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①聰惠②。孔君平詣(yì)③其父。父不在,乃④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⑤兒曰⑥:“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⑦聞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古文出處
本文出自《世說新語》。
字詞注釋
①甚:很。②惠:同“慧”,聰慧。③詣:拜訪。④乃:就,于是。⑤示:給……看。⑥曰:說。⑦未:沒有。
古文翻譯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孩子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古文賞析
這個故事最有趣的是孔君平與楊氏之子的對話。孔君平指著楊梅,故意拿楊氏之子的姓開玩笑:“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之子就順著孔君平的話題,也拿孔君平的姓開了個玩笑。然而,楊氏之子的玩笑開得更有水平,不是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樣的玩笑不僅有禮貌,還讓孔君平無話好說。因為如果孔君平硬要說楊梅是楊氏之子家的水果,那么孔雀就是他孔君平家的鳥了。
積累拓展
《三國演義》中也有一個聰明的“楊氏之子”,就是楊修,他曾擔任曹操的主簿,不過他卻因“聰明過頭”被曹操殺害。
話說,曹操在平定漢中時,屢戰屢敗,想收兵,又怕敵軍嘲笑。正在曹操猶豫不決之時,一個士兵給他端來了一碗雞湯,曹操看見碗里的雞肋骨,陷入沉思。這時,又有一個士兵來到帳前,請示夜間用什么口令,曹操說:“雞肋!”聰明的楊修一聽口令是雞肋,就叫將士們收拾行裝,準備退兵。將士們很疑惑:“楊主簿怎么知道魏王要退兵的?”
楊修說:“從今天晚上的口令,就可以看出魏王已經決定退兵。雞肋,吃起來沒有味道,丟了又可惜。如今我們進攻打不了勝仗,退兵人家又要笑話我們。與其在這兒再待下去,還不如早點回去。魏王退兵就在這幾天,所以我們早點收拾行裝,免得到時手忙腳亂的。”
楊修猜到了曹操的心事,可并不了解曹操的為人。其實曹操早就嫉恨楊修恃才傲物。于是,曹操借著這個機會,以擾亂軍心定罪,殺了楊修。楊修死時年僅四十五歲。
牛刀小試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夫子:_________________
禽: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擇停頓恰當的句子,畫“√”。
(1)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