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8年革命:席卷法蘭西的大風暴(華文全球史)
- (法)伊伯特·圣阿曼德
- 3332字
- 2021-04-13 15:59:37
第2章 奧爾良公主的葬禮與七月王朝的噩運
1848年舉行的第一個儀式便是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的葬禮。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的葬禮在1848年1月5日于德勒舉行。葬禮前一日,即1848年1月4日15時,在安置著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遺體的弗洛拉館的禮拜堂里,巴黎大主教、圣日耳曼奧塞爾教堂教士和巴黎各大教區的本堂神父一起背誦著禱文。1848年1月5日4時,葬禮車出發駛往德勒,而隨行人員包括內穆爾公爵路易·夏爾·菲利普·拉斐爾、茹安維爾親王弗朗索瓦-斐迪南-腓力-路易-瑪利·德·奧爾良和蒙龐西耶公爵安托萬·瑪利·菲利普·路易·德·奧爾良。
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曾留下遺愿,即希望一切喪儀安排和將遺體運往德勒等事宜均由諸位親王執行,以免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傷心過度。然而,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沒有遵從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的遺愿。1848年1月4日13時,在瑪麗·阿梅莉王后、奧爾良公爵夫人海倫·路易絲·伊麗莎白、內穆爾公爵路易·夏爾·菲利普·拉斐爾的妻子維多利亞·弗蘭齊斯卡·安東妮婭·朱利安·路易絲、薩克森-科堡-哥達親王夫人瑪麗·克萊芒蒂娜·萊奧波爾迪娜·卡羅琳·克洛蒂爾德·德·奧爾良及其丈夫,即薩克森-科堡-哥達親王奧古斯特·維克托·路德維希的陪同下,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離開了杜伊勒里宮。1848年1月4日20時,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一行抵達德勒。1848年1月5日,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與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及其妻子,即路易絲-瑪麗王后一同出席了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的葬禮。

奧爾良公爵夫人海倫·路易絲·伊麗莎白
舊王朝覆滅前,路易十六曾從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的外祖父彭蒂埃公爵路易·讓·瑪利·德·波旁手里買下了朗布依埃,而彭蒂埃公爵路易?讓?瑪利?德?波旁的父母,即圖盧茲伯爵路易·亞歷山大·德·波旁夫婦的遺體原本就安葬在朗布依埃。彭蒂埃公爵路易·讓·瑪利·德·波旁將父母的遺體遷到了德勒城堡的墓地中。去世后的彭蒂埃公爵路易·讓·瑪利·德·波旁也安葬于德勒城堡的墓地中。正如作家雅克-貝尼涅·波舒哀描述的,“彭蒂埃公爵路易·讓·瑪利·德·波旁在墓地里尚未安息多久”,法國大革命就毀掉了德勒城堡及其墓地。隨后,彭蒂埃公爵路易·讓·瑪利·德·波旁之女,即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的妻子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德·波旁-彭蒂埃與路易十八返回法蘭西后的頭等大事便是將德勒城堡的墓地修復如初。1821年,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的妻子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德·波旁-彭蒂埃也安葬于德勒。此后,德勒城堡便成了奧爾良家族的家族墓地。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命人將德勒城堡進行了修繕并且將其作為臨時行宮和虔奉宗教的驛站。在德勒城堡的廢墟中,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還重建了一座此前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毀壞的小教堂。在德勒城堡,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度過了1848年1月4日的夜晚。

彭蒂埃公爵路易·讓·瑪利·德·波旁

路易十八
1848年1月5日中午,在身著全黑制服的侍從引領下,用八匹大馬拉著的葬禮車到達了德勒。緊隨著葬禮車的是三位親王。到了城門口,三位親王各自下了馬車,隨著隊伍步行入城。尊貴的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的遺體被護送到達那天,整個德勒都籠罩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凄婉和哀傷中。
來自鄰國的成千上萬的民眾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所有人都翹首以盼,希望能瞻仰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的遺容。來自沙特爾和埃夫勒兩大主教教區的兩百名身著白色罩袍的神父跟在葬禮車后。而緊隨其后的是兩列由貧民組成的長隊。這些貧民奉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之令,手捧著蠟燭。送喪的隊伍緩緩地行進在通往德勒城堡的上坡路上。到達德勒城堡正門時,送喪的隊伍暫停前進,準備接受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的召見。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沒有頭戴黑帽,只是身著喪服,早已淚流滿面,生平第一次似乎要被沉痛的悲傷壓垮。然而,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沒有讓人攙扶自己,堅持獨自走在送喪的隊伍的最前方,而他的三個兒子緊隨其后,同樣面露悲傷。逝者的喪儀由迦克墩的大主教主持,前后持續了兩小時。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希望能陪著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的遺體一道進入墓地。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的墓兩旁擺放著兩排蠟燭。大開的墓口雖然正等待著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的到來,但隨后將合上并且永不開啟。只有少數人有資格陪著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送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走完最后一程。《哀悼經》念誦完畢后,贊美詩開始在墓室內飄蕩,仿佛是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生前的余音縈繞在耳。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走到墓旁,首先將圣水灑在棺木上,然后收斂心緒,跪倒在石階上做了最后的告別,最后潸然淚下。
此行是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八年來第三次帶著送喪隊伍來到德勒——他曾于1839年1月和1842年8月4日分別送走了他的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即瑪麗·克里斯蒂娜·卡羅琳·阿德萊德·弗朗索瓦絲·萊奧波爾迪內·德·奧爾良公主和奧爾良公爵斐迪南·菲利普·路易·夏爾·埃里克·羅薩利諾·德·奧爾良。1848年1月5日的葬禮無疑給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傷痕累累的心口又添上了一道新的傷痕。

瑪麗·克里斯蒂娜·卡羅琳·阿德萊德·弗朗索瓦·萊奧波爾迪內·德·奧爾良公主(圖中的小孩)
瑪麗·阿梅莉王后顫顫巍巍地又來到了這座埋葬著王室曾經的希望的小教堂。瑪麗·阿梅莉王后的另外兩位夭折的子女,即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卡羅琳·阿德萊德·弗朗索瓦·萊奧波爾迪內·德·奧爾良公主和奧爾良公爵斐迪南·菲利普·路易·夏爾·埃里克·羅薩利諾·德·奧爾良也埋在這片墓地中。在這片墓地中,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和瑪麗·阿梅莉王后的陵早已建好。瑪麗·阿梅莉王后由衷地希望這是她去世前最后一次來到這片墓地。雖然1848年2月25日,噩夢再次降臨,但筆者先不做預告。
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的葬禮結束一小時后,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和王室成員離開了德勒。回到杜伊勒里宮后,郁郁寡歡的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備感煎熬。一想到再也無法見到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便覺得難以忍受,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門口——每天早晨,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都會從自己的房間經過這扇門,到他一生中最忠實的伴侶,即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那里去。對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而言,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就像是他的守護神。然而,恰恰在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最需要有人出謀劃策的時候,奧爾良公主路易絲·瑪麗·阿德萊德·歐仁妮·德·奧爾良離開了人世。
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雖然十分痛苦,但仍然以一貫的熱忱履行著他的職責。似乎沒有什么能擊倒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這位年屆七十四歲的老人。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總是那般兢兢業業、不知倦怠。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雖然在私底下悲痛不已,但在公眾場合,作為一國之君,從未示弱于人前。內心沉痛陰郁的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總是對政治局勢持樂觀態度,認為各大省區騷亂已經結束,不會從巴黎再次開始。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雖然意識到自己上次演講提到的“敵對或盲目熱情引起了騷動”這一說法引起了反對派的憤怒,但確信所有喧鬧與憤怒就像一堆即將燃盡的稻草,很快就會熄滅。看到自己推行的內務與外交政策得到了議會多數成員堅定有力的支持,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下定決心將永不拋棄自己的支持者——這些支持者是他的力量之源。針對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的議會辯論,下議院指定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而當選的九名委員均是內閣的堅定支持者。因此,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認為議會必勝,滿懷信心,盼望著下一場議會辯論的到來。法蘭西國王路易-腓力一世曾告誡自己,他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而只要他手握舵柄,那么法蘭西這艘輪船就將無畏風雨,一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