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感謝傷害你的人,喚醒你冷靜明智的頭腦(3)

生活中不免有許多“說閑話的人”,這些人的特征是到處閑扯,傳播一些無聊的特別是涉及他人的隱私的謊言,在背后對他人評頭論足。雖說古人早有“謠言止于智者”的忠告,但智者畢竟很少,謠言總是會被傳來傳去。

愛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無中生有,制造“八卦”新聞的人,也許只當做玩笑,并無惡意,或者心直口快,但無論怎樣都有意無意間對他人造成了傷害。要知道,語言傷害有時會超過人身傷害,因為語言上的傷害是傷了一個人的自尊心。一句侮辱性的語言完全可能毀掉深厚的友情,一句無心的評論很可能破壞了你與同事間的感情。

不要在背后議論別人能夠做到,但無法控制別人的嘴巴。對于別人背地里怎樣評價自己,應放開眼量和度量,不去追究。至于對誹謗的最好回答,就是無言的蔑視。

黃炎培先生曾經現身說法:“人家的毀譽,不必計較。我小時因為窮,為別人鄙視,屢次向人家求婚而被拒絕,直到第六家我已故的王夫人家,先岳父王筱云先生賞識我的文章和楷書,才成全我的婚事。不久在科舉場中,我露了頭角,賀者盈門,都說早就看出此兒不凡。及后參加革命,遭逮捕,險被殺頭,立時聲譽驟落,大家又看不起此兒了。適避難歸來,稍利事業,乃又受稱譽。吾乃大悟,做人做事要時刻力求上進。猶如逆水游魚,至為艱苦。”

一個人的名聲往往容易毀于“人言”,常言說的“人言可畏”就是這個道理。黃炎培先生主張用“不必計較”來對待毀壞人名聲的“人言”,要求人們不必把個人的名聲看得過重。

對別人在你面前說另一個人的壞話的行為,你應該端正態度,認真考慮這種事。因為說他人壞話的人,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講話者的心理及原因,對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處。

當別人對你說第三者的壞話時,無論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須保證做到一點,那就是“入耳封存”,同時還得充分了解對方,如果發現對方是無緣無故,只是天生有背后說第三者壞話的習慣,那么你就得注意,在以后的應酬中有意識地疏遠他。

沒有事實根據的“人言”總是“腿短”的,不會長久站住腳,毀人名聲的人也許得逞于一時,但不久定會敗露。一個人的品行是有目共睹的,它最有說服力。

人性有弱點:小心你的善良被人利用

這是一家廣告公司。張峰比周明晚來公司半年,和周明同屬一個部門,只是分在了不同的小組。張峰平時總是憨憨地笑著,偶爾也和同事們開玩笑。他在部門里算最年長的——35歲。

現在廣告公司的人員都趨向年輕化,公司改組,請走了好幾位年過30的“老朽”。沒想到,張峰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現在倒成了周明的領導了。

周明對張峰是有些好感,覺得他挺樸實的。況且,他是來自農村的人,能夠到北京發展,并且到這家比較有實力的公司,他的閱歷肯定豐富。除了憨厚外,他的節儉也給同事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很多時候周明感覺工作上一定要跟對人,這次改組成了張峰的下屬,周明挺滿足的:有張峰的關照應該不會吃虧。

接著公司有了一個很大的項目,小組成員都會拿出自己的方案,最后擇優選用。偏偏新官上任的張峰遲遲不開會商討。這是怎么回事?急性子的周明找到了張峰,他的回答是:“公司剛改組,開始不會好做的,這次的策劃由周明來做。”

周明無話可說了。按照公司的規定,只有參與了策劃才有錢掙,好點子會有額外獎金。成功的策劃是可以名利雙收的,張峰經舉顯然有他的意圖。

幾次事后,周明發現張峰實際上很有心計,會取巧。他的策劃有很多是從別人那里信手拈來的,改頭換面推出去。他還會把大家的好點子融合在一起,變為自己的。

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周明才真正認識了張峰。

那次周明出差三天回來,發現應由周明做的好幾個方案都由張峰接手了,周明的創意,張峰的署名,并且有一個方案受到客戶的贊許,老總發給張峰為數不少的獎金。

周明憤怒了,找到張峰,周明還沒有開口,張峰就歉疚地對周明解釋,說客戶要得太緊,實在沒辦法,本來只是想拿周明的策劃書應付一下,想不到客戶很是滿意,只好做了出來。還說他跟老板說過了,獎金分文不要。

話說到這,不好再說什么,工作上的摩擦在所難免,況且他是周明的直接上司,只要客戶滿意……

想不到過兩天,張峰走了!是因為那份贏得獎金的策劃書,另一家公司把他挖走了。他把周明的客戶也帶走了,還有公司的好些客戶……他走得實在是太突然了,公司為此一下子陷入低谷。

后來周明明白了,因為他遭遇過貧窮、艱辛,所以向往成功,也更要不擇手段。一個從小地方來的人,能在大城市扎根,本身說明他很不簡單。可一年多來,誰都認為他憨厚實在。

這件事給周明的教訓是,有些人是很可怕的,可怕的人在別人不知道他(她)潛在的內心,他(她)可能在向你微笑時,從背后戳一刀。所以對于面似忠厚的人,在沒有了解他的真面目的時候,得防著他一些。畢竟難免遇到這種人,或要與這種人相處,對他冷淡也不對,表面上還要客氣。

有時你真心待人,對方卻不能真心待你,這讓你感到很生氣。所以,在處世中,要不時告誡自己什么人值得交往,什么人你得提防他。

暗箭難防:理智應對“小人”的傷害

提防小人,但不可得罪小人,這是處世保身之道。

余秋雨先生在一篇散文中曾提到“小人”的問題,他說,英雄們在臨終的時候,覺得最為痛恨的人不是自己的勁敵,他們往往從牙縫里擠出兩個字:小人。看來,“小人”不小,他們的能量大著呢!他們可以做漢奸、叛徒,他們可能裝出種種可憐的樣子,以博得你的幫助,當你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就可能反過來咬你一口。螞蟥的可怕之處是,它以不經意的親熱的方式去吸人血,而小人比螞蟥還可怕。

“小人”每個地方都有,這種人常常是引起一個團體紛擾的罪魁禍首,他們造謠生事、挑撥離間、興風作浪,令人討厭,所以人們對這種人不僅敬而遠之,甚至還抱著仇視的態度。

仇視小人固然足以顯出你的正義,但在人性叢林里,這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顯了你的正義的不切實際,因為你的“正義”公然暴露了這些小人的無恥、不義。可是,再壞的人也不愿意被人批評“很壞”,他們總要披一件偽善的外衣,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顯的“正義”,卻照出了小人的原形。這不是故意和他們過意不去嗎?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擊,因為他問心無愧;小人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面目,為了自保,為了掩飾,他是會對你展開反擊的。也許你不怕他們的反擊,也許他們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為小人,是因為他們始終在暗處,用的始終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會輕易罷手。你別說你不怕他們的攻擊,看看歷史的血跡吧,有幾個忠臣抵擋得過奸臣的陷害?

所以,和小人保持一定距離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嫉惡如仇地和他們劃清界限,他們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何況你也不可能完全“消滅”小人。因為“小人”是一種人性現象,而人性是亙古存在的,因此不如和他們保持一種“生態”上的平衡。而且,有他們的存在,才能彰顯你這“正人君子”的價值與可貴。另外有一點也必須了解,“小人”有時也會有一些“正義”,會不留情面地揭露隱私與不法,這對游走于法令邊緣的人,未嘗不是一種威脅,因此“小人”還是有某種存在價值的。

君子與小人,是各色人物中的兩極。清代金蘭生所編《格言聯璧》中講到如何對待君子與小人時說:“小人固宜遠,然斷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亦不可曲為附和。”講的是對小人既不親近,也不公開結為仇敵,對君子可以親近,但不可曲意逢迎。這比較合乎潔身自好的待人之道。

有句話說:“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也不得罪一個小人。”洪應明在《菜根譚》中也說到這個問題:“休與小人結仇,小人自有對頭;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這雖然有“明哲保身”的味道,但區別待人的思想可供我們參考。勿媚君子的道理是很清楚的,君子有處世的原則,低聲下氣地去討好君子,只會引起反感,自找沒趣。為什么不要和小人結仇?這是因為小人胡攪蠻纏,和小人爭論是非,是白白浪費精力。

寧肯得罪十個君子,也不要得罪一個“小人”,可見“小人”危害之大。“小人”每個地方都有,他們無事生非、挑撥離間、興風作浪,令人討厭。處世的當務之急,就是多聽多看,認清“小人”,和“小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卑不亢。

學會規避:感謝陷害你的人讓你警惕風險

人生就是一張單程票,有去無回。這就是風險,我們沒有回頭路,只能硬著頭皮一直向前。既然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回到昨天,那干嗎還拿今天的時間想昨天的事情呢?不過,人總是在失敗和總結教訓中長大。所以,我們要感謝那些陷害我們的人,讓我們在總結教訓的過程中,懂得什么是風險。

風險有兩種定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

若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于廣義風險。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于狹義風險。

無論我們做什么,都存在風險。所以,我們既要懂得規避風險,還要學會承擔風險。也許我們交了一個朋友,覺得自己得到了一大筆精神意義上的財富,可是這個朋友背叛了你,或者陷害了你,使你身敗名裂,抑或一無所有。大概我們之前根本沒有想過,交一個朋友也會讓自己付出如此大的代價這么恐怖的風險;我們費盡周折,終于談成了一筆生意,這其中只有利潤,沒有風險吧!可是就在你簽單當天,你的競爭對手搗亂,向你的客戶散布了一堆謠言,從而煮熟的鴨子就這樣飛掉,最終你前期所做的所有努力,花費的所有心血,就這樣付諸東流不說,你還有可能付出更多代價,比如被炒魷魚,被老板痛斥,被其他人看笑話,等等。想來,我們努力了,付出了,怎么會存在風險?可是風險就這樣無處不在地剝奪了我們應有的歡樂和幸福。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有變必定有不變,有幸必定有不幸,有失去就必定有得到。所以說,我們要感謝陷害我們的人,他們讓我們失去了很多東西的同時,也讓我們懂得了很多東西。在被人陷害前,也許你僅僅懂得開公司、求合作存在風險,對其他方面一無所知。但是,等到自己遭遇一些事情后,你會明白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有可能存有險情。吃一塹,長一智,因為遭遇過,所以就不愿再遭遇一次,因為受到過傷害,就不愿受到第二次傷害。于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無論為人處世,還是做事解決問題,變得小心謹慎了很多,學會了思考,懂得了計劃,不再盲目行事,也不再盲目樂觀。成熟雖然是通過成長的痛苦換來的,但是成熟的心態能讓我們更輕松地駕馭生活之舵,知道自己的目標,懂得規避風險,不會再為了顯擺自己的個性盲目撞擊風險。

所以,我們要感謝陷害我們的人,是他們讓我們懂得總結經驗和教訓,在教訓中明白了風險,使得自己從此變得謹慎。由此看來,不管各種遭遇和不幸讓我們失去了什么,損失了什么,但并沒有讓我們一敗涂地,一無所有,如果懂得反思,我們就會得到很多經驗和教訓,而經驗和教訓對于有些人是花錢都買不來的。

有一位漁夫,他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尊稱為“漁王”。漁夫有三個兒子,他想將孩子們培養成跟自己一樣的捕魚高手。然而,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漁夫的愁容也越來越深。當人們問及原由時,漁夫說道: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手把手地教我的孩子捕魚,為了讓他們快速上路,我總是叫他們跟在我身后,看我打魚。”

“看來他們掌握了你所有的捕魚技術,如此你還有什么好擔心的?”聽者問道。

“問題就在這里,我毫無保留地傳授了我的經驗,可偏偏他們三人的捕魚技術比不上一個普通漁夫的兒子,這能不讓我愁嗎?”漁夫嘆息道。

“你嘗試著讓他們自己出去打一網魚了嗎?他們有沒有過受到挫折回來的時候?”聽者繼續問道。

“那倒沒有!”漁夫答道。

“那就對了,你傳授給孩子的只是技術和你的經驗,而從未讓他們自己積累經驗。更重要的是,你不曾讓他們嘗到失敗的滋味,不曾有過挫折感,也未能吸取教訓,對于他們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成大器!”

一個人背會了全部的菜譜,他未必就能炒得一手好菜;而那些經常炒菜的人,也未必不如掌握菜譜的人。我們做每一件事情,就像炒一盤菜一樣,因為經驗不足,要么炒焦了,要么炒得半生不熟,要么太咸,要么太淡,這就是風險,也是教訓。只有在對風險和教訓的認知和總結中,我們才能逐漸掌握火候,知道了鹽量,也學會了調料,最終將一盤普通的菜炒得色香味俱全。

因為有風險,所以我們學會了總結經驗和教訓。如果我們沒有處于風險中徜徉一番,就不知道個中滋味,更不懂得如何提高自己。因為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辽市| 鸡泽县| 会昌县| 大邑县| 十堰市| 阿城市| 阿勒泰市| 鹤壁市| 金平| 郸城县| 五大连池市| 项城市| 陕西省| 淮北市| 平邑县| 柞水县| 金昌市| 榕江县| 元阳县| 化德县| 衡水市| 澎湖县| 中西区| 陕西省| 辽阳市| 左权县| 抚顺市| 海林市| 石楼县| 双辽市| 安陆市| 拉孜县| 竹溪县| 耒阳市| 行唐县| 涞源县| 天台县| 芦溪县| 历史| 泰兴市| 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