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債:5000年債務史
- (美)大衛·格雷伯
- 1511字
- 2021-03-22 13:57:05
債務是需償還金錢的責任
野中志免的故事完美地闡述了被控者反過來對付控訴者的動機。和那個死去的放高利貸者與驢的故事差不多,故事里強調糞便、獸類和羞辱,很明顯意味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正義。債主被迫體驗債戶經受的名譽掃地和落魄,這是用一種更加生動、更加發自肺腑的方式詢問同一個問題——誰究竟欠什么人什么東西?
它同樣完美地闡述了一個人一旦提出“誰究竟欠什么人什么東西”這個問題,就表示他已經開始采用債主的表達方式。就好像如果我們不償還自己的債務,那么“轉世為牛或馬就是我們的償還方式”。因此,如果你是一個太過分的債主,那么你也會“再次償還”。這樣的話,即使是因果報應的正義,也能被簡化為商業交易的表達方式。
在這里,我們將提出本書的核心問題:精確地說,當我們的道德感和正義感被簡化為商業的表達方式,那將意味著什么?當我們把更多的責任簡化為債務,意味著什么?當一個人轉向另一個人去借債的時候,將發生什么變化?當我們的表達方式已經由市場定型,我們要如何討論它們?從某種意義上說,責任和債務的區別是簡單的、明顯的。債務是要償還一定數量金錢的責任。因此,債務和其他形式的責任不同,它是可以被精確地衡量的。這使得債務變得簡單、冰冷、不夾雜任何個人感情——相應地,也就使得債務具有了流通性。如果一個人欠另一個人人情,甚至是自己的生命,那么這段虧欠的關系只對該特定的人有效。但是如果一個人欠了一筆利息為12%的4 000美元的貸款,那么債主是誰其實并不重要,也不需要債主和債戶雙方搜腸刮肚地想對方究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如果虧欠的東西是人情、尊重或者感激,那么雙方就一定要進行這樣的思考。如果虧欠的是金錢,就不需要把人的影響考慮在內,只需要計算本金、收支平衡、罰金和利率。如果最終的計算結果表明,你需要背井離鄉以致放棄自己的房子,或者你的女兒不得不到伐木營地賣淫,顯然,這非常不幸,但是這對債主來說是必要的。錢就是錢,而交易就是交易。
從這個角度來看,最關鍵的因素——也是下面將要詳細討論的一個話題——就在于金錢把道德轉變成不受個人感情影響的數學計算的能力。通過這一轉變,使得本來令人無法容忍或者厭惡的東西變得可以接受。而我一直在強調的暴力因素就退居其次了。債務和道德層面的責任的區別,并不在于是否存在持有武器的人通過沒收債戶的財產或威脅要打斷債戶的腿來確保責任的履行。其實區別非常簡單,就在于債主是否有辦法定量地、精確地說明債戶到底欠他多少。
但是,如果看得更深入一點,你就會發現這兩個因素(暴力和定量)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事實上,幾乎不可能找到這兩個因素單獨存在而發揮作用的例子。前文故事里的法國放高利貸者有強大的朋友和執行者,甚至能夠恐嚇教會權威。除此之外,他們還能用什么方法去收取那些實際上違法的債務呢?野中志免絕不向債戶妥協——“沒有一絲憐憫之心”,但那是因為當時她的丈夫是地區長官,她不需要表現出憐憫。對于沒有武裝人員撐腰的人來說,不可能做到如此嚴苛。
暴力,或者說暴力威脅,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數學算式的方式,將在本書中反復出現。它就是道德困惑的最基本的來源,似乎漂浮在圍繞著債務這個話題的每一個東西的周圍。由此產生的難題似乎和文明本身一樣古老。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出土的最早的記錄中,我們能夠看到這一過程——對它最早的哲學描述出現在《吠陀經》中,在有記載的人類歷史中,它以無窮無盡的形式反復出現。直到現在,它仍然位于人類制度最根本的構造之下——國家和市場、人類關于自由本質最基礎的看法、道德、社會性。所有的這一切,都由一部充斥著戰爭、征服和奴役的歷史塑造。但人們再也沒辦法感知到這種方式,因為我們已經沒辦法從其他的角度來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