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民要術譯注(修訂本)
- (北朝)賈思勰著 繆啟愉 繆桂龍譯注
- 2168字
- 2021-04-02 14:16:13
胡麻第十三
《漢書》〔1〕: 張騫外國得胡麻。今俗人呼為“烏麻”者,非也。
《廣雅》曰:“狗虱、勝茄,胡麻也。”〔2〕
《本草經》曰〔3〕:“胡麻,一名巨勝,一名鴻藏。”
按: 今世有白胡麻、八棱胡麻〔4〕。白者油多,人可以為飯,惟治脫之煩也。
【注釋】
〔1〕《漢書》無此記載,殿本《輯要》引《要術》刪去“書”字,只作“漢張騫”,文字上是對的,實質上仍有問題。啟愉按: 張騫通西域后引種進來的植物只有葡萄和苜蓿兩種,見于《漢書·西域傳》(雖未明說,可以作這樣理解),不見于本傳。此外見于各書引稱《博物志》所記的,尚有大蒜、安石榴、胡桃、胡蔥、胡荽、黃藍多種,但不見胡麻。引進胡麻見于《御覽》卷八四一“豆”引《本草經》,同時引進的還有胡豆(參看本卷《大豆第六》注釋〔6〕)。但《證類本草》錄載《神農本草經》的“胡麻”,并無此說,只有陶弘景注說:“本生大宛,故名胡麻。”
〔2〕見《廣雅·釋草》,有異文。《要術》“勝茄”,可能有脫誤。
〔3〕《本草經》,當指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因為“一名鴻藏”是陶弘景添加在《本草經》上的。
〔4〕胡麻: 即芝麻。亞麻亦名胡麻,非此所指。芝麻的品種很多,其蒴果有四棱、六棱、八棱及八棱以上等。種子顏色有黑、白、黃、褐等色。種皮一般以黑芝麻較厚,黃、白芝麻較薄。白芝麻一般產量較低,但含油量比黑芝麻高。
【譯文】
《漢書》(?): 張騫從外國傳進來胡麻。現在俗名叫作“烏麻”,是不對的。
《廣雅》說:“狗虱、勝茄(?),就是胡麻。”
《本草經》說:“胡麻,又名巨勝,又名鴻藏。”
〔思勰〕按: 現在有白胡麻、八棱胡麻。白的油多,種仁可以作飯吃,不過脫皮很麻煩。
胡麻宜白地種〔1〕。二、三月為上時,四月上旬為中時,五月上旬為下時。月半前種者,實多而成;月半后種者,少子而多秕也。〔2〕
種欲截雨腳。若不緣濕,融而不生〔3〕。一畝用子二升。漫種者,先以耬耩,然后散子,空曳勞。勞上加人,則土厚不生。耬耩者,炒沙令燥,中半和之。不和沙,下不均。垅種若荒,得用鋒、耩。
鋤不過三遍。
刈束欲小。束大則難燥;打,手復不勝〔4〕。以五六束為一叢,斜倚之。不爾,則風吹倒,損收也。候口開,乘車詣田斗藪;倒豎,以小杖微打之。還叢之。三日一打。四五遍乃盡耳。若乘濕橫積,蒸熱速干,雖曰郁裛,無風吹虧損之慮。〔5〕裛者,不中為種子,然于油無損也。
崔寔曰:“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時雨降,可種之。”〔6〕
【注釋】
〔1〕白地: 指同一種作物有一定年份“空白”沒有種過的非連作地。清丁宜曾《農圃便覽·四月》:“種芝麻……忌重茬。”芝麻忌連作,連作后莖點枯病、枯萎病、細菌性葉斑病等嚴重,可致苗期全部死去,即使不死也很壞。啟愉栽培經驗: 第一年很好;第二年還好,但植株矮些,少數枯萎;第三年大半枯萎而死,即使不死也矮了半截,很少結莢,等于報廢。即使空三四年再種還是不行,非過十年八年不可。
〔2〕《要術·種谷》說到五谷大多上旬種的全收,中旬種的中等收成,下旬種的下等收成,這里芝麻月半前種的很好,月半后種的很差,可看作上一說法的實例。但也許是偶然巧合,有無科學根據,尚待研究。
〔3〕融而不生: 種子干死不發芽。融,因水分不足,使種子“焦灼”干死。芝麻種子細小,頂土力弱,又種在土表,一般不覆土(或覆薄土),所以要接濕播種。種子在干燥的環境里,呼吸很微弱。芝麻種在稍有水分但實際是很不足的土里,雖也開始萌發,呼吸旺盛時卻因水分供應不上,半路停止長芽,本身養分倒消耗了很多,因而小小種仁喪失了生命力,不能發芽。這時,在土里根本找不到扁小的子粒,實際已經枯死消失。
〔4〕勝(shēng): 承擔,承受。
〔5〕芝麻蒴果開裂后,種子一碰就掉落。搭著的芝麻把子也會被大風吹倒,那裂莢的種子幾乎會全被倒光,損失嚴重,尤其是搭在大田里,落子更難以收拾。把芝麻稈橫堆起來,如果是堆在大田里,即使避免了風吹的損失,但裂莢落子還是多的,那就依然沒法收拾。比較穩妥的辦法是將把子騎跨在竹木架上,不怕風吹雨淋。
〔6〕芝麻按播種時期有春芝麻、夏芝麻、秋芝麻之分,其特性是同一品種既可春播,也可夏播、秋播。今黃河中下游地區多種春芝麻。崔寔和《要術》所記都是春芝麻而行春播、夏播的。郁悶過的不能作種子,因為胚被郁壞了。
【譯文】
胡麻宜于種在白地。二月、三月種是上好的時令,四月上旬是中等時令,五月上旬是最晚時令的下限。月半以前種的,結實多,粒粒成熟;月半以后種的,結實少而秕殼多。
要趁雨停止時就種下。如果不趁濕下種,種子就會干死不發芽。一畝地用二升種子。撒播的,先用空耬耩過,然后撒子,再拖空耢淺蓋。耢上加了人,太重,覆土太厚,苗長不出來。用耬車耩種的,先把沙炒燥,同種子對半相和〔,然后耩播〕。不和進沙子,溜子會不均勻。成壟耩播的,長了雜草,壟間有進行鋒、耩的便利。
鋤苗,三遍就夠了。
收割時,扎成的把子要小。把子大了難得干;拍打時,手又照應不過來。五六把斜靠著相搭成一簇。不然的話,被風吹倒,子粒就損失大了。等果皮開裂,乘著車到地里去抖落子粒;倒豎過來,用小棒輕輕敲打。抖過了,依舊一簇簇地搭好。三天打一次。打四五次,可以打盡。如果趁濕橫著堆積起來,水分蒸發發熱,反而干得快。這樣,雖說是郁悶著,但沒有風吹落子的耗損。郁悶過的,不能用來作種子,但油量不會損失。
崔寔說:“二月、三月、四月、五月,下了合時的雨,可以種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