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演講材料的收集和整理(3)
- 演講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 林墾
- 4338字
- 2014-06-11 11:41:48
◎ 盡量選擇有幽默感的材料
演講要想引起聽眾的興趣就要選用新穎的、生動有趣的、寓意深刻的材料。吸引聽眾的有趣材料是演講的調味品,適當地使用詼諧幽默的材料將在吸引聽眾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你消除和聽眾之間的緊張感,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巧妙地解除窘境,甚至可以出奇制勝。
在演講開始時使用幽默藝術,可以打開沉悶的局面,縮小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
一個美國青年演講的開場白,運用了幽默藝術:“朋友們,我把自己出賣一下,我叫德克,不過我并不是得克薩斯州的人”,這風趣的開場白,一下子使他和聽眾融合在一起了。愛迪生在向公眾講述他小時候被列車管理員拽聾了耳朵時,不無幽默地說:“我真得謝謝那位先生,他終于使我清靜了下來,不必堵著耳朵搞實驗了。”
使用給聽眾設懸念的辦法,也能增加演說的趣味性。演說者可根據聽眾的心理,在演說中提出問題,然后解答問題,使聽眾的思路和注意力自始至終跟著演說者的思路走。
除了對材料有以上的要求外,還需要樹立吸引意識,講求語言有魅力,內容有新意,做到說話方式巧妙一些。如果你的某一次演講,語言上難以做到妙語如珠,內容上也不夠新穎,那么只要在表達方式上比較巧妙,也會具有吸引力,就像“新瓶裝舊酒”,使人精神一振,從而獲得成功。
說話方式是指語言表達與交流的諸種因素如何組合搭配的關系。口語表達的角度、語句的順序、懸念的設置、對比的效果和怎樣利用儀表、體態、時間、空間、氣氛、物體等非語言形式,都屬于說話方式。處理好說話方式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需要在平時多加留意,積累經驗。
據說清朝大臣曾國藩當年統率大軍鎮壓太平天國起義,連吃敗仗。他手下的文官起草呈報皇上的戰報上不得不寫上“屢戰屢敗”。曾國藩一看不滿意,把順序改為“屢敗屢戰”,其意味由連吃敗仗變成了浴血奮戰的決心和勇氣,豈不妙哉?
古代有位士人外出游山,來到一個寺院,引發詩興,吟誦唐朝詩人李涉的詩《登山》:“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不曾想這位士子和住寺和尚才說了幾句話,就發覺他不像個出家人,俗氣得很。因話不投機,心中煩悶,這士人將詩句順序顛倒,念成:“又得浮生半日閑,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終日昏昏醉夢間。”本來是一首表現春天游山快意的詩,經這一改變詩句順序,變成諷刺出家人談吐枯燥,令人昏昏欲睡了。
為什么同樣的詞句,只是改變了一下順序,就顯得別出心裁呢?因為那種陳詞濫調人們聽得太多了。單調和呆板的形式總是刺激人腦的某一點,毫無變化,容易使人困倦和厭煩,還談什么吸引人們的注意和興趣呢?
所以,如果演說者演講的內容不夠新穎,材料也不是幽默有趣,那他可以試試改換說話方式,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選擇精練的演講材料
演講材料選擇的大致范圍確定以后,還要注意選擇精練的演講材料。除了選材要真實、準確,一般來講,選擇精練材料還要遵循一定的標準:選材要緊緊圍繞主題,選擇新穎的、典型的材料,所選材料最好還要有針對性。
◎ 選材要緊緊圍繞主題
主題是選材的依據。選擇材料必須緊緊圍繞主題,選擇材料時必須考慮它能否有力地支持主題或為主題服務,否則,再生動的材料也不能用。即堅持這樣一條原則:凡是能突出、烘托主題的材料就選用,否則就舍棄。能夠有力支持主題的材料一般包括:演講者自己受感動的材料;演講者親身實踐證明了的材料;聽眾感興趣的材料等。
在公元前44年,古羅馬的布魯圖斯等人說愷撒大帝是暴君、有野心。愷撒的重臣安東尼為了駁斥他們的詭辯,在愷撒的葬禮上為愷撒做了辯護,在辯護詞中,選擇了這樣三個材料:
“他從前曾獲勝邊疆,所得的財帛都歸入國庫……”(這不是私心,而是公心。)
“他聽到窮人的呼喚,也曾經流下淚來。”(這不是暴君,應是富有同情心的好君主。)
“那天過節時,你們眼睜睜地看著,我三次以皇冠勸他登基,他三次拒絕。”(這不是野心,而是虛心。)
這些材料都緊扣主題,直接支持和證明了自己的觀點,從而產生了無可辯駁的說服力。
◎ 選擇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鮮明、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質、體現演講主題的材料。只有這樣的材料才能以一當十、以小見大。
◎ 選擇有針對性的材料
演講者在服從主題的前提下,選材還要有針對性。演講者從聽眾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選擇材料,在組織和選取材料時,“因地制宜,因人施講”,這樣才能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效果,才能喚起聽眾的熱情和興趣。這種針對性包括:
①要針對不同場合、不同聽眾的具體特點、興趣和愛好選擇使用不同的材料。
②要針對聽眾的文化程度,把材料具體化、形象化,多選擇聽眾能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材料。
③要選擇符合聽眾心理和要求的材料,盡量使這些材料和聽眾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
④要選擇那些能給聽眾指明方向、能夠教給聽眾行動的手段和方法的材料。
⑤要選擇那些正確、準確、科學性強的材料,使聽眾相信和服從。
⑥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取那些自己熟悉的、適合自己身份的材料,這樣才能將主題表達得充分而深刻。在演講時才能胸有成竹,具有說服力。
演講材料的收集和選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雖有先后之分,卻無輕重之說。對此,演講者應該切實地重視起來。
正確安排要點的方法
收集到足夠的材料以后,把所有的想法根據演講題目進行篩選,保留自己滿意的部分,然后對它們進行綜合,最后做到前后連貫,這個過程涉及很多步驟,主要包括:產生想法,把想法歸類,把每類綜合起來,然后重新考慮、調整并且理順各種想法的關系,最終確定下各個要點。
◎ 廣泛收集想法
在準備演講時,不要限制自己的思路。把你覺得演講中可能提到的內容隨手記下來,不管這些內容是在收集資料還是整理準備放棄的資料時碰到的。采用頭腦風暴法,此時注重數量而不是質量。不要對任何想法心存偏見或輕易拋棄,把它寫下來。現在不必為你記錄的內容排列順序。加快工作速度,即使其中有些只是另一種想法的不同表達或者與另外一些想法截然對立也不要在意。除非已經積累了充足的原材料,否則無法著手進行整理。
◎ 整理歸類想法
你可以采用許多不同的辦法進行組織整理,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或幾種方式,加以組合,起決定作用的可以是視覺效果或者演講內容。
一、基礎的、可行的提綱
組織演講內容最傳統的辦法是采用階梯形的、縮格提綱的格式。但是在確定提綱的時候不要自我局限,認為只能用正式的、完整的句子列出提綱。用完整的句子列出提綱對你清楚表達要點和分要點很關鍵,但是運用主題提綱這種比較靈活的形式會更有好處。
因為你可能會嘗試采用不同的辦法整理思路,因此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措辭或格式上。以不同的方式對各項內容加以整理,使得它們能夠和諧地組織起來,直到發現一種緊湊而清晰明了的結構為止。
二、概念圖
概念圖是一種理清思路的方式,通過它可以直觀表示某些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你可以按照其基本形式很快繪制簡單的圖表,用中間標有說明的圓圈或方框表示,再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從你的核心想法、你的主題入手,在一張紙的中間畫圓圈或方框。然后利用整理的想法對其加以擴展,圍繞主題寫出幾個要點,留出足夠的空白以備將來補充分要點。圍繞你最初的想法會出現若干新想法;把腦海中產生的新想法寫下來,用線將相關的要點連起來。
三、調整可移動的想法
把內容分布在紙上各個部分;它也可以類似于列提綱,用線性方式連接內容。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記事貼上記下,把它們粘在墻上或桌上。你可以根據主題把它們集中起來,把某一組的某些部分移到另外一組,直到你對整體結構感到滿意為止。或者,如果你更喜歡以線性方式考慮問題,則可以根據記事貼上的內容制定原始提綱,提綱可以寫在任何地方,包括縮格記錄的分要點。
另一種可行的方式是從收集資料的筆記卡片入手,在卡片上添加你自己的想法。我們建議在查閱資料時使用筆記卡片,在上面注明標題。你可以從這里著手寫下自己的看法、過渡句并再用一些卡片進行綜合,把它們插在你認為適當的地方。像記事貼一樣,你可以隨意改變順序和模式,變換嘗試多種處理主題的方式。
充分展示每種組合方式的優點,不要急于下判斷做選擇。讓自己享有充分的自由,能夠隨意調換各個部分,直到你認為滿意為止。
經過這個過程,你已為自己的演講準備了好幾個可能的要點。下一步是選擇最能滿足你的演講目的、效果最佳的要點。
◎ 要點應獨立且符合主題
一看你的論點陳述句,就應該想到你的演講中應該包括哪些要點。明確必須做出回答的核心問題。一旦明白主題涉及的內容,你就能用論點陳述句檢驗提綱中的要點了。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挑選彼此獨立的要點。
要點之所以被稱為要點不是偶然的,要點是擴展主題的有限幾項核心的不可或缺的內容。
為了盡可能明確清晰地說明問題,要點應該彼此獨立。每項都應該排除隸屬于另一項的可能性。用簡單的話來說,這條法則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格言“任何東西都有其所歸和所屬”。演講者面臨的挑戰在于找出一種可以恰到好處地把所有內容加以安排的條理。
有時當你嘗試把各項內容歸為幾個要點時,發現有些內容既可以屬于一個要點也可以屬于另一個要點。出現這種重疊現象時,你就會明白自己還沒有理清思路,還沒有為所有內容找到一個有效的分類系統。如果你不知道某項內容應該放在什么地方,聽眾當然也不會明白。
給要點分類的時候要遵循單一的原則,使得所有內容可以歸入某個要點,并且只能歸入這個要點,這一點最重要。
往往會碰到這種情況,即某項內容在兩個要點之間很難決定把它歸入哪一類。對普通聽眾來說,最好的辦法是把問題的范圍縮小,排除某些模棱兩可的要素,必要時把這些問題留到聽眾提問時解答。
如果一項內容可以放在兩個地方,說明你的要點不能彼此獨立。如果一項內容不能放在任何地方,這說明你離題了。
◎ 確定要點的數量
雖然這條規則聽起來過于武斷,但是并不像你認為的那樣束縛手腳。作為演講者,你應該圍繞幾個要點整理自己的內容和思路。如果把每條思路都作為要點,結果弄得沒有機會擴展其中任何一條。如果分要點過于龐雜,你就無法從中抽象出適合你演講主題的東西。此外,如果你只有一個要點,那么你基本上只有主題,談不上所謂的整理和組織演講。
還有一點值得大家注意,就是要點如果超過五條,聽眾就記不住了。
重要性相同或邏輯作用平行的要點稱為并列要點。用于解釋、支持或服務于其他要點展開的邏輯推理過程,重要性較小的要點稱為分要點。
你心中必須明白各種要點之間的關系只是相對的。演講的每條內容都既是并列要點,又是分要點,這也是對其他內容的綜括。
邏輯推理類似于說明內容之間從屬和并列關系,例如,汽車是一種有效的貨物運輸方式,因為汽車運輸的目的地覆蓋范圍相當廣闊;因為汽車的設計形式多種多樣,靈活多變;因為汽車相對易于操作。
顯然,原因從屬于它們所支持的要點。
安排演講內容時用于證明要點的論據不能與要點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或與要點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