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積分的力量
- (美)史蒂夫·斯托加茨
- 997字
- 2021-03-22 13:55:51
不合理的有效性
微積分竟然能如此出色地模擬大自然,這實在是太奇怪了,畢竟它們屬于兩個不同的領域。微積分是一個由符號和邏輯構成的想象領域,大自然則是一個由力和現象構成的現實領域。但不知為何,如果從現實到符號的轉換足夠巧妙,微積分的邏輯就可以利用現實世界的一個真理生成另一個真理,即輸入一個真理,然后輸出另一個真理。我們先要有一個被經驗證明為真和用符號表述(就像麥克斯韋對電磁定律的改寫一樣)的真理,然后進行正確的邏輯操作,最后得出另一個經驗真理,這個真理有可能是新的,是從沒有人知道的關于宇宙的事實(比如電磁波的存在)。就這樣,微積分讓我們放眼未來,預測未知。正因為如此,它成了強大的科技工具。
但是,為什么宇宙要遵循各種邏輯,甚至包括渺小的人類也能發現的那種邏輯呢?當愛因斯坦寫下“世界的永恒之謎在于它的可理解性”時,讓他驚嘆不已的正是這個問題;當尤金·維格納在論文《論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不合理的有效性》
中寫下“數學語言在表述物理定律方面的適當性是一個奇跡,是一份我們既不理解也不配擁有的奇妙禮物”時,他想要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這種敬畏感可追溯至數學形成時期。相傳公元前550年左右,當畢達哥拉斯及其信徒發現音樂由整數比支配時,他就產生了這種感覺。想象一下,你在彈撥一根吉他弦,當弦振動時,它會發出某個音調。現在,把你的手指放在恰好位于弦中間的品格上,再撥一次弦。這時弦的振動部分只有最初長度的一半,即1/2,而它發出的音調恰好比最初的音調高八度(指在do-re-mi-fa-sol-la-ti-do的音階中,從一個do到下一個do的音程)。如果弦的振動部分是最初長度的2/3,那么它發出的音調會比最初的音調高五度(從do到sol的音程,比如《星球大戰》主題曲的前兩個音調)。如果弦的振動部分是最初長度的3/4,那么它發出的音調會比最初的音調高四度(《婚禮進行曲》的前兩個音調之間的音程)。古希臘音樂家了解八度、四度和五度的旋律概念,并且認為它們很美妙。音樂(現實世界的和諧)與數字(想象世界的和諧)之間的這種出人意料的聯系,引領畢達哥拉斯學派
形成了“萬物皆數”的神秘信念。據說他們始終認為,即使是在軌道上運行的行星也會演奏音樂——天體之音。
此后,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數學家和科學家都染上了“畢達哥拉斯熱”。天文學家約翰尼斯·開普勒尤為嚴重,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亦然。我們將會看到,“萬物皆數”的信念驅使他們去探尋、想象和追求宇宙的和諧,并最終推動他們取得了改變世界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