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高壓變電站換流站施工與運維檢修
- 《特高壓變電站換流站施工與運維檢修》編委會
- 2376字
- 2021-04-16 21:46:11
第十四節 變電站換流站砌筑工程施工工藝
一、施工工藝流程
適用于采用磚、小砌塊等砌筑的變電站換流站主控樓、繼電器室、消防泡沫室、圍墻、防火墻等建(構)筑物的砌筑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如圖3-14-1所示。
二、施工準備
1.材料準備
(1)磚的品種,規格、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合格證,按規范要求進行復驗,磚進場應進行尺寸偏差、外觀質量等檢查。
(2)水泥砂漿不宜采用大于32.5級的水泥,混合砂漿不宜采用大于42.5級的水泥。水泥必須有合格證并經見證取樣復驗。
(3)砂采用中砂,使用前應用5mm孔徑的篩子過篩。
(4)摻合料一般使用石灰:石灰熟化時間不得少于7d。使用其他摻和料時應按規范要求復驗。
(5)開工前,應取得資質滿足要求的試驗檢測機構出具的包括配制強度及28d實測強度的混凝土配合比。
(6)其他材料準備:墻體拉結筋、預埋件、已做防腐處理的木磚等。
2.技術準備
(1)圖紙會檢;嚴格按照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建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導則》(簡稱《導則》)的要求做好圖紙會檢工作。
(2)技術交底:應按照《導則》規定,每個分項工程必須分級進行施工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內容要充實,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全體參加施工的人員都要參加交底并簽名,形成書面交底記錄。

圖3-14-1 砌筑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圖
三、磚澆水
砌體用磚必須在砌筑前1~2d澆水濕潤,其中粉煤灰磚應當天澆水。機制實心磚以水浸入磚四邊1.5cm為宜,含水率為10%~15%,常溫施工不得使用干磚上墻。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達飽和狀態磚砌筑;溫度低于零度時可不澆水,但必須加大砂漿稠度。
四、砂漿攪拌
砂漿施工配合比必須采用重量比。依據配合比經試驗現場測定砂的含水率進行調整。計量精度:水泥為±2%,砂、石灰膏控制在5%以內。機械攪拌時,攪拌時間不得少于2min,加入粉煤灰或外加劑時,不得少于3min,摻用有機塑化劑的砂漿,應為3~5min。
五、磚砌體
(1)排磚撂底:排磚應全盤考慮,符合各種影響砌筑質量的因素。一般外墻第一層磚撂底時,兩山墻排丁磚,前后檐縱墻排條磚。根據彈好的門窗口位置線及構造柱的尺寸,認真核對窗間墻、垛尺寸,其長度是否符合排磚模數,如不符合模數時,可將門窗口的位置在設計院同意的情況下左右稍調整移動。移動門窗口位置時,應注意暖、衛立管及門窗開啟時不受影響。另外,在排磚時還要考慮在門窗口上邊的磚墻合攏時不出現半磚。
(2)選磚:外墻磚應選擇棱角整齊,無彎曲、裂紋,顏色均勻,規格基本一致的材料。清水墻磚規格尺寸誤差≤2mm。
(3)盤角:砌磚前應先盤好角,每次盤角不宜超過五層,新盤的大角,及時檢查其垂直及平整度,如有偏差及時調整。盤角時要仔細對照皮數桿的標高,控制好灰縫大小,使水平縫及豎縫均勻一致。大角盤好后復查一次,墻體平整度和垂直度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掛線砌墻。
(4)掛線:砌筑370墻、240墻,都必須掛雙線,如果墻體較長,掛線中間應設置支點,控制線要拉緊,每層磚砌筑時應扣平線,使水平縫保持均勻一致。
(5)砌磚:砌磚采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的“三一”砌筑法。砌磚時磚要放平,里手高,墻面就要張;里手低,墻面就要背。砌磚應遵循“上跟線,下跟棱,左右相鄰要對平”的口訣,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一般為10mm,但不應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砌筑砂漿要隨攪拌隨使用,—般水泥砂漿必須在3h內使完,混合砂漿必須在4h內用完。標高不同時砌磚應從低處砌起,并由低處向高處搭砌。
(6)留槎:—般情況下,磚墻上不允許留直槎,砌體轉角與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內外墻分開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搓水平投影長度不應小于墻體高度2/3。非抗震設防或抗震設防烈度為Ⅵ度、Ⅶ度的臨時間斷處,當不能留斜槎時,可留直槎,但必須砌成凸槎,并應加設拉結筋,拉結筋的數量按設計要求設置,外墻轉角嚴禁留直搓。
(7)預埋混凝土砌塊和墻體拉結筋:混凝土砌塊預埋時應小頭在外,大頭在內,數量按洞口高度決定。洞口高在1.2m以內,每邊放兩塊;高1.2~2m,每邊放3塊;高2~3m,每邊放4塊,預埋混凝土砌塊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邊或下邊四皮磚,中間均勻分布。
墻體拉結筋的位置、規格、數量、間距均按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留置,不得錯放、漏放。
(8)安裝過梁,梁墊:安裝過梁、梁墊時,其標高、位置及型號必須準確,墊灰飽滿。如墊灰厚度超過2cm時,采用細石混凝土鋪墊,邊梁安裝時,兩端支座長度必須一致。
(9)構造柱做法:在構造柱連接處必須砌成馬牙槎。馬牙槎做法按規范要求施工,應先退后進。馬牙槎側邊使用單面膠粘貼后支設模板,可防止澆混凝土時漏漿。
(10)承重墻最上一皮磚、梁或梁墊下、挑檐處均應采用整磚丁砌。
(11)填充墻梁底砌筑:填充填外墻與框架梁之間保留不少于30mm縫隙,采用防水細石混凝土堵縫。堵縫時,縫隙處澆水濕潤,墻體內側采用模板擋住,從外墻采用微膨脹防水混凝土塞入墻縫中,搗制密實,如縫隙較大可進行兩次澆搗。
填充墻與框架梁之間可留出2/3磚長位置,采用斜磚塞砌,砌筑時應砂漿飽滿,磚縫填塞緊密。
六、質量驗收
按照Q/GDW183—2008的第5.6條進行質量驗收,主要檢查項目如下。
(1)實心墻砌體工程質量標準。
1)軸線位移偏差:≤10mm。
2)垂直度每層偏差:≤5mm,全高≤10m時偏差:≤10mm,全高>10m時偏差,≤20mm,基礎頂面和樓面標高偏差:±15mm。
3)表面平整度混水墻、柱、基礎偏差:≤8mm。
4)門窗洞口高度、寬度偏差:±5mm,外墻上下窗偏移偏差:≤20mm。
5)水平灰縫平直度混水墻偏差:≤10mm。
6)水平灰縫厚度偏差(10皮磚累計)偏差:±8mm。
7)預留洞中心位移偏差:≤10mm;截面內部尺寸偏差:+10~0mm。
(2)填充墻砌體工程質量標準:
1)軸線位移偏差:≤10mm。
2)垂直度(每層)≤3m時偏差:≤5mm,>3m時偏差:≤10mm。
3)表面平整偏差:≤8mm。
4)門窗洞口高度、寬度偏差:±5mm;外墻上、下窗口偏移偏差:≤20mm。
(3)清水墻砌體工程質量標準:
1)表面平整度偏差:≤50mm。
2)水平灰縫平直度偏差:≤7mm。
3)游丁走偏差:≤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