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①,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②日始出時去③人近,而日中④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⑤日中則如盤盂(yú)⑥,此不為⑦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⑧,及其日中如探湯⑨,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⑩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古文出處
本文出自《列子·湯問》。《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御寇所著,書中保存了許多先秦時期優秀的寓言故事和民間故事。
列御寇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清靜無為,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字詞注釋
①辯斗:辯論,爭論。②以:以為,認為。③去:距離。④日中:正午。⑤及:到,至。⑥盤盂: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⑦為:是。⑧滄滄涼涼:清涼,略帶寒意。滄滄,陰涼的樣子。⑨探湯:把手伸向熱水里。湯,熱水。⑩決:決斷,判定,判斷。?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知識淵博呢?孰,誰。為,同“謂”,說,認為。汝,你。知,同“智”,智慧。
古文翻譯
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一個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一個孩子卻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
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時候就感覺熱,而遠的時候就覺得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之后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古文賞析
本文講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就“太陽離人遠近的問題”展開爭辯的故事。他們分別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所得和感覺到的,陳述了自己的觀點。一個孩子認為早晨太陽離人近,中午太陽離人遠,因為早晨的太陽大,中午的太陽小;另一個孩子認為早晨太陽離人遠,中午太陽離人近,因為早晨太陽升起時,感覺比較涼爽,到了中午就感覺很熱。兩個孩子爭論不休,都認為自己有理,就連孔子這樣學識淵博的人也判斷不出誰對誰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平時注意觀察、用心體會、勤于思考、大膽猜測,就算是孩子也會有了不起的發現。有時孩子知道的并不比大人少,甚至不亞于大學問家。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學問是無止境的,就連知識淵博的孔子也有答不出的問題。
積累拓展
列子心胸寬廣,無論貧窮還是富裕,他始終初心不改;無論受寵還是受辱,他都不放在心上。
列子家里很窮,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由于營養不良,列子看上去面黃肌瘦的。有人勸鄭國的宰相子陽幫助列子改善一下生活,讓天下人知道當朝宰相是欣賞有才能的人的。后來,子陽送來了十車糧食給列子。列子連連感謝子陽,但卻沒有收下一粒糧食。妻子責怪列子:“我聽說有辦法的人,是能讓自己的妻子、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快樂生活的。現在我卻常常挨餓。宰相送來糧食,你卻不要,這苦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呀!”列子笑了笑,說:“子陽不是真的欣賞我,他是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的。以后,他也會聽了別人的話定我的罪,所以我不能收他的糧食。”一年后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他的部下很多被殺,還有很多人受到株連,然而列子卻毫發無損。
牛刀小試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1)兩小兒辯斗。(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________)
(3)及其日中如探湯。(________)
(4)孔子不能決也。(________)
2.兩個小孩對太陽的遠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們各自堅持自己的看法,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