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感恩,生命中最美好的風景

感恩是一種愉悅的智慧

愛默生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在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后,也幫助了自己。”所以,我們應該伸出手去幫助別人,而不是伸出腳去試圖絆倒他們。

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往往因陌生人的幫助而感動不已,但對身邊許多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的恩德卻視而不見,他們把這些視為自己應得的。即使有感恩的心,也常常只是記得感謝給我們關心、幫助、掌聲的人,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助一臂之力,卻很少有人去感激傷害、欺騙、打擊過我們的人,我們常常對他們報以怨恨。其實,對那些傷害過我們、帶給我們疼痛的人,我們也應該感恩,正是他們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不僅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體會真情,更要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驅逐傷害。

劉潔畢業于哈佛大學商學院,曾就職于美國西南航空公司。與她相處過的同事都對她的微笑、善良和勤勞印象深刻,幾乎每一個和她相處過的人都成了她的朋友。

有人不解,問劉潔與人相處的秘訣。

劉潔微笑著說:“一切應該歸功于我的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就教導我,對周圍任何人的給予,都應該抱有感恩的心態,而且要永遠銘記,要使自己盡快忘記那些不快。我幸運地獲得了這份工作,有很多友善的同事,雖然上司對我的要求很嚴格,但在生活方面對我很照顧。所有的這一切,我都銘記在心,對他們心存感激。我一直帶著這種感激的態度去工作,很快我就發現,一切都美好起來,一些微不足道的不快也很快過去。我總是工作得很開心,大家也都很樂意幫助我。”

企業也是一樣,所有的同事都愿意幫助那些知恩圖報的人,老板也更愿意提拔那些一直對公司抱有感恩心態的員工,因為這些員工更容易相處,對工作更富有熱情,對公司更忠誠!

感恩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更是一種向上的力量。當你以一種知恩圖報的心情去工作時,你會工作得更愉快,更有效率!

張輝是美國奧美廣告公司的一名設計師,有一次被公司總部安排前往德國工作。與美國輕松、自由的工作氛圍相比,德國的工作環境顯得緊張、嚴肅并有緊迫感,這讓張輝很不適應。

張輝向上司抱怨:“這邊簡直糟透了,我就像一條放在死海里的魚,連呼吸都很困難!”上司是一位在德國工作多年的美國人,他完全能理解張輝的感受。

“我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每天至少說50遍‘我很感激’或者‘謝謝你’,記住,要面帶微笑,要發自內心。”

張輝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依照上司的方法調整心態。依照上司的方法調整心態。一開始他覺得很別扭,要知道“刻意地發自內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幾天下來,張輝覺得周圍的同事似乎友善了許多,而且自己在說“謝謝你”的時候也越來越自然,因為感激已經像種子一樣在他心里悄悄發芽生根。

漸漸地,張輝發現周圍的環境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樣糟糕。

后來,張輝發現在德國工作是一件既能磨煉人又讓人感到愉快的事情,是感恩的態度改變了這一切!

“謝謝你!”“我很感激!”當你微笑而真誠地說出這些話之后,已經在你自己和別人的心里種下了感恩的種子,這是比任何物質獎勵都寶貴的!

學會感恩,不僅僅意味著要擁有寬廣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實際上,它更應是一種愉悅自我的智慧。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作一種充滿愛的行動,在生活中實踐。感恩不僅是簡單的報恩,它更是一種對工作的責任,一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一個人會因心懷因感恩而感到工作順利,會因心懷感恩而感到心情愉悅,感恩的心,是一粒和諧的種子。我們只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就能發現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麗,就能永遠快樂地生活在溫暖而充滿真情的陽光里!

作為企業的一分子,無論你是才華出眾的“領導人物”,還是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如果你始終抱著對工作、對企業、對老板感恩的心,就很容易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會更有親和力和影響力。

感恩是一種成長催化劑

一個人能夠快速地成長,快速地獲得別人的認同,并快速地獲得成功,都需要些什么呢?

權威部門的調查研究表明,正面激勵因素與反面的激勵因素都能達成神奇的效果,在正面激勵因素中,感恩被認為是一個人能夠快速、健康成長的最好的催化劑。

一把小提琴改變兩個人的命運,你相信嗎?

布里奇斯的少年時代是在頑皮、判逆中度過的,直到那一天,他意外地得到了一把小提琴——阿馬提小提琴!

一天下午,少年布里奇斯眼看著他盯了許久的一輛豪華汽車駛出了一幢公寓,他認為時機來了,就翻身躍入院子,從窗戶爬進了那戶人家,悄悄地潛入了臥室,準備行竊。但他剛進入臥室,惶恐與尷尬的一幕出現了——臥室的床上赫然躺著一個女孩。

短暫的驚慌過后,女孩微笑著說話了:

“你是找五樓的麥克勞德先生嗎?”

布里奇斯只好機械地向她胡亂點頭。

“這是四樓,你走錯了。”

布里奇斯大腦一片空白,此時聽她這樣講,如獲大赦,慌忙掉頭就走,這時身后又響起了那個甜甜的聲音:

“你能陪我坐一會嗎?我病了,每天躺在床上非常寂寞,我很想有個人跟我聊聊天。”少年轉回身,默默地坐在了她的床邊,慢慢地,他們聊得很開心。

當少年決意告辭時,她給他拉了一首小提琴曲——《絞王的舞蹈》,少年陶醉在優美的旋律中,女孩看出他喜歡小提琴,執意將那把小提琴送給了他。

當少年走出大樓,心情復雜地回頭張望時,他發現身后那個建筑最高只有四層——根本就不存在五樓。

故事到此并沒有完,少年后來再去拜訪女孩時,從她父親口中知道了那個不幸的消息——她已離開了這個世界。

少年去祭拜了她,青色的石板上刻著一首小詩,給少年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把愛奉獻給這個世界,所以我快樂!”

多年后的一天,布里奇斯已是一位聲譽卓著的音樂人,他在一次外出回家時,發現樓上的臥室里傳來輕微的響聲。

出于職業的敏感,主人聽出了那是自己那把阿馬提小提琴發出的聲音。

“有小偷!”

主人快步上前去,果然——一個大約十一二歲,蓬頭垢面的小男孩出現在他的面前,他用衣服包著主人新買的皮鞋,另一只手提著那把小提琴,就在這一瞬間,布里奇斯的憤怒被眼中浮現出的青色墓碑所代替,他轉而微笑了:

“你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魯米嗎?我是他的管家,我從他那聽說你要來,你和他長得真像啊!”

少年愣住了,但他很快就反應過來說:“是嗎?”

“我舅舅出門了嗎,我還是先出去轉轉,待會來看他吧。”

他同時打算放下那把小提琴,因為沒有人會拎著它出去瞎逛。

“你很喜歡拉小提琴嗎?”布里奇斯問道。

“是的,先生,但我買不起它。”

少年回答。

“那我將這把小提琴送給你吧。”

少年驚愕了,他似乎不相信這把小提琴的主人會是一個管家,但還是拿起了它,走下樓梯。少年站在客廳回頭張望時,看到了一張布里奇斯在悉尼大劇院演出時的巨幅海報,那個特大的頭部特寫讓少年渾身一顫——隨即他消失在布里奇斯的眼簾。

三年后,在墨爾本市的一次音樂競賽中,布里奇斯應邀擔任了那次活動的評委。

在比賽最后,一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選手奪得了第一名。

布里奇斯待頒獎結束后準備離去,那個得了冠軍的孩子提著一只小提琴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臉色緋紅:

“布里奇斯先生,您還認識我嗎?”

布里奇斯困惑了。

“您曾經送過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著它,直到今天。”

少年熱淚滾滾了。

“那之前,幾乎每一個人,包括我自己都認為我是一堆垃圾,是您讓我在貧窮和苦難中重拾起了自尊,讓我的心燃起了改變自己的烈火。今天,我可以無愧地將琴還給您了。”

布里奇斯明白了——他就是那個“拉姆斯敦的外甥——魯米!”

就是這么一把小提琴,它曾改變了兩個迷途少年的命運,因為它浸透著兩個詞匯:

一個是愛,另一個是感恩!

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性格內向、閉塞,但他始終是一個內心充滿激情與愛的人,他在創作巨型壁畫群之前,幾乎沒畫過幾幅油畫,正是因為內心充滿對生活的感恩與愛幫他創造了這一奇跡。

《最后的審判》組畫完成后,人們問他是怎樣完成這一偉大的作品時,他只說了一句話:

“是上帝執著我的手完成的!”

正如印度大哲學家奧修所言:“單獨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單獨的上帝像一只空心竹管,沒有人在上面演奏。”

只有通過人,“上帝”才會發生作用,恰如那兩個在小提琴上譜出生命樂章的人。

感恩催生了無數的美麗故事和工作上的奇跡,它是把一個人導向健康、快樂成長的催化劑。

感恩是戰勝困難的源動力

多年前,在英國的圖特什爾,一位有著兩個女兒的媽媽,經常在閑暇時給她深愛的女兒讀小說和童話故事。她們經常以這種方式進行著書與人之間的交流。

她愛自己的女兒,她覺得給她們讀童話、小說是最好的娛樂和學習方式。這位母親對圖書和女兒的愛,深深地印在了兩個女兒的心中,這甚至讓她的大女兒羅琳在潛意識里形成了一種牢不可破的認識:愛像童話!

愛,就像童話!

然而,深愛她們的母親安妮年僅45歲就去世了,這對羅琳姐妹是一個天大的打擊,她們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

羅琳為了盡快從悲痛中解脫,去了葡萄牙,并在那里遭遇了一場失敗的婚姻,生下了女兒杰·西卡。

母親英年辭世,加上自己婚姻失敗及失業,羅琳覺得四面楚歌了,她只好搬到妹妹那里寄居。

人生的低潮來臨了,羅琳帶著女兒,唯一的生活來源是那點少得可憐的救濟金,如果不是因為孩子的緣故,恐怕這位堅強的女性很難走進救濟機構——她太要強了。

一切都太糟糕了,不是嗎?

她在一次訪問中回憶:我無意,也不愿一直靠救濟金維持生活,那是最令人心灰意冷的事情。我不愿意渲染,但有時晚上,杰·西卡吃了東西,我卻沒有!

羅琳的確遇上了大難題,她該如何面對這一切呢?

羅琳的心中經常出現自己兒時的畫面:當自己是小女孩的時候,我有一個比我強得多的母親,那是多美的場景啊!簡直像一個童話!

想想自己眼下的狀況——至少還有女兒與我相伴,一股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我有什么理由沉淪呢?我要像自己的媽媽一樣,創造出一個童話般的世界給我的女兒和家人。”

當年媽媽對圖書和女兒的愛,點亮了彷徨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羅琳,她沒有地方寫作,就到妹夫開的咖啡廳里去,在一張靠窗的小桌子邊上,創造她的神話。

她每天吃的東西很少,但內心充滿了愛與激情,她要用自己對母親的感恩之心來詮釋自己對女兒的愛。

這位貧困、潦倒的母親終于完成了她的大作,但一直拖了兩年后,那本神奇的書才得以面世,書名叫《哈里·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一本飽含著兩位母親對女兒的愛的書。

在這本書的扉頁上,羅琳寫的第一句話就是:“謹以此書獻給喜歡故事的杰·西卡(女兒),同樣喜歡故事的安妮(母親),以及第一個聽到這個故事的迪安(妹妹)。”

就是這本帶著對母親的感恩,與對女兒的愛的神奇的書,讓羅琳從一貧如洗,變成了一位個人財富超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富豪。

能創造這個奇跡,其能量來源于她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正是這種對母愛的理解,使初為人母的她不僅為自己、也為世界創造出了一個神話。

由于感恩而創造的奇跡數不勝數,感恩和愛會讓人獲得巨大的能量,它是人們戰勝困難、創造奇跡的源動力,是獲得能量的一種途徑。

感他人之恩,責己身之過

“感人之恩,責己之過”,是我們處理他人和自己過錯的原則。

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強調彌補缺點,糾正不足,并以此來定義進步。而事實上,我們總是把別人的缺點放大,而把自己的缺點縮小甚至忽略。但是要做到感他人之恩,責自身之過,行動起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有這么一則小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一次阿里與好友吉伯、馬沙一起外出旅行。三個人經過一處陡峭的山路時,馬沙突然失足滑倒,眼看就要摔下萬丈山崖。就在這危急時刻,吉伯一下抓住馬沙的衣襟,用力將馬沙拉了上來。為了記住這一恩德,馬沙在路邊一塊大石頭上刻下了這樣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三個人繼續向前走。在海邊,因為一件小事,吉伯和馬沙吵了起來。吉伯一時沖動,打了馬沙一記耳光。但是,馬沙沒有還手。他跑到沙灘上,在沙灘上寫下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個耳光。”

旅游結束后的一天,阿里問馬沙:“你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他打你的事寫在沙灘上,這是為什么呢?”

馬沙回答說:“我要永遠感謝并永遠記住吉伯的救命之恩。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想讓它隨著沙子的流動、海水的沖洗逐漸忘得一干二凈。”

馬沙是一個非常智慧的人,因為他能夠正確對待恩惠和怨恨,所以他收獲了快樂和尊重,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做法相反:有的人總是對別人給予的幫助缺乏感激之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么可以銘記的;甚至,有的人得到別人的幫助卻不知道應該回報,或者只是一時感激,時過境遷便很快遺忘;有的人甚至不辨是非,恩將仇報。

民間有句俗語說得好:“你幫別人快忘記,別人幫你要牢記。”對于工作中的同事,更應該牢記這一點。因為記住同事對自己的好,以感恩的心態對待同事,以寬闊的胸襟回報社會,是一種利人利己、有益社會的行為。

經濟學家孫冶方和舞蹈家資華筠都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他們常在一起開會。一天,孫冶方得知資華筠是著名學者陳翰笙的學生,就主動告訴她:“你的恩師也是我的引路人啊。我是在他的影響下,參加革命并且對經濟問題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很感謝他。”

后來,資華筠把這件事告訴了陳翰笙,翰老卻說不記得了。資華筠認為老人年事已高,記不清楚了,嗔怪著說:“人家大經濟學家說您是引路人,您倒把人家忘記了?!”

不料,翰老十分認真地說:“我只努力記住自己做過的錯事。至于做對的事情,那是自然的、應該的,記不得那么多了。孫冶方選擇的道路和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我是沒什么功勞的。”

一個銘記著自己的引路人,念念不忘別人對自己的恩典;一個卻不記得自己做過的好事,而只努力記住自己做過的錯事。陳翰笙先生把自己施人之恩視為自然的、應該的,淡而忘之,不求回報。這種真誠、寬厚的胸懷,是一種更高更深的境界。

隨時不忘責己之過,而時時忘記施人之恩,是一種難得的美德。記住自己做過的錯事,是吃一塹長一智,避免重蹈覆轍的前提。一個人想要少犯錯誤,不斷取得進步,就必須做到這一點。

人生在世,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多感激別人的恩惠,少談論別人的缺點,對矛盾不要總是耿耿于懷。如果能做到這些,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就會減少許多,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生活也會更加溫馨。

“送人玫瑰”,多贏的智慧

杰克和一個朋友被困在沙漠里,后來杰克偶然發現了滿滿的一杯水,是先給朋友,還是留給自己慢慢喝呢?

杰克選擇了后者,他沒有把水分給朋友。他竭盡全力向沙漠深處跑去,想獨享這比黃金還要珍貴的水,而朋友在后面使勁追趕。杰克踉踉蹌蹌,慌不擇路,既要狂奔,又要護住杯中的水,他累得夠嗆,朋友也氣喘吁吁。

追了多久不得而知,最后杰克一不小心,一杯水全潑到了黃沙里。結果兩人一滴水也沒喝進嘴,反而筋疲力盡,求生的信念全無,很快就被黃沙埋葬了。

也許,生活中許多人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杰克的做法。

其實,為什么不把水分給別人呢?要知道,給予別人的同時也救了自己。

喬治是英國一家手工作坊的小業主。很不幸,一場經濟危機使他陷入了困境,產品賣不出去,資金周轉不開,物價暴漲,他面臨破產的危險。友人紛紛勸他趕快裁員,以減輕經濟負擔。喬治思考良久,終于作出決定,準備采納友人的建議。

不知怎么,消息傳到了老喬治的耳朵里。

第二天清晨,老喬治來到辦公室,勒令他收回成命。喬治不服,老喬治便當場解除了喬治的職務。中午,老喬治走進了工人的餐廳,看見大家臉色憔悴且蒼白,碗里是白水煮的青菜和幾片豆腐,立刻從街上的小餐館花三英鎊買回兩碗紅燒肉,端進餐廳,哽咽著動情地說:“兄弟們,你們受苦了。現在,我已解除了喬治的職務,并且從今以后,每天中午我和你們一起吃飯——當然,三英鎊的紅燒肉是必不可少的!”

工人們歡呼起來。那時候,三英鎊還是個不小的數目——足以供老喬治夫婦一天的基本生活。

每天的三英鎊,所帶來的效益卻是無法用具體的數據計算的。工人們因為心存感激,便拼命干活,努力降低成本,這個手工作坊慢慢渡過了難關,并且一步步發展壯大,最終成為英國一家著名的電器公司,擁有的資產超過了千萬英鎊。細細想來,老喬治不過是把半杯水慷慨地分給了工人。

從老喬治樸素的語言和行為里,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經營之道。從小事做起,從最打動人心的角度入手,可以說,他創造了一個奇跡。

假如讓人性的丑惡循環下去而不加以扼制,那么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將會成為丑惡的殉葬品。社會的飛速發展,的確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競爭,但是面對競爭時的基本心態應該是嚴格要求自己,而不是打倒別人。

一個人在自己困難的時候還記得向別人施恩,這才是真正的施恩,才能獲得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與報答。

一天,一個普通的中年婦女走進喬·吉拉德的展銷室,說她想在這兒看看車,打發一下時間。聊天中,她告訴喬·吉拉德,她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就像她表姐開的那輛一樣。但對面福特車行的推銷員讓她過一小時后再去,所以她就先來這兒看看。她說,這是她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那一天正是她55歲的生日。

“哦,生日快樂!夫人。”喬·吉拉德一邊說,一邊把她請進辦公室,自己出去打了一個電話。然后,喬·吉拉德繼續和她交談:“夫人,您喜歡白色車,既然您現在有時間,請允許我給您介紹一下我們的雙門式轎車——它也是白色的。”

他們正談得投機,女秘書走了進來,遞給喬·吉拉德一束玫瑰花。喬·吉拉德十分鄭重地把花送給那位婦女說:“尊敬的夫人,有幸知道今天是您的生日。我送您一份薄禮,祝您好運!”

她很受感動,眼眶不由得濕潤了。“已經很久沒有人給我送過禮物了。”她說,“剛才那位福特車的推銷員一定是看我開了部舊車,以為我買不起新車。我剛要看車,他卻說要去收一筆款,于是我就四處轉轉等他。其實我只是想要一輛白色的車而已,只不過我表姐的車是福特,所以我也想買福特。現在想想,不買福特也可以。”

最后,可想而知,她放棄了對面那個公司的車,從喬·吉拉德手里買走了一輛雪佛菜。其實從頭到尾,喬·吉拉德都沒有勸她放棄買福特而買雪佛萊。只是因為她在這里感覺受到了重視,于是放棄了原來的打算,轉而選擇了喬·吉拉德所在公司的產品。

現在,喬·吉拉德已是著名的世界級汽車營銷大王。在他15年的推銷生涯中,共賣出13001輛汽車,曾創下一年賣出1425輛(平均每天4輛)的紀錄,這個成績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他有幾萬名客戶,每隔一段時間,這些客戶都會接到他寄來的賀卡,上面只有這樣的一些話:“祝您生日快樂”,“為您的榮升干杯”,“希望什么時候再能聆聽您的教誨”……他成功的秘訣是:決不營銷汽車,只營銷真誠的問候。

有時候,殘酷的競爭和越來越冷漠的人際關系會讓我們變得麻木,只為自己著想,很少想到他人。其實,只要努力耕耘,就一定會有收獲。很多時候,對他人不經意間付出的小小關愛,是會使自己受益終生的。那么,我們為何不一起努力做一個“送人玫瑰”的人呢?送人玫瑰,我們也會成為快樂的人。

心懷感恩,珍惜擁有的一切

天使問詩人:“你不快樂嗎?我能幫你嗎?”

詩人對天使說:“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樣東西,你能給我嗎?”

天使回答說:“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給你。”

詩人直直地望著天使:“我要的是幸福。”

這下把天使難倒了,天使想了想,說:“我明白了。”

天使拿走詩人的才華,毀去他的容貌,奪去他的財產和他妻子的性命。天使做完這些事后,便離去了。

一個月后,天使再回到詩人的身邊,他那時已經餓得半死,衣衫襤褸地躺在地上掙扎。于是,天使把他的一切還給他。然后又離去了。

半個月后,天使再去看詩人。這次,詩人摟著妻子,不住地向天使道謝。

因為,他得到了幸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對自己得到的要心懷感激,知足惜福。

對你已經擁有的事物表達感激,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也會一直增加。我們應該相信:每件事情的發生一定有它的目的和原因,一切都是為達到最好所做的安排。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能長久。大多數人無視自己所擁有的,而去追求那些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直到失去本來已擁有的時候,才懊悔不已。

學會感激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人、事、物等,這樣在順境時我們會更上一層樓,錦上添花;在逆境時我們會得到更多的援助,更快地從“壞事”當中發現積極因素,在危難中發現機會,從而反敗為勝。

我們所看到的堪稱成功的人,通常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一直在感恩,對那些幫助過他們的人感恩,對他們所有能想到的人感恩,對一切感恩。

從我們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我們就不斷地接受來自身邊親人、朋友、領導、同事乃至陌生人的無償關愛、熱心幫助、鼎力支持。這些關愛、這些幫助、這些支持,很多時候可能僅僅表現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猶如春風化雨,讓人渾然不覺。

但這一切并非理所當然,或者說,在我們不斷地接受所有這些來自生活的、看似理所當然的贈與和關愛的時候,我們不能無動于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蜜蜂采花而去,嗡嗡地一番表白,這是感恩;葵花向著太陽,注視著天空,這也是感恩。可以說,感恩的方式有很多種。

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上,有一個據說很靈驗的泉,它的泉水可以醫治百病,所以許多人慕名而來。有一天,一個少了一條腿,拄著拐杖的退伍軍人很吃力地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居民看到他,不禁說道:“可憐的人啊,難道他想祈求上帝再給他一條腿嗎?”

恰巧這句話讓退伍軍人聽到了,他對鎮民說:“我并不是想祈求上帝再給我一條腿,而是請他幫助我,告訴我在沒有了一條腿的情況下,怎么更好地生活。”

生活總是現實的。那個軍人之所以沒有絕望,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并沒有失去一切,他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別以為自己是不幸的,我們身邊總有更不幸的人。如果在你擁有時認為那是理所應當,那么在你失去之后也應該平靜接受,就像那個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忘記過去,直面未來。

心懷感恩,生活里才會少一些怨恨和煩惱;心懷感恩,心靈上才會多一份寧靜與安詳;心懷感恩,工作中才會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心懷感恩,我們才會更加熱愛自己和他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會更加珍愛親人和朋友;心懷感恩,我們才會更加珍惜現在和將來。

所以,無論你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培養心存感激的習慣,這是提升自我的力量源泉。你應該持之以恒地懷有這種感激的心態,無論獲得了多大的成就,你都要心存感激。

感恩,讓我們以知足的心去體察和珍惜身邊的人、事、物;感恩,讓我們漸漸地在平淡的日子里,發現生活的豐富和多彩;感恩,讓我們領悟和品味命運的饋贈與生命的挫折;感恩,讓我們明白自己擁有的一切原來如此美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兴市| 桂阳县| 青铜峡市| 安吉县| 合川市| 交口县| 阿克苏市| 五指山市| 武宁县| 兴和县| 扶余县| 仙居县| 苍南县| 巴林左旗| 郑州市| 娱乐| 年辖:市辖区| 静海县| 盖州市| 太原市| 三亚市| 青川县| 胶南市| 宝山区| 云阳县| 宝山区| 宁强县| 陕西省| 罗江县| 闸北区| 手机| 琼海市| 井研县| 丰都县| 永靖县| 诸暨市| 涿州市| 平潭县| 龙江县| 喜德县| 射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