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陳平多謀
- 谷園講通鑒:西漢興衰史
- 谷園
- 5803字
- 2021-03-31 15:35:17
上回講到,公元前190年,丞相曹參死了,按照之前劉邦的遺囑,新換上兩個人,一起當丞相:一個是右丞相王陵,另一個是左丞相陳平。轉過年來,還是按照劉邦的意思,大將周勃被任命為太尉——管軍事的最高長官。丞相是管政務的。這樣軍政兩大塊,都有人給盯起來了,三個人,三駕馬車。
再轉過年來,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劉盈駕崩,呂太后臨朝稱制。這時的呂太后,丈夫沒了,兒子也沒了,稍后女兒也死了,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只好把全部情感都轉到自己娘家的兄弟子侄們身上。她要提高娘家人的權勢,想立呂家人為王。于是,她把丞相和其他重臣都叫來,商量這個事應該怎么辦。
她對右丞相王陵一說,王陵立馬煩了,他又實又直:太后啊,不行。
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史記·呂太后本紀》
高祖臨死前,召集文武百官,殺了一匹白馬,歃血盟誓:從今以后,凡不是劉家子孫而敢稱王的,你們一定要齊心協力,舉天下之兵一起滅了他!
這個,我們都跟著發過誓的。高祖才去世幾年啊,您就要立呂家人為王,這不行。
呂太后很不高興:行啦,行啦,你甭說了!陳平、周勃,你倆說說,立呂家人為王,行不行?
陳平、周勃異口同聲:太行了,太后啊,以前是高祖坐天下,他姓劉,封劉姓為王;現在,坐天下的是您,您姓呂啊,封呂姓為王,天經地義,這太正常了。我們舉雙手贊成。
呂太后樂了:陳平、周勃,先帝沒看錯你們,明事理。好,少數服從多數,這事就這么定了。
從皇宮出來之后,王陵氣壞了,氣呼呼地把陳平、周勃拉到一邊:你倆怎么回事?兩個軟骨頭、哈巴狗,就知道討好你們的女主子,置當年跟先帝的誓言于不顧,將來你們有何面目見先帝于地下啊?
王陵把這兩人給罵樂了:王公啊王公,別著急,您聽我們說。
于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后,君亦不如臣。——《史記·呂太后本紀》
今天您的表現了不起,剛直不阿,頂撞太后,厲害,我們服氣,不如您有勇氣。可是,將來有一天,到了要保全劉家的社稷江山的關鍵時刻,您可能就不如我們了。信不信?
王陵直撇嘴。不過幾年后,真就是靠著陳平、周勃保住了劉姓江山。怎么保住的呢?先放放,下下回再說。這里,先回顧一下陳平、周勃以前的故事。
先說陳平。陳平也是社會底層出身,魏國人,從小父母雙亡,被哥哥拉扯長大的。他哥哥太好了,非常疼他,家里三十畝地都是哥哥自己種,一點活兒也不讓他干。那陳平干嗎呢?在外游學。
陳平長得一表人才,高大英俊,白白胖胖的。有人問:陳平啊,你們家這么窮,你怎么長得這么好呢?好東西是不是都讓你給吃了?
陳平還沒接話,他嫂子就在旁邊開腔了:喲,可不是嗎?整天光吃不干,有這么個小叔子,我可真是倒了八輩子霉了。
他哥一下子就煩了:怎么能這么說咱兄弟呢?
兩口子大吵一架,最后,他哥竟然把他嫂子給休了,又娶了一個新嫂子。這個嫂子不嫌棄陳平了,兩人相處得不錯。
陳平長大成人了,老是一點活兒不干也不行啊,干什么呢?他幫人家忙活白事,就是跟著操辦喪事。他干得挺賣力,每天都早去晚回的。有一次,有個土豪張負就看上陳平了:這小子行,我那個奇葩孫女要是嫁給這小子,應當不錯。
為什么說張負的這個孫女奇葩呢?《史記》是這樣講的:
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史記·陳丞相世家》
張負的孫女此前接連嫁了五任丈夫,嫁給誰,誰就會死。這第五個娶她的,膽子已經大過天了,然后,再沒有第六個敢娶她的了。
可是,陳平不信這個邪,他想娶,為什么?因為這個張負實在太有錢了。所以,當土豪張負走過來跟陳平搭訕時,陳平怦然心動,立即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跟張負暢聊一番。
張負很滿意:陳平啊,這樣,今天我正好沒什么事,到你家里坐坐怎么樣,歡迎嗎?
陳平心頭一緊:噢,看來這老頭是真看上我了。這是要“相家庭”,也就是結婚前到對方家里先看看。可是,我們家那么窮,他肯定看不上啊!不管了,愛怎么著怎么著吧。于是,他說:好啊,老先生,我當然歡迎您,我前面帶路,您隨我來。
結果,張負到陳平家里一看:哎喲,真是太寒酸了。
家乃負郭窮巷,以弊席為門。——《史記·陳丞相世家》
陳平住在老城區的貧民區特別偏的那么個地方,小茅草房連門都沒有,只掛一張破草席當門簾。
不過,這位張負很有見識,他注意到,門外多有長者車轍。——《史記·陳丞相世家》
陳平家門口有很多車轍印,說明陳平家經常有厲害的人物來造訪。
張負:行了,陳平啊,我就不進屋了,改天咱們再聊。
張負回到家里,把兒子叫到跟前:我孫女有主了,孫女婿我給找好了。
兒子:那太好了,您這是相上哪家公子了?
張負:陳平,就是哪兒哪兒的那個陳平,你認識嗎?就嫁給他吧。
張負兒子一撇嘴:爹啊,我當是誰呢,咱家閨女現在這個情況,確實不好嫁,可也不至于嫁給陳平啊!那小子不老實種地,每天東游西逛的,誰家有白事,就跟著混個吃喝,根本養不了家,整個縣城沒人瞧得上他。
張負把臉一沉:沒見識!像陳平這種一表人才的人,怎么可能一輩子貧賤呢?說人不可貌相,那都是特例,絕大多數人的福分都能從面上看出來。陳平以后肯定能發達。這事就這么定了。
張負兒子沒辦法,只好答應。然后,張負找來媒人,安排結婚的事。可是,陳平家根本拿不出彩禮來,太窮了。怎么辦呢?陳平只好來找張負幫忙。
張負二話沒說,拿出一箱子錢給了陳平:孫女婿啊,這些錢夠嗎?你小子得把我孫女這婚禮辦得漂漂亮亮的。這錢以后可以慢慢還。
回過頭來,張負又囑咐孫女:
毋以貧故,事人不謹。——《史記·陳丞相世家》
成親之后,不要因為婆家窮,就看不起人家,就怠慢丈夫和兄嫂,要事兄如父、事嫂如母。
從此,陳平有這個丈人家支持著,慢慢就發達起來了。
有一次,村里舉行社祭,就是祭祀土地神。這個習俗挺好的,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有那么一個固定的日子叫社日,專門祭祀土地神。
怎么祭祀土地神呢?大致就是全村一起湊份子,買頭牛宰了獻給土地神,搞這么一個儀式。等儀式完了,那頭牛,土地神也吃不了,應當就是直接把它放到鍋里燉了,全村人一起大吃大喝一通,最后“家家扶得醉人歸”。
不過,陳平那會兒,應當是直接把牛肉給分了,各回各家去吃。這可是個細致活,誰家分多分少的,很容易產生矛盾。陳平擔任社宰,主持這個事。他分肉分得很合理,誰家也不吃虧,誰家也不占便宜。父老鄉親都很滿意:陳平這個社宰干得真不錯,明年還讓你干。
陳平也很得意: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史記·陳丞相世家》
別說讓我當社宰,宰這塊肉,咱能把它分好了,把大家伙都打發得很高興,就是讓我當宰相,宰制天下,也照樣能把全天下的人都打發高興嘍!
現代史學大家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里講,宰相(秦漢時稱為“丞相”)這個官職,最早真就是由類似社宰這樣負責祭祀的家臣演變來的。宰相的“宰”字,原本就是宰殺祭祀牲畜的這個“宰”。
估計當時的陳平也就隨口一吹,他絕對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真就成了宰相,而且是史上最著名的宰相之一。
不久陳勝、吳廣起義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出了陳平的心聲。他立即加入了這場起義的洪流,先是投到魏王魏咎手下,被封為太仆,很受魏咎器重。可是,有些同事看他不順眼,在魏咎面前總說他壞話,最后混不下去了,他就改投了項羽。
他跟著項羽一路打到咸陽,分封天下之后,他又跟著項羽回到彭城,一路做到了都尉,類似軍長一級的職務,中間還平定了一次項羽手下的叛亂,應該說混得還不錯。可是,后來因為一件事,陳平怕被整,就又跑了。
這回很狼狽,他只背著把大寶劍,一個人跑了。坐船渡河時,船夫見他氣宇不凡,不是大官就是大款,包里肯定有不少錢,而且又是孤身一人,就起了歹心,琢磨著把陳平弄水里淹死。陳平非常聰明,他看出船夫眼神不對,怎么辦呢?要在地面上,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在船上,根本對付不了人家,也跑不了。得了,他三下兩下把身上衣服都給脫了,往船上一扔,只剩下一個褲衩:船夫大哥啊,我這閑著也是閑著,我幫你劃船吧,跟你學學。
船夫一看陳平都脫光了,身上也沒錢啊,要有金銀財寶,往船上一扔會有響聲。于是,陳平便躲過了這次殺身之禍。最后,他跑到修武,投了漢軍,并且得到一個叫魏無知的漢軍將領的賞識。魏無知把他引薦給了劉邦。
當時,劉邦一共接見了七個人,還在一起吃了一頓飯,吃完之后便說:各位先回去休息吧。
陳平一看,這就完了啊?好不容易見到劉邦,三句話也沒說就完事了,這哪兒行啊,不能就這么回去。
他走在最后邊,等別人都出去了,他轉過身來說:啟稟大王,我有要事稟報,必須今天說清楚,我不能走。
于是,他們倆聊了起來,這一聊就剎不住了。最后,劉邦看中了陳平:好了,你叫陳平是吧?你之前在項羽那邊是什么職位?
陳平:那時我是都尉。
劉邦:好,在我這兒,也讓你做都尉。
一下子,陳平再次崛起,成了漢軍的都尉,而且不是一般的都尉。
是日乃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史記·陳丞相世家》
參乘就是跟劉邦乘一輛戰車的貼身保鏢。典護軍,就是領導護軍。護軍一方面保衛首領安全,另一方面秘密監控所有軍中將領,別有叛國投敵什么的。所以,以后搞離間計之類,都是陳平負責。
這么重要的職位,怎么能給這個半道上從項羽那邊跑來的逃兵呢?這小子要是個刺客怎么辦?即便他不是刺客,他有什么資格來監視那些元老、大將呢?
劉邦手下的將領們炸鍋了,全都反對。劉邦把眼一瞪:老子樂意!這下,大家也都沒了脾氣。
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周勃、灌嬰等幾個人又來找劉邦:我們找您,還是想說說陳平那小子。您別看他長得好,可他心眼不行。我們聽說了,他在家的時候,作風不好;而且,現在將領們都受他監視,他就趁機受賄斂財,誰給他送的錢多,他就替誰說好話;誰送的錢少,他就給誰穿小鞋。您趕緊查查他吧。您說,他這種人,“事魏魏不容,歸楚楚不中”,您怎么還信任他呢?
這回,劉邦聽完就把魏無知給叫來了:老魏啊,你推薦的這個陳平到底靠不靠譜啊?怎么還有那么多亂七八糟的事呢?
魏無知不慌不忙:您現在是問我陳平的品行怎么樣,是吧?這個我說不好。我之前向您舉薦陳平,是沖著陳平的才能,他的才能我絕對敢打包票。您現在跟項羽大戰,缺什么人啊?缺有才能的人。我現在給您推薦個圣人,品行好得不得了,有用嗎?
他幾句話就把劉邦給噎回去了。
劉邦直接找陳平:陳平啊,我不是不信任你,問題是,很多人都來反映你的問題,你最好給我個說法。
陳平一笑:您這么開誠布公,我非常感謝。我離開魏、楚,是因為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所以來投奔您。然后,我確實收了將領們送我的錢,因為,我空手來的,一分錢沒帶,沒錢我怎么辦事啊?怎么搞定各種人?怎么施展我的才能?您要是不信任我,錢,我收的,一分不少都給您拿回來,我辭職回家。
劉邦大笑:好了,甭說了,我懂了。你說你是真不嫌麻煩,他們能給你多少啊,以后花錢找我,要多少給多少。
劉邦說到做到。陳平離間范增時,劉邦給他很多黃金,隨便花。接下來的幾年,滅項羽、抓韓信、打匈奴、打陳豨、打黥布,陳平一直都是劉邦的心腹和最重要的謀臣,給劉邦六出奇計,都是決定生死的大問題。
劉邦對陳平也絕對夠好。打匈奴回來時,路過曲逆縣,劉邦不禁感慨:
壯哉縣!吾行天下,獨見洛陽與是耳。——《史記·陳丞相世家》
好壯觀的一個縣城,我走遍天下,也就洛陽有這個規模。于是,劉邦讓御史去查這個縣的戶口有多少。
御史:回稟陛下,這個曲逆縣秦時有三萬多戶,現在經過戰亂,有五千戶。
劉邦:好,陳平,這地方歸你了!你就是曲逆侯。以前給你封的那一片太小了,不過,那一片還保留。
之前,劉邦給陳平封的是戶牖侯,封地就是陳平老家那一片。陳平還推辭了一番:陛下,這功勞不在我,您不用封我。
劉邦:何出此言啊?你給我出了這么多奇計,立了這么多功,怎么還這樣講呢?
陳平:陛下,是這樣,這一切都是因為魏無知對我的舉薦,要沒有他的舉薦,哪有我的今天啊?
劉邦大悅:好,我就喜歡你這點——不忘本。來人,把魏無知叫來,重賞。
陳平與劉邦君臣之間的最后一段故事,也挺有意思的。
劉邦去世前聽說,他那個最親密的發小燕王盧綰謀反了,于是,他就派大將樊噲帶兵去打。樊噲前腳剛走,就有人到劉邦面前告狀:陛下,我聽說樊噲已經答應呂后,哪天您要是撒手而去了,他就發兵滅了小趙王如意。
劉邦當時已經病得很重,躺在床上起不來,腦子也不大轉了,立馬怒了:陳平,你去把周勃叫來,你倆馬上去追樊噲,周勃接管軍隊去打盧綰,你把樊噲拿下直接就地正法!把他的腦袋給我帶回來。
陳平和周勃不敢怠慢,帶了點親兵,立即去追樊噲。路上,兩人商量:樊噲跟陛下那不是一般關系,是連襟啊,樊噲的老婆呂媭是呂后的親妹妹,現在陛下在氣頭上要殺樊噲,哪天回過神兒來,后悔了,還不把氣撒在咱們身上啊?不行,這事不能魯莽。
于是,他們想了個辦法。在距離樊噲大軍不遠的地方,他們停下了,派了個親兵,拿著符節去找樊噲:陛下派曲逆侯陳平帶我們過來,說要搞個筑壇祭祀的儀式,給大軍送行。后面,我們已經筑好壇了,您得回去參加儀式。
樊噲也沒多想,帶了兩個人來迎陳平,結果,剛一到就被抓了起來。陳平沒把樊噲就地正法,而是把他裝進囚車,要押回長安,讓劉邦自己發落。如果,劉邦自己殺了樊噲,哪天劉邦再后悔,跟他倆也沒關系了。
周勃接管大軍,去打盧綰。陳平押著樊噲回長安,半路上,聽說劉邦駕崩了。陳平心想:壞了,現在呂后一個人說了算,我把她妹夫抓了,而且,罪名就是因為她想讓樊噲殺小趙王。我這不是正好撞在槍口上嗎?呂后這個女人心狠手辣,而且最看重娘家人,說殺死我就得殺死我啊!這可怎么辦?
事不宜遲,他立即交代手下:我有急事,要馬上回長安。你們在后面照顧好樊將軍,注意啊,一定要照顧好。然后,他自己快馬加鞭,使勁兒往長安趕。
他快到長安時,迎面正好遇到呂后派來的使者:陳大人,太巧了,沒想到在這遇見您了,太后有旨,您不用回長安了,直接去滎陽鎮守。
陳平一聽這個,更害怕了,恭恭敬敬地說:微臣接旨。
等到使者離開,他一刻不停地趕往長安。到了長安,家也沒回,他直接就進了皇宮,來吊唁劉邦,在劉邦的靈前哭得死去活來。他親爹死時他都沒哭成這樣,所以把呂后感動得一塌糊涂。
陳平對呂后說:太后啊,我太難過了,真恨不得陪先帝一起去了,所以,我哪兒也不想去,我不想去滎陽,我一定要守在您這一家人身邊,給您端茶倒水,效犬馬之勞。
呂后一看這個陳平真是貼己的人,就讓陳平留下來,做漢惠帝的老師。
隨后,樊噲也回來了,官復原職,呂媭也無話可說。陳平安然度過了這次生死危機。
再后來,就跟開頭說的那段接上了,陳平跟王陵吹牛,今日面折廷爭我不如你,可是,將來“全社稷,定劉氏之后”,得靠我和周勃。
那么,陳平、周勃是不是吹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