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金龜科Dynastidae
犀金龜科又稱為獨角仙科。
犀金龜科甲蟲的整體外形體征奇特鮮明,看上去酷似縮小了的犀牛。有些國家和地區將這類大型甲蟲稱為“兜蟲”。
犀金龜科甲蟲的觸角共10節,鰓片部由3節組成。雄蟲頭部的上面及前胸背板常生有強大的角突或微小的起伏、凹坑。雌蟲的頭、胸上面較雄蟲簡單,只有低矮的突起。小盾片發達顯著。前胸腹板有垂突。前足基節橫生,后足脛節有端距2枚,爪成對,對稱而簡單。成蟲白天躲在落葉層中,夜晚出來活動,有趨光性,在樹木茂盛的林區或路燈下均可見其蹤影。以熟透的瓜果及樹木汁液或嫩葉為食。幼蟲多棲息在腐朽的倒木組織中。
犀金龜科中的許多種類都有好斗習性,它們不僅可作為寵物,少數種的雄蟲還可入藥療疾。
1 雙叉犀金龜
Allomyrina dichotoma(Linnaeus)
屬犀金龜科Dynastidae。又名“獨角仙”。成蟲體長:35~60mm;寬:19~32mm。周身棕褐色或褐黑色。體大型,雌雄異形。雄性頭上有1長形、雙分叉的角突。前胸背板十分隆凸,中央有1短壯、端部分叉的角突。小盾片三角形,具縱溝。雄蟲個體發育差異頗大,發育最弱者,體背面角突幾乎消失,僅見微小痕跡。雌蟲的頭、前胸相對雄蟲構造簡單。雙叉犀金龜常見于低、中海拔的山區密林。雄成蟲體型碩大,生性好斗,喜食樹木汁液、熟透的瓜果,有趨光性。幼蟲身體肥大,乳白色,棲息在松軟的土里及腐朽的倒木組織中。雄性成蟲可入藥,有鎮驚、止痛及通便之功效。成蟲5~8月出現。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分布:中國華北、華南、華東;朝鮮,日本,老撾。

2 戴叉犀金龜
Allomyrina davidis(Deyrolle & Fairmaire)
屬犀金龜科Dynastidae。成蟲體長:34~43mm;寬:19~23mm。體型長卵圓,體色深褐至黑褐,光澤較晦暗。雌雄異形。雄蟲頭上具1向后彎曲的強壯角突,角突近中部兩側各橫生1個棘狀突,端部分叉呈鯨尾狀。觸角10節,鰓片部3節、短小。前胸背板短闊,表面光潔;中央具1短壯、頂端分叉并微向前傾的直立角突。胸下密被黃色絨毛。小盾片大。鞘翅光潔,縱肋不顯。臀板橫闊,近棱形。足壯實,前足脛節外緣有3齒,靠端部2齒接近。雌蟲的頭、前胸相對雄蟲構造簡單。成蟲、幼蟲均生息于密林之中,成蟲喜歡棲息于樹上,吸食果實和樹液,幼蟲以朽木及腐殖質為食。成蟲趨光。成蟲6~8月出現。
中國特有種、珍稀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分布:中國江西、福建。

3 細角尤犀金龜
Eupatorus gracilicornis Arrow
屬犀金龜科Dynastidae。成蟲體長:50~70mm;寬:25~35mm。體大型。頭、前胸漆黑色,鞘翅除了四周以外呈橙黃色。頭小,唇基前緣雙齒形;觸角10節,鰓片部3節;雄蟲頭上有1細長后彎的大型角突。前胸背板甚隆拱,前狹后闊,頂部生有4個前指角突;四周有邊框,側緣后段近平行。鞘翅縱肋模糊。前足脛節外緣3齒,中齒接近端齒;中足、后足脛節端緣有2刺突。細角尤犀金龜頭上及前胸共有5個大角突,所以又名五犄角大兜蟲。在中國所有犀金龜科中,它的體形及色澤都是排在前列的。本種犀金龜非常好斗,在自然界較為罕見。成蟲5~9月出現。
中國珍稀種、保護種。
分布:中國云南;越南,緬甸,印度。

4 橡膠木犀金龜
Xylotrupes gideon(Linnaeus)
屬犀金龜科Dynastidae。成蟲體長:35~45mm;寬:18~24mm。體紅棕色至棕黑色,鞘翅顏色略淺,光亮。頭較小。雄蟲頭上及前胸背板中央各有1枚角突,頭額角突上翹并向后彎,端部分叉口較深,發育差的個體角突短小,不向后彎曲;前胸背板角突端部分叉下彎,發育差的個體僅見角突痕跡;前胸背板近光滑,偶有少量粗刻點。雌蟲相對簡單,頭面粗糙,無角突,僅額前有丘突1對,隱約可見。小盾片近等邊三角形。鞘翅臀板顯著隆突。前足脛節外緣3齒,中、后足外緣各有4個刺突。橡膠木犀金龜食性雜,成蟲以吸食樹汁為主,少食果實;幼蟲以腐殖土和朽木為食。本種犀金龜性情剛烈好斗,民間常利用其好斗的特點進行娛樂。成蟲4~10月出現。
分布:中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西藏、臺灣;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澳大利亞。

5 蒙瘤犀金龜
Trichogomphus mongol Arrow
屬犀金龜科Dynastidae。成蟲體長:32~52mm;寬:17~26mm。體大型,黑色,油亮。頭小型,唇基前緣雙齒形。雄蟲頭面生有1前寬后狹、向后上彎指的強大角突;前胸背板前部呈一斜坡,后部強度隆升呈瘤突,瘤突前側方有1對齒狀突起,兩側、后側粗皺。雌蟲簡單。小盾片短闊,呈三角形。鞘翅兩側近平行,除基部、翅端及側緣布有粗大具毛刻點外,幾乎光滑似綢面;翅面可見2條淺弱縱溝紋。臀板甚短闊,上部密布具毛刻點。腹部腹板側區密布具毛刻點。前足脛節外緣具3齒,內緣距發達。蒙瘤犀金龜是地棲性甲蟲,喜歡以水果、糞便等利于消化的物質為食。成蟲5~10月出現。
分布:中國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

6 椰蛀犀金龜
Oryctes rhinoceros(Linnaeus)
屬犀金龜科Dynastidae。又名二疣獨角仙。成蟲體長:35~50mm;寬:14~22mm。身體長橢圓形,黑褐色、略具光澤,腹面略褐色。頭小,頭部背面中央生有1個微向后彎曲的指狀突。前胸背板前狹后闊,前半部四周高起形成1大凹區,左右各有1小凹區;大形凹區后緣中部向前方突出2個疣狀突起。翅面具刻點行。前足脛節外緣4齒。腹部下生有濃密的棕黃色絨毛。椰蛀犀金龜喜歡吸食椰子、檳榔、鳳梨、甘蔗等植物的汁液及嫩葉。成蟲5~10月出現。
分布:中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臺灣;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印度,孟加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菲律賓,新加坡,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