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chǔ)①成針
磨針溪,在眉州②象耳山下。世傳③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④。過小溪,逢老媼(ǎo)⑤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白笑其拙。老嫗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⑥其意,還卒(zú)⑦業。
古文出處
本文出自南宋祝穆撰的《方輿勝覽》。《方輿勝覽》是一本地理類書,全書共七十卷,主要記載了南宋臨安府的名勝古跡、詩賦序記、風土習俗等內容。
祝穆,少名丙,字和甫。幼孤,與弟癸同從朱熹受業。祝穆原籍歙州(今安徽歙縣),祝家家業較大,號半州祝家。北宋末,家道中落,其父康國始遷崇安,以儒學昌盛其家。祝穆隱居不仕,著有《方輿勝覽》《事文類聚》等。
字詞注釋
①鐵杵:鐵棍,鐵棒。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②眉州:地名,今四川眉山一帶。③世傳:世世代代相傳。④去:離開。⑤媼:對老年婦女的尊稱。⑥感:被……感動。⑦卒:完畢,結束。
古文翻譯
磨針溪是在眉州的象耳山腳下。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學業,就放棄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便問她在干什么。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笑她笨。老婦人說:“功夫到了,鐵棒自然能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便回去完成了學業。
古文賞析
李白在讀書期間放棄學業。在離開的路上,他目睹了在溪邊磨鐵棒做針的老婦人,為老婦人的精神所感動,于是就返回山上完成了學業。一個留心觀察的人,總能從一些人、一些事中悟出一些道理。李白就從老婦人身上悟出了:只要有毅力,就一定能完成學業。不僅學習是這樣,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有毅力、有行動必定能做成大事。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積累拓展
李白自幼聰慧過人。一天,一位客人來拜訪李白的父親。恰巧,李白的父親不在家。客人有些失望,正準備離開。李白看在眼里,就走到客人身旁說:“伯伯,您先別急著走,一路趕來您一定有些累了吧,坐下來歇歇腳吧。說不定,待會兒我父親就回來了呢!”李白的熱情與體貼,讓客人感到很舒服。客人就高興地坐了下來。
李白問道:“請問伯伯尊姓大名。如果今天我父親不回家,我可以把您的姓名告訴他。”
客人早就聽說李白聰慧過人,就想借此機會試試李白的才華。客人回答李白:“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鳥落山頭不見腳’。”李白略微一想,心中便有了答案。“猜出來了,猜出來了,等父親一回來,我就告訴他您來過了。”李白胸有成竹地答道。客人問道:“那我的名字叫什么呢?”
李白從容地答道:“‘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單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鳥落山頭不見腳’,就是‘島’字。您叫俞島!”
客人聽了,贊不絕口:“奇才,奇才啊!”
牛刀小試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1)未成,棄去。(________)
(2)欲作針。(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還卒業。(________)(________)
2.鐵杵磨針的故事后來演變成一句俗語: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