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詩真好玩:樹才老師給孩子的詩歌課
- 樹才
- 2064字
- 2021-04-06 18:01:55
第4講 從前慢
小朋友,這一講我給你介紹一位有點兒特別的詩人,一個不像詩人的詩人,一個真正有學問的詩人,學者詩人。他叫木心,木頭的木,心靈的心。他生于1927年,2011年去世。他的原名叫孫璞,字仰中,號牧心。這個“牧心”的“牧”,是“牧羊人”的“牧”。“牧心”和“木心”同音,他就把“牧”字換成“木”,“木心”就成了他的筆名。我猜想,他可能對樹木特別有感覺吧。樹當然是有心的,要不怎么會有一圈圈的年輪呢?我也是一棵樹,一棵會寫詩的樹,還會“開花”呢——我說話的時候,就是在開花呀!要不怎么會有“口吐蓮花”這個說法呢?
木心出生在浙江烏鎮。烏鎮是個特別有名的地方,現在有一座“木心美術館”,是陳丹青發起建立的。木心早年是學畫畫的,畢業于當時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2年,木心離開中國,到美國紐約定居。他寫了好多書,談美術,談中國文化。他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得深入,談得非常有趣,是真正的內行。他還有一個特別的貢獻,就是在紐約培養了藝術家陳丹青。陳丹青很有個性,也有骨氣,文章寫得好。
下面我們來分享木心很著名的一首詩《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這首詩,每一節都寫得很美,很從容,說話似的,平平淡淡,但都是心里話,好像是他跟自己說的,也好像是跟某個老朋友說的。木心是在回憶嗎?確實,這番心里話隱含了他對“從前”的回憶,尤其是對從前那種“慢”的留戀。為什么留戀呢?因為現在沒有這種“慢”了。從前的“慢”,變成了現在的“快”。現在太快了!好像一切都在加速度。
當然,慢和快是比較出來的。不比較,你就感覺不出快或慢。同走路比,你騎自行車是快的;同騎自行車比,你坐小轎車就更快。如果同坐高鐵比呢?坐小轎車就慢了。當然,坐飛機就更快了。以后沒準人類還坐飛船去月亮或火星上呢。慢和快,表現的是一種對比。
這首詩寫了短短四節,每節三行,加起來十二行。它只寫了幾個細節,但我們一讀就明白了:同從前比,生活的變化太大了!詩人是喜歡從前的“慢”還是現在的“快”呢?肯定是從前的“慢”啊!所以,他才寫了這首詩。
我們來具體看看,詩人舉了哪幾個例子來說明從前的“慢”。第一句寫的是,清早到火車站去坐火車,街上沒有一個行人,小店冒著熱氣,人們走進去喝豆漿。然后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是啊,那時候的車是馬車,那時候人們相互交流,就得寫信。
第三節的最后一句很有意味:“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小,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愛爸爸媽媽;長大了,我們也會去愛別人。“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聽上去有點惋惜,實際上卻是在贊美那時人們對感情是那么認真、那么持久。
最后一節也很好玩。寫從前的鎖很好看,然后由鎖又想到鑰匙:鑰匙很精美,模樣讓人喜愛。這首詩最后一句:“你鎖了,人家就懂了”,真是意味深長。也就是說,你只要把門一鎖,別人就明白了。明白什么呢?詩人沒有說出來,我們自己品味吧。
從這首詩,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木心這位詩人是寧愿要從前的“慢”的!藝術家需要靈感,等待靈感需要耐心。
耐心,就是一種慢。詩人也一樣,我們寫詩需要讓心閑下來,否則詩就會躲起來。
我們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從早晨醒來到晩上睡覺,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所以我們要想辦法,爭取生活得慢一點。寫詩也許是一個好辦法。反正我寫詩的時候,感覺時間慢了下來。
這樣吧,為了把現在的快“揭發”出來,你就寫一首《現在快》吧。你把最討厭的“快”(也可能是你最喜歡的)用幾個例子寫出來。你可以照著木心老師的《從前慢》來寫,可以只寫兩段,也可以寫三段或四段。你通過比較的方法,把現在的“快”寫出來。
孩子的詩
從前慢
何優優(9歲)
媽媽曾對我說
她小時作業很少
不用急匆匆趕時間
從前一年養一頭豬
過年殺豬攬臊子
那味道總也忘不了
從前在紙上寫信
一來一去半個月
心里揣個小兔子
從前的白饅頭香
西紅柿心很軟
黃瓜很真
「點評」
優優這首詩雖然是模仿之作,但寫得很好!好在有真實的細節,真實的體會,用詞也很講究。從前的臊子為什么味道好?因為豬要慢慢長一年。一年到頭才能放開肚皮吃一頓,那味道自然是“吃一回,想一年”了。西紅柿的心很軟,這個發現也很特別,因為從前的西紅柿是在陽光雨露滋潤下慢慢地熟透的,熟透了心自然就軟了,就好吃了。最妙的是“黃瓜很真”這句,難道黃瓜還能有假?確實,現在的很多黃瓜吃起來沒黃瓜味,可不就跟假的一樣?這幾個細節下來,“從前”還真是令人懷念啊。
慢慢走
李舒然(8歲)
我慢慢地走
慢慢地,慢慢地
一會兒就走到了花園盡頭
我慢慢地劃
慢慢地,慢慢地
一會兒就劃到了河對岸
我慢慢地飛
慢慢地,慢慢地
我是小鳥,需要飛很遠很遠
如果,你
慢慢地, 慢慢地
總會到達終點的
「點評」
大人總嫌孩子動作慢,因為大人的時間是一條直線,總是有許多事情要去完成,而孩子卻活在當下,需要慢慢悠悠地去感受和認識這個世界,慢慢地長出一些本事。讀了這首詩,心急火燎的大人,是不是可以不要再催促孩子了呢?你看,慢慢地、慢慢地,“總會到達終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