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詩真好玩:樹才老師給孩子的詩歌課
- 樹才
- 1783字
- 2021-04-06 18:01:56
第6講 詩人的工作
小朋友,我來給你介紹一下藍藍這位詩人吧。她是一位特別優秀的當代詩人,也是我的好朋友。她原名叫胡蘭蘭,1967年出生于山東煙臺,14歲就開始發表作品。她出版了好多詩集、散文集和童話,獲得了很多詩歌獎。2014年,她還被古希臘大詩人荷馬的故鄉希臘希奧斯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藍藍寫了很多好詩,這一講我來跟你分享她的一首詩《詩人的工作》。
一整夜,鐵匠鋪里的火
呼呼燃燒著。
影子掄圓胳膊,把那人
一寸一寸砸進
鐵砧的沉默。
詩人是什么人?詩人就是會寫詩的人。那“詩人的工作”又是什么呢?很簡單,我們都知道:寫詩!這樣說當然沒錯,但實際上,“詩人的工作”還真是挺復雜的。怎樣才能把一首詩寫好?也就是說,詩人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這可就是一件難事了。
藍藍很靈慧,她選了一個特別的角度,用比喻的手法來談論她對“詩人的工作”的理解。大概是忽發奇想,或者白天正好路過“鐵匠鋪”,看見有人在打鐵,于是她突然開悟,明白了“詩人的工作”是怎么回事。于是,她就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很短,總共兩節,只有五行。表面上看,她寫了鐵匠在鐵匠鋪里打鐵的一幕,火正呼呼燃燒著。沒有火,鐵燒不紅啊;鐵燒紅了,才能打出形狀。對打鐵來說,火很重要。鐵匠鋪里的火一定得是“呼呼”的。
這首詩的第一節不難理解,難理解的是第二節。打鐵的應該是人,怎么變成“影子”了?不光如此,這個影子居然還“掄起胳膊”把“那人”砸進“鐵砧的沉默”里!這還了得!這是要出人命哪!藍藍她這是眼花了沒看清楚嗎?不,她比誰都看得清楚,所以她才這么寫。小說不能這么寫,但詩可以。
“影子”要把“那人”砸進去,還真挺難的,所以她寫“一寸一寸”,而不是“一下子”。那么“鐵砧的沉默”又是什么意思?任鐵匠怎么敲打,鐵砧一直沉默,這倒是真的。“叮當叮當”的聲音,不是鐵砧自己的聲音,而是鐵被打疼的聲音。所以說,“鐵砧”是一個比喻,“鐵砧的沉默”是另一個比喻。小朋友,你想象一下,影子掄圓了胳膊,要把人一寸一寸地砸進鐵砧的沉默里,這項工作得有多難!簡直不可能!藍藍其實是在說,“詩人的工作”極其艱難!
詩的開頭,她寫“一整夜”,不是實寫而是虛寫,暗示“詩人的工作”需要無數時間,幾乎無法休息。詩人確實是不休息的,他們夢里還在寫詩呢!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可能被詩人寫進詩里。
藍藍的這首詩,整體上就是比喻,也有象征的味道。她沒有一個字直接描述“詩人的工作”,只是通過鐵匠鋪的“火”,通過“影子把人砸進鐵砧里去”的顛倒式想象,暗示給我們她真正想說的。她說出來了嗎?也許說出來了,也許沒說出來。這取決于讀詩的人怎么去理解。
藍藍說:“想象力、愛和對語言的敏感,這三種人生的無價之寶,從詩歌開始。”
在我的鼓動下,藍藍也開始給孩子們講詩歌課了。她說:“學習寫詩,能夠培養兒童自由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一切創造力的基礎,人類所有偉大的創造活動都建立在想象力的基礎之上。詩歌也培養兒童的表達能力,尤其是表達最難表達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兒童能夠以有趣的方式逐漸獲得語言的邏輯訓練和思考習慣,這是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為孩子講童詩,是我今生做過的最有趣、最快樂的一件事情。”我完全同意她的話。
小朋友,你也寫一首《詩人的工作》吧!寫一寫你對“詩人的工作”的理解,因為只要你開始寫詩,你就是在做著“詩人的工作”了。
孩子的詩
詩人的工作
匡鴻羽(9歲)
刀親吻著砧板
火燃燒著熱情
鏟子和鍋唱著歌
廚師精心挑選恰當的食材
油鹽醬醋分毫不差
蒸燉煮炸烤炒……
用靈感、直覺、經驗
做出一道道舌尖上的美味
「點評」
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廚師的工作可一點兒都不簡單,需要調動靈感、直覺、經驗,把各種食材搭配起來,充分釋放它們各自的滋味,才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來。這首詩一開篇就展示了廚房里的一派熱鬧景象,雖然我們看不見這位大廚,但已經感受到了他的運籌帷幄,不由得對即將上桌的美味充滿期待……
工作
呂端伊(12歲)
青山扯扯衣袖
我不喜歡這件土黃色的禮服
實在是勒得太緊了
河水默默地抬頭
我一定要辭掉所有的工作
換上一件干凈的長衫
天空拿起抹布
在煙霧繚繞的城市上空
當起了保潔員
「點評」
讀孩子們的詩會發現,孩子們才是真的關心這個世界的人。端伊的這首詩寫得很溫柔,像她的名字一樣,但是未必沒有力量。青山、河流、天空都行動了起來,因為它們對美的要求是天然的,它們本身就是美。想想我們人類的心靈失去了大自然的滋養,會變得何等貧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