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高壓變電站換流站施工與運維檢修
- 《特高壓變電站換流站施工與運維檢修》編委會
- 1758字
- 2021-04-16 21:46:11
第十五節 變電站換流站墻面抹灰工程施工工藝
一、施工工藝流程
變電站換流站工程的主控樓、繼電器室及各類輔助設施的室內、外墻面抹灰施工工藝流程如圖3-15-1所示。

圖3-15-1 墻面抹灰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圖
二、施工準備
1.材料準備
水泥應采用≥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砂采用細砂;混凝土界面處理劑、108膠;抹灰用腳手架應先搭好,架體離開墻面200~250mm,搭好腳手板。
2.技術準備
(1)圖紙會檢:嚴格按照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建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導則》(簡稱《導則》)的要求做好圖紙會檢工作。
(2)技術交底:應按照《導則》規定,每個分項工程必須分級進行施工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內容要充實,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全體參加施工的人員都要參加交底并簽名,形成書面交底記錄。
3.其他準備
抹灰部位的主體結構均已驗收合格,門窗框及需要預埋的管道已安裝完畢,并經隱蔽驗收;對于衛生間以及管道井部分管道背后難以抹灰的部分,應先定點進行局部抹灰。
三、基層處理
(1)基層為混凝土、加氣混凝土、粉煤灰砌塊時,應用1∶1水泥,細砂摻108膠水拌和后,采用機械噴涂或掃帚甩漿等方法進行墻面毛化處理,并進行灑水養護。對于磚墻,應在抹灰前一天澆水濕潤;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面,應提前兩天澆水,每天兩遍以上。
(2)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的表面抹灰,外墻和頂棚的抹灰層與基層之間及各抹灰層之間必須黏結牢固。內外填充墻體與混凝土(柱、梁)交接處粉刷前應采用抗堿纖維網格布粘貼,寬度不小于300mm,以防止由于收縮模量不同產生的溫度裂縫,外墻(柱、梁)交接處還應按設計要求及規范要求用鋼絲網加固。
四、吊垂直、套方、找規矩、抹灰餅、標筋、做護角
(1)在房間地面彈十字交叉線規方,十字交叉線作為墻面抹灰基準線,根據地面彈線,吊垂直進行墻面塌餅、標筋。
(2)柱面、墻面陽角應采用1∶2水泥砂漿做護角,高度不低于2m,護角每側寬度不少于50mm。
五、基層抹灰
(1)基層抹灰前應檢查基層處理情況(如表面毛化處理等),底灰和中層灰用1∶2.5水泥砂漿或水泥混合砂漿涂抹,并用模板搓平呈毛面。在砂漿終凝之前,表面用掃帚掃毛。
(2)墻面抹灰層應分層施工,分層刮糙每層厚度控制在7~9mm,上層抹灰應待底層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并吸水均勻后進行。為確保加氣混凝土砌塊、砌體粉刷不空鼓,砂漿刮糙完成后砂漿抹面前,底層表面應噴灑防裂劑。
六、分格、做滴水線
(1)分格條粘貼外墻面刮糙完成后,墻面彈線、分格,將墻面分格條、滴水線條等線條粘貼完成,并澆水養護。抹灰分格條的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寬度和深度應均勻,表面光滑,棱角整齊。
(2)窗臺、陽臺、挑檐等突出墻體的部位,應做滴水線(槽),流水坡度、滴水線(槽)應順直,內高外低,滴水線(槽)寬度和深度均不應小于10mm。
七、抹水泥砂漿面層
墻面刮糙完成后,抹水泥砂漿面層,厚度為6~8mm。操作時先將墻面濕潤,然后用砂漿薄刮一遍使其與中層砂漿黏結,緊跟著抹第二遍,達到要求的厚度,用壓尺刮平找直,待其水分略干后,用鐵抹子壓實壓光。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水泥砂漿的配合比及水灰比。
八、大面積外墻抹灰施工
柱、垛、墻面、門窗洞口、勒腳等處要在抹灰前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通線,找好規矩,包括四角掛垂直線、大角找方、拉通線貼餅。墻面有分格縫要求時,應在中層分格彈線,貼分格條時要四周交接嚴密,橫平豎直,接槎要整齊。外墻抹灰應由屋檐自上往下進行,抹面砂漿抹至分格條、護角,刮尺刮平,待水分略干時用抹子抹平、壓光。用靠尺吊垂直拉毛,拉毛時應掌握墻面砂漿水分,外墻面拉毛應無接槎,絲路均勻,無明顯凸坑、抹痕等。
九、洞口部位修整
抹面層砂漿完成前,應對預留洞口、電氣箱、槽、盒等邊緣進行修補,將洞口周邊修理整齊、光滑,殘余砂漿清理干凈。
十、粉踢腳線
墻面踢腳線為1∶3水泥砂漿刮糙,1∶2.5水泥砂漿面層,如踢腳線為塊材時,墻面粉刷則按塊材踢腳線高度留出空隙,在塊材踢腳線施工前完成刮糙。
十一、質量驗收
按照Q/GDW183—2008第5.10.1條檢查項目進行驗收,主要檢查項目如下。
(1)高級抹灰立面垂直度偏差:≤3mm,普通抹灰立面垂直度偏差:≤3mm。
(2)高級抹灰陰陽角方正偏差:≤2mm,普通抹灰陰陽角方正偏差:≤4mm。
(3)高級抹灰分格條(縫)直線度偏差:≤3mm,普通抹灰分格條(縫)直線度偏差:≤4mm。
(4)高級抹灰墻裙、勒腳上口直線度偏差:≤3mm,普通抹灰墻裙、勒腳上口直線度偏差:≤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