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愛的思維
- 藍龍
- 857字
- 2021-03-26 23:03:40

Our ability to become extraordinary parents lies in our ability to answer one ordinary question: “Why are we giving birth?”
我們能否成為出色的父母在于能否回答好為何生養?這一普通問題:
我們選擇一份工作的原因可能是企業規模、薪資水平、企業文化或發展前景,
重要的是我們為什么選擇這份工作,而非選擇了什么工作。
我們選擇生育可能是出于生理需求,
父母施加壓力、年齡促使或自身渴望給予與成長,
關鍵在于我們為什么選擇生育,而非什么時候生育。
從事一份真正熱愛的工作時,我們并非只履行職責,
而是投入更多精力,更主動學習,更愿意完成好工作而不只是完成任務!
養育孩子和工作類似,兩者基于同一原則——
當我們選擇生育是因為真正想分享經驗,和孩子共同成長,而不是只為繁衍下一代,
養育孩子是促進我們成長的過程,而非待完成的任務。
我們會更愿意學習而非一味說教,更愿意培養長期思維而非尋求短期方法。
我們會更有耐心去發現孩子并了解自己,花時間找到問題根源而非僅僅解決問題。
過程和時間不變,但養育孩子的道路改變了,變得更加特別、更有意義、更有樂趣!


Different plants require different cultivation,different children require different education.
衣服、食物、產品,可以大批生產。
但在學校和家庭,教育必須量身定做。
學術材料可以由工廠大批生產,
但孩子的教育必須在家中個性設計。
猶太智慧告訴我們“根據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設計我們的教育方式,以符合孩子的需求。
偏外向還是偏內向、偏感性還是偏理性、偏成熟還是偏幼稚,
甚至有同樣基因的雙胞胎,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培養。
撫養孩子,和培育一株植物的原理一樣,
溫暖的愛,健康的營養物,自由的空間,近距離的觀察;
在陰天和晴天不斷地調整和適應。


Real education comes from family.
一般父母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找最好的老師,進最好的班級,
目的是從外在給孩子爭取最好的一切。
猶太教育也會讓孩子上好的幼兒園,找好的老師,進好的班級,
也會從外在為孩子獲取更好的資源。
前者以外面為出發點,后者以外面為提升點。
好的學校和老師對孩子固然重要,
但真正的教育和老師來自家庭的氛圍和父母的思維。
好的學校提供知識和技能,幫助我們面對工作。
好的家庭培養思維和心態,激勵我們面對生活。


There is no child without a dream,there is only a child without the courage to pursue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