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②觸③株,折④頸而死。因⑤釋⑥其耒⑦而守株,冀⑧復⑨得⑩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古文出處
本文出自《韓非子·五蠹》。《五蠹》是戰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創作的一篇文章。《五蠹》全文近4700字,是先秦說理文進一步發展的作品,可以反映出韓非子文章的特點。作者舉出了大量的事實,于對比中指出古今社會的巨大差異,論據充分,詞鋒銳利,推理事實切中要點。
韓非子(約前280—前233),即韓非,戰國末期韓國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著有《韓非子》一書?!俄n非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流傳至今,如《扁鵲見蔡桓公》《鄭人買履》《濫竽充數》等。
字詞注釋
①株:樹樁。②走:跑。③觸:撞到。④折:折斷。⑤因:于是,就。⑥釋:放,放下。⑦耒:一種農具。⑧冀:希望。⑨復:又,再。⑩得:得到。?身:自己。?為:被,表被動。
古文翻譯
宋國有個種地的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他反而被宋人所恥笑。
古文賞析
故事中的宋人因為一次意外的機會,撿到了一只兔子,便放下農具,再無心干活,天天守著樹樁等著兔子送上門來,是個希望不勞而獲的懶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我們絕對不可以把偶然的一次幸運當作常見的現象,否則會一事無成,虛度光陰。幸福美滿的生活得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積累拓展
除了《守株待兔》,《韓非子》里面還記載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下面要講的曾子殺豬就出自《韓非子》。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春秋末期很有名的思想家。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兒子很想跟去。但曾子的妻子不想讓兒子去,她就對兒子說:“你在家里玩,別跟著我。等我回來,就殺豬給你吃?!眱鹤右宦牼筒辉倮p著母親了。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動手抓豬,準備殺豬。
妻子見了,連忙阻止道:“我不過是哄哄兒子,你何必當真。”曾子說:“你把自己說過的話當作是哄孩子玩,可兒子對你說的話卻是深信不疑的。如果今天你不信守承諾,以后兒子就不會再相信你了。不僅如此,今后兒子也會像你一樣哄騙你、哄騙別人。你今天說出去的話如果不做到,將會耽誤兒子一生啊!”
于是,曾子就殺了豬,煮了肉,讓兒子吃上了豬肉。
牛刀小試
1.“守株待兔”與下列成語不同類的是( )。
A.緣木求魚B.揠苗助長
C.刻舟求劍D.愚公移山
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昨天,我撿到一只死兔子。今天,我再等,還會撿到一只死兔子的。( )
(2)天上不會掉餡兒餅。如果有誰相信可以不勞而獲,那只是自欺欺人。幸福的生活得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