
3. “這一切權當都怪我”
面對蠻橫無理者,得理者若只用以惡制惡的方式,常常會大上其當。這時候,平息風波的較好方式,莫過于得理者勇敢地站出來,主動承擔責任,以自責的方式對抗惡人惡語,以柔克剛。有一個商場營業員,遇一個中年男子來退一只電飯鍋。那鍋已經用得半新半舊了,他卻粗聲粗氣地說:“我用了一個多月就壞了,這是什么鳥貨?你再給我換一個!”營業員耐心解釋,他卻大吼大嚷,并滿口臟話說什么:“我來了你就得給退,光賣不退算個鳥!”營業員雖然占理,但為了不使爭吵繼續下去,便溫和地對他說:“這種電飯鍋已經用一段時間了,又沒有質量問題,按規定是不能退的。可是你執意要退,那就干脆賣給我好了。”就在她掏錢的時候,那個粗暴的男顧客臉紅了,他終于停止了爭吵,悄然離去。顯然,營業員的寬容與自責方式起了良好作用。因為它反襯出對方的無理和低劣,從而從容地制止了事態的擴大。
4. “算了,我只是想提醒你”
一位丈夫徹夜未歸,次日才幽靈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幾句,兩人便你一言我一語地干起仗來。忽然,妻子說:“算了,沒什么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時髦了——我唯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還是有風景的!”那妻子雖然占理,卻沒有去“痛打落水狗”,只是調侃了幾句,便使一場沖突體面地結束了。
總之,打破僵局的方法很多,矛盾宜解不宜結。其中根本的一點是: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有給對方一點顏色看、懲罰對方一下、非讓他(她)低頭認罪不可的種種不良心態。有話說話,有理講理,寧要爭吵也不要冷戰,這是許多人總結出的一條經驗,而一旦處于冷戰中無人主動來給你們調解,那就靠雙方“系鈴人”來努力解開沉默無言這個“鈴”了。
人生感悟
為人不可太固執,是你的錯理所當然要致歉和解;如果占理,讓人一步不為低,人們最終會承認你的正確,并稱道你的寬宏大量。
★ 懂得寬容,才能品味快樂
人生是一個多彩的舞臺,它不斷上演著形形色色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時,不要忘記可化干戈為玉帛的“寬容”。寬容,是胸襟博大者為人處世的一種人生態度,藺相如的寬容換來了流芳百世的將相之和。雨果也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誰知道珍珠是怎樣煉成的?
當沙子放進蚌的殼內時,蚌便會覺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無力把沙子吐出去,這時蚌就會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抱怨,讓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另一個是想辦法把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處。于是,蚌開始把它的精力和營養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來。
當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時,蚌就會覺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異物了。沙子裹上的蚌成分越多,蚌就會越把它當做自己,就越能心平氣和地和沙子相處。
其實,蚌是沒有大腦的,它是無脊椎動物,在演化的層次上很低,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大腦的低等動物,卻知道要想辦法去適應一個自己無法改變的環境,把一個令自己不愉快的異己,轉變為自己的一部分,相比之下人的智能有時真的應該感到汗顏。
正如沙礫進入蚌的體內一樣,人生總有不如意的事,如何包容它,把它同化,納入自己體系,使自己日子可以平靜、幸福過下去,恐怕是我們最需要學的一件事。
仔細想來,我們憑什么一有挫折便怨天尤人,跟自己過不去呢?打牌時,拿到什么牌不重要,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好才是最重要的。凡事固然要講求操之在己,但是在沒有主控權的事情上,是否也應該學習蚌,使自己的日子好過一些呢!
懂得寬容,才不會自私、虛偽、嫉妒,才會用宏大的氣魄去感受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快樂。智者總會用寬容這把慧劍斬斷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沒有寬容的世界,永遠也不會有幸福安康的地方,只有令人失望的地方。
人生感悟
人生苦短,我們不應在自責的旋渦中空耗生命,對自己寬容一些,在超然之中會有一片寬闊的天地為我們開放。對別人寬容一點,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
★ 掌握寬容,才能豁達淡定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必多一分事業。雖說器量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學習、培養。我們閱讀歷史,多少名人圣賢,有時不贊其功業,而贊其器量。所以器量對人生的功名事業,至關重要!有器量的人在為人處世上的表現就是豁達大度。
德國的大文學家歌德有一次在魏瑪一個公園的小路上散步。那條小路很窄,偏偏遇上了一個對他心存敵意的評論家。他們都停下來看著對方。評論家開口了:“我從來不會給一個傻瓜讓路。”
“我與您恰恰相反,您請。”說完,歌德退到一旁。
豁達的人,常常是樂觀的人。而所謂樂觀,按照某位哲人的說法,就是樂觀的人與悲觀的人相比,僅僅是因為后者選擇了悲觀。
豁達的人在遇到困境時,除了會本能地承認事實,擺脫自我糾纏之外,他還有一種趨樂避害的思維習慣。這種趨樂避害,不是為了功利,而是為了保持情緒與心境的明亮與穩定。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謂幸福的人,是只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是只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的人。”每個人的滿足與不滿足,并沒有太多的區別差異,幸福與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卻會相當巨大。
觀察分析一個心胸豁達的人,你往往會發現,他的思維習慣中有一種自嘲的傾向。這種傾向,有時會顯于外表,表現為以幽默的方式擺脫困境。自嘲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每個人都有許多無法避免的缺陷,這是一種必然。不夠豁達的人,往往拒絕承認這種必然。為了滿足這種心理,他們總是緊張地抵御著任何會使這些缺陷暴露出來的外來沖擊。久之,心理便變得脆弱了。一個擁有自嘲能力的人,卻可以免于此患。他能主動察覺自己的弱點,他沒有必要去盡力掩飾。從根本上來說,一個尷尬的局面之所以形成,只是因為它使我們感到尷尬。要擺脫尷尬,走出困境,正面的回避需要極大的努力,但自嘲卻為豁達者提供了一條逃遁出去的輕而易舉的途徑——那些包圍我的,本來就不是我的敵人。于是,尷尬或困境,就在概念上被消除了。
美國總統林肯在組織內閣時,所選任的閣員各有不同的個性:有勇于任事、屢建功勛的軍人史坦頓,有嚴厲的西華德,有冷靜善思的蔡斯,有堅定不移的卡梅隆,但林肯卻能使各個性格絕對不同的閣員互相合作。正因為林肯有寬宏的度量,能舍己從人,樂于與人為善。尤其是史坦頓,那種倔強的態度,如在常人,幾乎不能容忍,唯有林肯過人的心胸,使得他駕馭閣員指揮自如,使每個閣員都能為國效忠。
成功的上司總是豁達大度,決不會因下屬的禮貌不周或偶有冒犯而濫用權威。所以作為上司,應該有寬恕下屬的大度,這樣才更能贏得下屬的擁戴。
有一次,柏林空軍軍官俱樂部舉行盛宴招待有名的空戰英雄烏戴特將軍,一名年輕士兵被派替將軍斟酒。由于過于緊張,士兵竟將酒淋到將軍那光禿禿的頭上去了。周圍的人頓時都怔住了,那闖禍的士兵則僵直地立正,準備接受將軍的責罰。但是,將軍沒有拍案大怒,他用餐巾抹了抹頭,不僅寬恕了士兵,還幽默地說:“老弟,你以為這種療法有效嗎?”這樣,全場人的緊張氣氛都被一掃而光。
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有大度的心胸。他的下屬中,可能有各種各樣性格的人,各人的處世方式、工作能力都不相同,這就需要我們有寬宏的心胸。
人生感悟
寬容就像清涼的甘露,澆灌了干涸的心靈;寬容就像溫暖的壁爐,溫暖了冰冷麻木的心;寬容就像不熄的火把,點燃了冰山下將要熄滅的火種;寬容就像一只魔笛,把沉睡在黑暗中的人叫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