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尋找契合點
- 思考致富:拿破侖·希爾寫給男人的365堂成功課
- 雅瑟
- 10128字
- 2021-04-15 17:55:22
作出決定——成功永遠不會主動走向什么人
成功不會主動走向等待的人,成功也不會期待別人走近自己!
也許,你也認識這樣的人,他們坐在一家飯館里,翻開菜譜,用懷疑的目光仔細研究著各種美味佳肴的名字。而飯店提供的菜肴越多,他們就越難作出決定。他們環顧周圍,詢問別人都訂了些什么,他們思考,他們拒絕別人的建議,他們就是無法合上菜單作出決定。最后,當侍者站在桌前時,他們才不得已地說出決定。那么,這樣的“偶然”結果必是:他們舍棄了所有那些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而最終選擇了廚師最不拿手的一道菜。
從這些生活里最平凡的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喜愛作決定,還是決定能力較弱。欠缺決定能力的人,當然會一無所獲。
喚醒你心中的勇氣來作出決定吧,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你才會從你的生活中得到你理應得到的東西。
一個真正動腦筋思考的人,可以從失敗中學到與從成功中同樣多的東西。
有一次,一位大學教授請學生舉手,以便他能知道有哪些同學希望在未來獨立創業。在座的50位畢業生中只舉起了4只手。于是,教授對那些沒有舉手的學生說道:“能允許我向你們介紹一下你們未來的老板嗎?”
這個小故事說明了決定與否會對你的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只鎖定一個想法,只談論它,那么你就可以百分之百地使你的行動和你的機遇上升到成功的高度。
誰不吃飯,誰就會很快死去;誰不運動,誰就會患上疾??;而誰停止追逐目標,那么他的精神已亡!
你今天的夢想會成為明天的現實!
假如我們在孩子玩的玻璃彈子里放上幾粒光芒四射的鉆石,他們一點也意識不到自己的手上拿著的是什么寶貝,也許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用這些珍貴的寶石去換漂亮的玻璃彈子。我們成年人的行為也大體相似。我們的身上隱藏著出人意料的天賦、才能、機遇,然而我們對此一無所知,常常把我們的財富白白浪費掉。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一種內在的辨別力,每個直覺都會引導我們去發現自己特殊的才能。
行動步驟——積極主動的人與被動的人之間的差別
人的一生有沒有意義,不是看他的想法有多好,關鍵是看他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
要達到成功的第一條守則就是:開始行動,向目標前進!而第二條守則是:每天繼續行動,不斷地向前進!
無論你的目標或夢想是什么,你今天就可以開始行動,并且遵循不懈!
不管讀書或做事,每個人都想干個名堂出來。但是,很多人都因為缺乏恒心,結果只有落個“還是不成”的失望下場。
如果你能找到一件使自己耐心做下去的事,那就有挽回生機的希望。
老實說,每一個人每天總會持續做許多相同的事情,即使在早晨的時間內,每天都會不厭其煩地以同樣的方法洗臉、吃飯、看報、梳頭。
不論事情多么簡單,只要每天有意識地繼續做下去,也是了不得的。例如刷牙,記一行日記,早晨在床上做一個體操,或背誦一句英文格言,研讀一頁百科全書等都可以。如果情況允許,不妨在一個規定時間內,努力完成一件事情。
如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一件事,并在這種行動里進行自我暗示,就一定會把一個無恒心或沒耐心的惡習,一掃而光。
曾經有一個精明的雇主登載廣告要招聘一個孩子,他對應征的30個小孩說:“這里有一個標記,那兒有一個球,要用球來擊中這里,你們一個人有7次機會,誰擊中目標的次數越多,就雇誰。”結果,所有的孩子都沒能打中目標。這個雇主說:“明天再來吧,看看你們是否能做得更好?!?
第二天,只來了一個孩子,他說自己已經準備好測試了。結果,那天他每次都擊中靶心?!澳阍趺茨茏龅侥??”雇土驚訝地問道。
這個孩子回答說:“哦,我非常想得到這份工作來幫助我的媽媽,所以,昨天晚上我在棚屋里練習了一整夜?!?
人生意義,就在于實現自己想法的行動過程之中。
約翰·華納梅克先生是個了不起的商人,他是白手起家的。他時常說:“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話,就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
請你想想看,世界上每件東西,從人造衛星到摩天大樓乃至嬰兒食品,哪樣不是由想法付諸實踐而得到的結果。
一項成功調研機構的大型測評標明,成功的人都很主動去做事,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做事情都很被動。
積極主動的人與被動的人之間的差別,從小地方就看出來。積極主動的人計劃好一個假期,就真的會去度假,而被動的人也計劃好一個假期,卻拖延到明年再打算。積極的人認為應定期參加教堂的各種聚會,結果他真的做到了;被動的人也認為應該定期到教堂聚會,但他會找出各種辦法來拖延。前者認為應該寫一封信給一個人來恭賀他的成就,他真的寫好并立刻交寄;后者卻找了一個好理由來拖延,結果一直沒有寫。
他們之間的差異也會在大事上表現出來。積極的人想要自己創業,結果他說做就做;消極的人也想創業,但他總在最后關頭發現“為什么不該去做”的“好”理由。積極的人已經四十歲了,他很想換一個新工作,結果他真的去做;消極的人也想這樣,但他一直猶豫不決,以至于什么事也沒有做成。
他們的差異也會在各種行為上表現出來。前者想做就做,因而獲得自信、獨立自主以及更多的收入;后者不會想做就做,因而永遠度日如年。
總之,主動的人會成就許多事情,被動的人總會在抱怨和等待中喪失所有的機會。
善待機會——一個弱女子怎樣救了九個船員的命
不要等待非同尋常的機會在你面前出現,而要抓住每個普通機會,讓它在你手中變得非同尋常。
1838年9月6日早晨,在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蘭斯頓燈塔里,一位年輕的女子被外面尖銳恐懼的呼叫聲驚醒了。外面正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如注,海浪在怒吼翻滾,一陣凄厲的呼叫聲穿越呼嘯的風聲與咆哮的波濤聲傳來。而她的父母卻什么也沒有聽見。通過望遠鏡,她看見九個弱小的身影,他們正拼命地抓住一艘失事船只的漂浮木板,而船頭卻懸掛在了半英里之外的巖石上。
“我們對此無能為力?!睙羲目词厝送贰み_琳無可奈何地搖搖頭說。“不,一定會有辦法的,想想辦法吧。我們必須把他們救出來?!迸畠汉瑴I苦苦地懇求著父母。父親終于動搖了:“好吧,格雷思,我就按你的要求去試一試。但我知道這樣有悖常理,不合我的判斷?!?
隨后,一葉小舟如同狂風中飄零的一片羽毛一樣,在洶涌澎湃的大海上顛簸起伏,穿過疾風驟雨,鉆過驚濤駭浪,駛向失事的船只。那些船員們的尖聲呼叫將這位孱弱女子的柔弱身軀擠壓成了鋼筋鐵骨。不知道從哪兒來的一股勇氣和力量,這個勇敢的姑娘與父親一道,奮力地劃著槳在暴風雨中穿行。九個船員最終得救了,他們安全地到了船上。
“愿上帝保佑你,親愛的姑娘。沒想到您這么一位如此單薄瘦弱的姑娘,卻在驚濤駭浪中救了這么多的人?!币晃淮瑔T難以置信地看著這位女英雄,不禁脫口稱贊道。她的所作所為讓全英國的人都感到無比光榮。她的英雄氣概讓高貴的君王在她面前也黯然失色。
弱者等待機會,而強者創造機會。優秀的人不會等待機會的到來,而是尋找并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征服機會,讓機會成為服務于他的奴仆。
你一生中能獲得特殊機會的可能性還不到百萬分之一。然而,機會卻常常出現在你面前,你可以把握住機會,將它變為有利的條件。而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行動起來。
軟弱的人和猶豫不決的人總是借口說沒有機會,他們總是喊:機會!請給我機會!其實,每個人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充滿了機會。你在學?;蚴谴髮W里的每一堂課是一次機會;每一次考試是你生命中的一次機會;每一個病人對于醫生都是一個機會;每一篇發表在報紙上的報道是一次機會;每一個客戶是一個機會;每一次布道是一次機會;每一次商業買賣是一次機會;每一次對你自信心的考驗都是一次機會。
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意味著上帝賦予了你奮斗進取的特權,你要利用這個機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讓這個機會所能給予你的東西要遠遠大于它本身。
馬太效應——什么心態能幫助你達成目標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正如《圣經》上提到的馬太效應:“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壓過來?!?
擁有是為了要運用,而不是囤積。不論你擁有什么,都必須妥善運用,否則就是浪費。
宇宙瞬息萬變。沒有任何事物和前一秒鐘完全相同。連我們的肉體,也不斷地以驚人的速度在改變。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加以驗證。
當一個人為了出人頭地或多賺幾個錢而奮斗時,很少有人愿意伸出援手。但是一旦他功成名就,不再需要幫助,錦上添花的人卻接踵而來。
不論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都適用物以類聚的原則。成功吸引成功,失敗招致失敗。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成功或失敗的光環像陽光一樣照著我們,使我們受惠或是受害。我們需要成功,而不要失敗。
怎樣才能做到?答案很簡單。以積極的心態,創造自己的命運,而不要在悲慘與苦難中浮沉。
你的內心擁有無窮的力量,能夠思考、鼓舞、希望、引導你追求任何人生的目標。這是我們唯一擁有的,完整且無可匹敵的權利。但是記住,我們必須善用這項權利,否則將受到嚴厲的懲罰。不論我們擁有什么——物質上、心理上或精神上,都必須好好運用,否則就會失去。
首先,明確地定義你想要達成的人生目標。然后告訴自己:“我做得到。我現在就做得到?!睌M出執行的步驟。一次進行一項,你會發現每一次成功之后,下一步就更容易;因為愈來愈多的人受到吸引,幫助你達到最后的目標。
記住,你不能停滯不前,你必須向成功邁進——否則就會淪為失敗者。成敗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做好小事——工作是否單調乏味取決于什么
哪怕是一件小事,我們都應該用心地去做。
行為本身并不能說明自身的性質,而是取決于我們行動時的精神狀態。工作是否單調乏味,往往取決于我們做它時的心境。
每一件事情對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你見過泥瓦匠嗎,他們卻在磚塊和砂漿之中看出詩意;你見過圖書管理員嗎,他們經過辛勤勞動,在整理書籍的縫隙間感覺到自己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你見過學校的老師嗎?對按部就班的教學工作,他們從未感到絲毫的厭倦,他們一見到自己的學生,就變得非常有耐心,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云外了。
如果只用別人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工作,僅用世俗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工作,工作或許沒有任何吸引力和價值可言。
從外面觀察一個大教堂的窗戶。那里面布滿了灰塵,光華已逝,只剩下單調和破敗的感覺。一旦我們跨過門檻,走進教堂,立刻可以看見絢爛的色彩、清晰的線條。陽光透過窗戶在奔騰跳躍,形成了一幅幅精彩的圖畫。
人們通常認識事物是有局限的,我們必須從內部去觀察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本質。有些工作只從表象上去看是不能認識到其意義所在的。每個人只有從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將它看作是人生的權利和榮耀,才能保持自己個性的獨立。
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小的一件事,也應該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小事情的順利完成,有利于大事情的順利達成。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才不會被輕易跌落。工作真正的能量就蘊藏在其中。
懂得感恩——如何讓你的未來和現在不一樣
一位很成功的人士曾說:“是一種感恩的心改變了我的人生。當我清楚地意識到我無任何權利要求別人時,我對周圍的點滴關懷都滿懷強烈的感恩之情。我竭力要回報他們,我竭力要讓他們快樂。結果,我不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獲幫助也更多,工作更出色。我很快地獲得公司加薪升職的機會?!?
每一份工作或每一個工作環境都無法盡善盡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存有自我成長的喜悅。如果你每天都滿懷一顆感恩的心,在生活中始終牢記“擁有一份幫助,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會收獲許多。
在生活中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把自己的心態回歸到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都視為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一次新的經驗,不要計較一時的待遇得失。一旦擁有健康的心態之后,不論做任何事都能心甘情愿、全力以赴,當機會來臨時也才會順水推舟如魚浮水。千萬不要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心存怨恨。
帶著一種從容坦然、喜悅的感恩心去工作和生活吧,你會獲取最大的快樂。
一份感恩的心情基于一種深刻的認識:國家為你提供一個和平幸福的國度,公司為你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施展才華的舞臺,父母給你來到這個世界成長和競爭的機會。你對這一切,都要心存感激,并力圖回報。
你要承擔起感恩父母養育你的責任。你要喜愛公司賦予你的工作,全心全意、不留余地為公司增加效益,完成公司分派給你的任務。同時注重提高效率,多替公司的發展規劃構思設想。
你必須一切從大局出發。當你遭遇到不公平待遇時,請相信這只是組織的暫時失誤,或是組織對你的檢測和考驗。當組織某些制度和你的基本利益沖突時,你一定要正確理解這一切,充分相信公司的“智能”和“眼光”。甚至在組織面臨暫時的經濟困難時,你也要想辦法幫助公司渡過難關而不是懦夫般地棄它而去。
家人同事和朋友是你生命舞臺中的一員,是社會的基本組成要素,你對他們的寬容和愛心也體現出你對生活的熱愛。何況,他們都是你生命中的貴人,是助你成功的最堅實的力量,對于他們的點滴幫助,你要學會說“謝謝”。沒有他們,你將孤獨無助一生。
有了付出,必有回報。當你滿懷感激,忠心地為這一切承擔責任努力工作時,你的未來就會和現在不一樣。
不要松手——美國《讀者文摘》雜志的創刊歷程
你也許有過很多夢想,卻都無法實現,為什么呢?環境不對。那就給夢想換個地方,干嘛不試試呢?
從一開始他就以為自己錯了,但他始終不肯向朋友認錯,不是因為他不想認錯,而是他覺得也許他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辦法讓開始的錯誤變成最后的正確和勝利。朋友勸他“別再癡心妄想了,快干些正經事兒吧,沒有人會花錢買你的大雜燴!”
朋友所說的大雜燴就是他的夢想。他夢想有朝一日能夠發行自己的雜志,雜志的風格定在關懷人生和弘揚人道主義以及人間親情上。他的想法很奇特,他不想發各地作者的自由來稿,而是想從別的報刊上摘選精品,然后匯編到自己的雜志里。朋友一聽這個主意就笑他太笨,聲稱別人發過的作品已有不少讀者看過,還有誰會再花錢買你的全是在別處發過的作品的雜志!他反駁朋友說:“一個人不可能瀏覽完所有的報刊,而我做的正是這樣的一件事——讓每個人都看到各地的報刊精品?!迸笥堰€是不相信并且不支持他。
他不灰心,決定將錯就錯,把別人的錯誤變成自己的正確。他找到出版社,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出版社毫不留情地否決了他的想法:“這不可行!這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我勸你還是放棄這個想法,重新找一條路吧!”
受到了一系列的打擊,他有些心灰意冷,也有些動搖:真的是錯誤的夢想嗎?但他還是對自己說:“也許現在為時尚早,但終有一日我會證明給別人看,錯誤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適當的時候,錯也會變成對的?!?
當時是1910年。后來他開始了漂泊生涯,顛沛流離間,他一直沒有泯滅被人否定的錯誤的夢想。直至有一天他遇上了他的妻子。
妻子在得知他的想法后十分贊成,鼓勵他大膽去做,不必顧慮別人的看法。于是他開始著手去做每件事,先是摘選作品,然后給潛在的訂戶發征訂單。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終于他等來了這一天,1922年,他的雜志創刊了,受歡迎的程度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連他自己都難以置信會有這么多的人認可了他的“錯誤”!他成功了,被幾個朋友和一些出版商否定的“錯誤”,最終被大眾所認同,成為正確和勝利的標志。
他叫華萊士,他創辦的雜志就是美國的《讀者文摘》。如今,這個最初錯誤的夢想至少被18種語言傳播著,全世界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讀者都可以看到它,并對它交口稱贊。
對與錯的選擇有時就是這樣的不可思議。你相信自己的堅持還是相信眾人的反對?如果握在左手里是錯的,那么為何不放到右手里呢?換一個時間和地點,或許一切會恰恰相反。而且,不論夢想在哪個手中,記住,一定不要松手。
為他人著想——可以影響別人的唯一方法
天底下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影響人,就是提出他們的需要,并且讓他們知道怎樣去獲得。假如你不愿孩子抽煙,千萬別嘮嘮叨叨說一番大道理。只要告訴他們,抽煙可能使他們進不了棒球隊,或跑不贏百米賽。
哈利·歐佛瑞在《影響人類行為》一書中寫道:
行為乃發自我們的基本欲望……不論在商場、家庭、學校或政治上。對那些自認為“說客”的人,有句話可以算是最好的建議:要首先引起別人的渴望。凡是能這么做的人,他就能左右逢源,永不寂寞。
諾瓦克先生住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有一天下班回家的時候,他看見最小的兒子吉姆躺在客廳地板上又哭又鬧。原來吉姆第二天就要上幼兒園,而他說什么也不愿意去。諾瓦克本能的反應是把孩子趕到房里,警告他最好乖乖上學去,除此以外別無選擇。但是,這時候他想到,這個方法并不是叫兒子喜歡上學的最好方法。
他想:假如我是吉姆,什么東西會吸引我到學校去呢?于是他和太太列出許多吉姆喜歡做的事,如指畫、唱歌、結交新朋友等,然后付諸行動。
“我們都到廚房的大桌子上畫畫——我太太、另一個孩子鮑勃和我,大家畫得興高采烈。果然沒多久,吉姆也來瞧熱鬧了,并且要求加入行列。‘啊,不可以,你得先到幼兒園去學怎么畫才行??!’為了激起他更大的興趣,我把剛才列在紙上的項目,逐一用他能夠了解的話去打動他——當然最后告訴他,這些東西幼兒園里都有。第二天,我起了個大早,一下樓發現吉姆坐在客廳椅子上。‘你在這里做什么?’我問。‘我等著上學去??!我不希望來不及?!胰说呐?,終于引起吉姆的渴望,這是威脅和爭論所不能達到的?!?
明天,你也許有機會要求某人做某事。記住,在你開口之前,先停下來問你自己:“我怎樣才能讓這個人想去做這件事?”
尋找契合點——夢想變成現實的路徑到底在哪里
邁特從小喜歡繪畫,他將所有業余時間都花在臨摹各種繪畫作品和習作練習上。邁特的理想是當一名畫家或者做一名設計師。可是,在他10歲時,父親做生意欠下了許多債務。于是,他剛讀完中學便得自謀生路。
不久,邁特來到一家電器制造廠工作。邁特是一名普通小工,加上年紀又小,所以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在最初工作的3年里,邁特一直繼續著自己的愛好——利用業余時間,練習繪畫技巧。第四年,邁特的命運出現了轉機。當時公司一項提案正在召集人才,邁特憑借他的繪畫才能應試。結果,他的方案從很多應試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第3名。
邁特的繪畫才能引起了主管部門的注意。他被調到銷售部,當銷售員助理。第二年,公司要開展一個大型銷售宣傳活動,邁特的才能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做的附加著漫畫、彩色插圖的戶外展板,以及帶有插圖的電器說明書,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他獲得了銷售冠軍的成績。
漸漸地,邁特將自己的專長應用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他熱愛繪畫與設計,而連著兩次的成功記錄又使他擁有了自信。他積極、快樂、努力,從工作中品嘗著成功的喜悅。
邁特將每一件工作都當作自己的愛好,并最大限度地應用自己的才能。銷售員提供銷售報表,通常只要填好銷售狀況和實際的銷售成績就可以了,但邁特做了不止這些。他買了一架照相機,將戶外展板、櫥窗和裝飾得琳瑯滿目的店面拍攝下來,與報表一起送到主管部門。
圖片一目了然,又配有準確的文字說明,邁特的這一新穎做法,給上級留下了極其難忘的印象。大家一致認為,邁特是一個很有創新精神的人。一項簡單的工作,只要經過他的手,就能變換出不同的感覺。他雖然學歷不高,但一直都能提出新的創意和吸引人的點子,而且非常努力,那么為什么不讓他從事能夠更好地施展自己才華的工作呢?就這樣,邁特很快被調往宣傳部工作,他實現了自己一直以來的理想,當了一名專職設計師。
一切付出都會有所回報!無論是為了發展自己愛好的付出,還是為了工作而進行的努力,都是在向我們的夢想靠近的行為。邁特對美術的熱愛和想做一名畫家或設計師的理想,沒有因為外部條件的變化而中止。他一直在為自己的未來做儲備,他一直在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終于,當儲備達到一定限度時,當才能在他的身體里呼喚實現它的計劃時,邁特抓住了一個常人看來極不起眼的機會,尋覓到了工作與理想的最佳結合點!
記住自己的夢想,并不斷在心里重復它,這會讓我們目標明確。如果因為種種外部條件的限制,我們不能很快實現自己的理想,那么便應在現在的工作中盡量尋找理想與現實間的契合點。就像邁特那樣,熱情地投入工作,并盡力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為自己的企業和客戶提供新穎的創意與最好的服務——如果我們能堅持不懈地這樣做,那么,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定會發現,夢想已經悄無聲息地變成了現實!
如何加薪——馬克·吐溫與6位求職青年對話錄
很多年前,一位年輕人懷揣做新聞記者的夢想來到美國西部。他到西部后人地生疏,感到十分迷茫,于是寫信給報界名人馬克·吐溫,向他請教該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不久馬克·吐溫給他回信,并在信中說:“如果你能按照我的話去做,我可以在報界為你謀得一席之地?,F在請告訴我:你想進哪家報社?這家報社在什么地方?”
年輕人接到回信后,異常興奮,連忙又寫了一封信,說明他所向往的報社名稱及其地址。同時一再向馬克·吐溫誠懇表態,表示自己愿意聽從他的指示。不久以后,這位年輕人接到了馬克·吐溫的第二封回信,信中說:
“只要你肯暫時只做工作不拿薪水,無論你到哪一家報社,人家都不會拒絕你。比如,你可以對報社的人說,你近來覺得不工作實在很無聊,極想找一份職業來充實生活,但可先不要報酬。這樣一來,無論對方現在是否迫切需要人員,都不會一口回絕你?!?
“等獲得工作的機會后,你就要主動做事,讓同事們感到他們確實需要你。然后,你再去各個地方采訪新聞,并把寫成的稿件交給編輯部。如果你所寫的稿件的確符合他們的要求,編輯自然會將其陸續發表。如此這番,長此以往,你將慢慢晉升為正式外派記者或編輯,大家也會漸漸重視你。到了這一步,你就不必擔心沒有薪水了。而同事和朋友們也必定會把你的名字與工作業績傳出去,這樣,你遲早將獲得一份薪水頗豐的工作?!?
“不久,其他報社也會爭相來聘用你。這時,你可以拿了聘書給主編先生看,告訴主編先生,其他報社要給你多少月薪。如果這里也愿意出同樣的月薪,你仍然選擇留在這里做下去。到了那時,也許其他報社還會給你提高薪水,但如果數目與這里相差不多,你最好還是繼續在老地方做?!?
讀完信后,這位青年對馬克·吐溫的方法有些懷疑,但他仍然照著去做。不久,他果然進了一家著名報社的編輯部;不出一個月,他又接到了另外一家報社的聘書;原先的報社知道后,答應給他對方所出薪水數目的2倍,于是這位青年仍然選擇留在原來的報社里做事。就這樣,他在那里繼續做了4年,在這4年中他又兩次收到其他報社的聘書,也因此漲了兩次薪水。現在,這位青年已是那家報社的主編了。
除了那位青年外,還先后有6位青年去請教過馬克·吐溫先生,獲得了同樣的指示,并按照這一指示找到了他們所向往的工作。如今美國一位名望極大的日報主編就是當年那6位青年中的一位。那位主編先生在20年前不過是一個很平常的青年,可是通過馬克·吐溫的指點,他順利進入報社,并地位日漸上升,逐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一個年輕人只要辦事認真,對自己有信心,無論到哪里都不難找到工作。而有了工作之后,也不難迅速晉升。過硬的知識和能力很重要。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具備了過人的才智,天下總有我們的用武之地。同時,不要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要在不求之中求之。只要我們充分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能,自然會受到賞識,那時我們該得的報酬一分也不會少。
成功機會——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無法成功
許多人埋頭苦干,卻不知所為何來,到頭來發現追求成功的階梯搭錯了邊,卻為時已晚。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的目標,并擬定目標的過程,澄明思慮,凝聚繼續向前的力量。
你是否有一個目標或目的?你必須有一個,因為你難以達到你并未曾有的目標,正象要你從一個從未到過的地方回來一樣。
除非你有確實、固定、清楚的目標,否則你就不會察覺到內在最大的潛能,你永遠只是“徘徊的普通人”中的一個,盡管你可以是個“有意義的特殊人物?!?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只會到達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前美國財務顧問協會的總裁劉易斯·沃克曾接受一位記者訪問有關穩健投資計劃的基礎。他們聊了一會兒后,記者問道:“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無法成功?”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標”。記者請沃克進一步解釋,他說“我在幾分鐘前就問你‘你的目標是什么?’,你說希望有一天可以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這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問題就在‘有一天’不夠明確,因為不夠明確,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買一間小屋,你必須先找出那座山,找出你想要的小屋現值,然后考慮通貨膨脹,算出5年后這棟房子值多少錢;接著你必須決定,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如果你真的這么做,你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說說,夢想就可能不會實現。夢想是愉快的,但沒有配合實際行動計劃的模糊夢想,則只是妄想而已。”
有一位妻子叫他的丈夫到商店買火腿。他買完后妻子就問他為什么不叫肉販把火腿末端切下來。丈夫反問他太太為什么要把末端切下來。她說她母親就是這么做的,這就是理由。這時岳母正好來訪,他們就問她為什么總是切下火腿的末端。母親回答說她母親也是這樣。然后母親、女兒和女婿就決定拜訪外祖母,來解決這個三代的神秘之謎,外祖母很快地回答說,她所以切下末端是因為當時的紅燒烤爐太小,無法烤出整只火腿的緣故?,F在外祖母有她行動的理由了,那你呢?
你做任何事都有你的理由嗎?在你的一生中,你有過“明確的目標嗎”?你的目標是具體、泛泛,還是長期、短期的呢?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目標必須是長期的、特定的、具體化的、遠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