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和家長認為,作文是小學中、高年級和中學生的事情,因而忽視孩子童年說寫的起步訓練。在孩子童年家庭教育或低年級學生教學中,由于只重視字音詞句的教學,忽視了寫話教學,使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因而造成小學中年級和中學生作文教學因缺乏應有的基礎而增加難度,致使自主創新作文能力差,甚至一部分學生到中學時,還不知寫什么,怎樣寫。
心理學實驗表明,兒童作文能力是否順利發展,與低年級教師或家長是否重視孩子說話、寫話訓練有密切聯系。孩子的童年已經有了一定的口頭語言基礎。他們所學的字詞在寫話中基本夠用,并在多種形式的練習中,逐步建立了句子的概念。他們已感覺到要把話寫清楚,寫完整,寫連貫。因此,他們寫話的積極性很高。
觀察圖畫是感知畫面形象,獲取說話材料;思考是接受畫面形象,并將其經過內化轉換為語言信息的過程;說話、寫話是觀察和思維綜合化的語言外現??梢?,從看到想、說寫結合合乎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就說寫的相互關系來說,口頭語言發展能促進書面語言的發展,而書面語言的發展又能夠為口頭語言得以豐富和完善。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材看圖寫話訓練圖畫有以下特點:一、圖意明確,構圖富有童趣;二、畫面聯系多,便于學生直接獲取說話材料,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觀察、思考,找到說話的依據;三、畫面所反映的事物接近學生的實際。學生看了易產生真實感和親切感。據此,根據小學生身心和語言發展規律及其小學語文教材圖畫特點,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創新教育為出發點,上好低年級說寫訓練課,作為家長也要配合教師搞好孩子的寫話訓練架起說與寫之間的橋梁,為小學中高年級和中學生的作文教學做好準備,減少難度,必將有利于提高中小學作文教學質量。
本章筆者重點談一下看圖說話、寫話教學的一般程序
一、激發動機,揭示目標。
興趣是入門的向導。孩子有了濃厚的興趣,練習說話、寫話便成為迫切的要求。因此,寫話教學要結合訓練目標精心設計,通過電教媒體手段或采用談話、聽故事、猜謎語、看插圖、朗誦等形式,出示而導入。
二、指導看圖,獲取材料。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感知事物主要是通過視覺器官來實現的,人腦信息的 70%--80%是靠眼睛看世界獲取的,觀察越仔細,語言就越豐富。指導孩子寫話,不應忽略對孩子觀察能力的培養,從圖畫入手,在學習怎樣觀察的前提下,解決好說寫的內容,使孩子真正感到有話要說,有話可寫。
有序觀察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或方法整體感知圖畫,識別主要內容,把握中心。有序觀察是訓練孩子抽象思維,也是保證孩子學會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如何寫的前提。觀察動物,引導孩子由靜到分步觀察“先……接著……最后……“等句式串連,說清過程;觀察靜物,如文具盒、花壇等,則教會孩子正確使用方位詞;觀察人或事,引導由景到人,按“總--分--總“的順序觀察。
觀察單幅圖要在掌握觀察順序看懂圖上畫了些什么的基礎上,分清主要畫的是什么,并想想它的前因后果,補充與圖畫相關的內容。也可以變一幅圖為多幅圖,如《送傘》可以變為三幅圖: A、夕陽、燕子、教師; B、烏云、教師; C、小學生、傘、老爺爺。這樣一步一步地按照順序觀察,降低難度。觀察多幅圖,要一幅幅地觀察,再注意幾幅圖彼此之間的聯系,弄清它們共同反映的是什么。
系統觀察是孩子全面感知圖畫內容的過程??梢試@:有幾幅圖?畫了幾個人?在干什么?是靜的還是動的?有哪些景物?等等,引導孩子多方位、多側面地搞清背景、細節在圖中的作用。一般來說,圖上的事物,無論主次都有其作用。它們有的點明時間、地點,有的烘托環境、氣氛,有的襯托主體事物,準確反映事物間的聯系等等。這些情況都要引導孩子仔細地、全面地觀察。
細致觀察是引導孩子準確把握圖畫所描述的主要內容,確保說、寫有中心的環節。要求孩子在全面、系統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弄清圖畫各部分之間或圖與圖之間的聯系:或主次相依,或人景互襯,互物景互托。教師要引導孩子找準聯系點,搞清所反映的內容的實質。自然界中的人、事、物、景,千差萬別,各有特征??次?,抓外形特征;看景,抓季節特征;看事既要看清表面意思,又要想象畫外之音和畫內深情。
對于有一定觀察能力的孩子,要鼓勵他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或身邊的事物,通過比較、抓特征,加深對圖畫主題的理解和體會。如把雞鴨兩種動物進行比較,孩子就能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設問激思,優化信息轉換思維是孩子根據圖意進行分析、判斷、推理的過程。語言與思維是相互關聯、協同發展的。要使孩子在看圖之后有話可說,就要引導孩子通過思維把看圖中所感的畫面形象轉換為語言信息。設問激思是激活孩子思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單想是孩子進行直觀形象思維訓練的最初步思維方法。我們要緊扣圖畫的主要對象或中心設問,激發孩子思維的敏捷性,增強說話的準確性和目的性。引導孩子對單幅或把一幅圖分成幾個不同的構成部分,在頭腦中形成的表象,轉換成詞句進行表述??商岢觯赫l是什么?誰(什么)怎么樣?誰在干什么?使孩子對圖畫中的“主體“深入思考,形成直觀形象思維。
連想易于培養孩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針對圖畫非主要事物(背景、細節等)設問,激發孩子思維的廣泛性,引導孩子思考圖畫中描述的事物發生的先后順序,人物出現的順序、景物描述的先后位置,把“單想“而形成的表象或表象群,按觀察思路轉換成幾個有序、連貫的句子,連句成段,并適當插入景物描寫。
通過聯想可以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我們要從圖畫內容入手,抓住圖中事物間的聯系設問,激發孩子思維的靈活性,增強說話的新穎性。啟發孩子頭腦中的表象儲備與觀察到的表象聯系,從而使圖中的表象變得豐富、細致,使說寫內容更具體、形象。
設想是培養孩子求異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是讓孩子深入思維,增強說話的力度。如指導《送傘》,可以這樣設問:兩個同學是怎樣送傘給老師的,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想象: A、給老師留下紙條,將雨具悄悄放在門口或窗臺上; B、大聲呼喊:老師,天要下雨了; C、老師與學生親切地對話。
三、說話訓練,分步到位“思維是語言的內涵,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說“是兒童內部言語轉化為書面言語的橋梁??梢詸z查思維的結果,起到組織言語的作用,同時又促進思考,有助于書面語言的提高。因此,我們應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學生愿說就說。說出情趣,說出條理,說出自己富有新意的獨特感受。
1、構建主體,實話實說。要求孩子把圖畫的主要內容按順序說出時間、地點、什么人干什么。孩子能夠說多少就說多少。只求說對說準,不求說好說細。
2、添枝加葉,分解細說。即說清圖中背景、細節等非主要事物的特點和作用。這一環節通常采用分散難點,提供句式,說清部分的方法,鼓勵孩子把話說得具體、詳細。
3、串線聯接,說好整體。引導孩子把“單想、單說“的內容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時間先后、人物出現的順序,誘導孩子根據說話的要點,適當選用描述、說明、抒情、議論等方法,把整幅圖或幾幅圖要表達的意思,用口頭語言進行完整、具體、連貫地表達出來,在同桌或小組對說、議說相互補充的基礎上,進行說話交流。
4、聯想、想象,分層練說。即通過聯想、想象說出圖畫的畫外之意或圖中深情,以豐富說話的情感內涵,增強形象性和感染力。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分層要求的原則,對不同說話能力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整體達標,寫話提高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語言文字吸收內化,促進知識遷移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做到說寫交錯,以說促寫,說寫并重,使孩子口語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協調發展。同時,從低年級起,教師要講清寫話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書面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般情況下,單幅圖宜采用歷時性分步訓練(即按照上述程序操作),多幅圖宜共時性交替訓練(即每一步看圖時都將看、思、說結合起來,讓學生邊看邊思邊說,再寫。)具體采用那種方式,要根據孩子的實際和圖畫的內容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