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自愛與自私
- 愛到極致是放手(全新修訂版)
- 張德芬
- 2164字
- 2021-04-08 15:04:25
很多人搞不清楚自愛和自私的差別。其實,真正愛自己的人是一點都不會自私的。一個人之所以什么都先想到自己,是因為他自己家里沒有人在,那個“核心人物”——我,老是跑到別人家去討愛、討東西。
說實在的,以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有什么外在的東西是非要不可、沒有會死的?基本沒有。但是自私的人不顧一切,凡事只想到自己。為什么?因為他內(nèi)在匱乏。就像一個永遠也吃不飽的人一樣,因為心里匱乏、饑餓,所以你給他再多的食物,他也不滿足。
內(nèi)在的匱乏誰能幫你滿足?永遠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我們自己。所以,如果你真的愛自己,隨時隨地都在心里陪伴自己,給自己關(guān)愛,你會是一個非常歸于中心的人。這樣的人,不急不躁,不會去和別人爭名奪利,更不會像個乞丐一樣去跟所有的人乞討愛、肯定和關(guān)懷。
我有些條件很好的單身朋友一直找不到對象。仔細檢視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無可救藥的自我感覺過于良好的人。為什么他們會給別人自我感覺過于良好的感受?因為你和他們接觸幾分鐘之后,他們的所言所行就開始不斷地為自己鼓掌,不是炫耀自己的功績、優(yōu)點、榮耀,就是自顧自地說他們感興趣,可是對別人一點意義都沒有的無聊事情。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們的自我內(nèi)在感覺不良好,所以需要一直爭取外界的注意力和肯定,這還不夠,自己還得不斷地夸獎自己,這些人的內(nèi)心匱乏得可憐。他們和朋友在一起,對朋友說的東西一點都不感興趣,只是關(guān)心自己的事。如果你告訴他們最近你去哪個國家旅行的有趣見聞,他等到你稍微喘息一下的時候,就會立刻插話告訴你,他去別的國家更有趣的事或是發(fā)生的類似但更精彩的事。
他們就像沒有意識的機器人,在朋友聚會的場合里,自顧自地說自己的事情。別人說什么,他都要把話題拉回到自己身上。這樣的人是愛自己的嗎?我要說,正是他們太不愛自己,所以才要不斷地在外界乞討注意力和關(guān)愛,這樣的人,能夠吸引到什么樣的異性呢?一定是跟他們條件不對等的異性。而這樣的人,他們又是看不上的。所以,他們明明條件非常好,卻找不到對象。
到底如何愛自己呢?我寫了那么多本書,都是在談我們和自己的關(guān)系。想要愛自己,首先就要建立起和自己的關(guān)系。我們和所有的人、事、物,包括父母、孩子、愛人、事業(yè)、金錢、健康等都有一個關(guān)系。我們也都知道,要想幸福、健康、快樂,我們需要去經(jīng)營所有層面的關(guān)系。可是我們最常忽略的,就是跟自己的關(guān)系。我們的眼光總是向外去看外面的人、事、物,卻很少回來看自己。
原因就在于:在小時候,我們學會了除自己外,沒有人會照顧我們內(nèi)在最深的需求。我們成為自己內(nèi)在受驚小孩兒的警戒保護者,將注意力和覺知放在外在世界,學習控制與操縱周遭事物,盡一切力量保持自身的安全——不讓自己感受痛苦、失望和失落。所以我們采取很多不當?shù)姆磸椥袨椋瑐e人,更傷害了自己。[1]所以,靈性修煉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觀察,不斷地回頭審視自己,始終把一部分注意力留在自己身上,回到自己的內(nèi)心。這樣你就會感到扎實、安穩(wěn),歸于自己的中心。這樣的人,不需要一直去表達自己、贊美自己,去爭取別人的認同,也不需要跟別人去爭奪什么,因為他有足夠的自信和安全感,知道該屬于他的,誰也搶不走。
這種感受,是需要一個過程慢慢培養(yǎng)才能夠達到的。我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很愛現(xiàn)的人,由于自己條件好,又不懂得收斂,所以很惹人討厭。靈修之后,我慢慢內(nèi)斂,開始關(guān)注自己、愛自己。現(xiàn)在和朋友聚會的場合,我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地滔滔不絕、為自己歌功頌德,或是說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話。我也會注意把說話的機會讓給別人,讓伶牙俐齒的自己有更多休息的機會。
另外就是,我在《重遇未知的自己:愛上生命中的不完美》里和大家分享的:當你有更多的能力、覺知和時間回觀自己時,你會看到自己很不想承認的那些陰影、陰暗面,而這是最關(guān)鍵的時刻。你一定要拿出最大的包容和耐心,接納自己一切的不完美。看到“我是一個會嫉妒的人”時,就對自己說:“哦,我是個會嫉妒的人,好的,我接受它。下次看到別人嫉妒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就這樣一點一點地去看,一點一點地去接納,你就會真正地愛上自己,和自己和睦相處。
最后,我和大家分享《西藏生死書》的作者索甲仁波切寫的一段話,非常發(fā)人深省:
也許我們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我們相信自己有一個獨立的、特殊的、個別的身份,但如果我們勇于面對它,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身份是由一連串永無止境的元素支撐起來的:我們的姓名、我們的“傳記”,我們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們的安全感就建立在這些脆弱而短暫的支持之上。當這些完全被拿走的時候,我們還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嗎?
如果沒有這些熟悉的支撐,我們面對的,將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個我們不認識的人,一個令我們焦躁的陌生人,我們一直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卻從來不想真正面對他。我們總是以無聊或瑣碎的喧鬧和活動來填滿每一個時刻,以保證不會單獨面對這位陌生人。
你和自己是陌生人嗎?趕快和他建立一個關(guān)系,慢慢愛上他吧!
德芬心語
我們每個人好不容易弄了張門票(人身)來到這個地球樂園玩耍,我的個性是不甘愿玩玩咖啡杯和旋轉(zhuǎn)木馬這些玩意兒的,我要刺激的,像云霄飛車、海盜船、墜樓之類的。所以,當我在云霄飛車上尖叫的時候,請不要同情我,這是我排隊等了好久才坐到的。
注釋:
[1]這段話引自克里希那南達、阿曼娜合著的《擁抱你的內(nèi)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