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逆力養成指南:如何突破逆境,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 (美)阿爾·西伯特
- 757字
- 2021-03-24 10:39:54
發現幸存者特質
我對幸存者的研究興趣始于1953年。當時我參加了美國傘兵部隊,被派往肯塔基州的坎貝爾堡接受基本訓練,并被分配到美國第503空降步兵團。美國第503空降步兵團在戰爭中受創后回到美國,據說當時只有10%的人幸免于難。
此前,我們都聽說過有關美國第503空降步兵團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支部隊戰績顯赫,匯集了一群“叢林戰士”,他們堅韌不拔、勢不可擋,能致敵死命。他們將成為我們的訓練官,這讓我們對之后的訓練感到很緊張。大家都在說,軍營里到處是一些刻薄的、總是大聲叫嚷的軍士與軍官。
然而,當訓練開始后我們才發現,那些軍士與軍官和我們之前想的并不一樣。他們雖然很強硬,但也會表現出耐心;他們雖然對我們要求很高,但也會適當給予寬容。當一個受訓士兵犯錯時,他們可能會哈哈大笑,覺得這個錯誤很可笑,而不是為此火冒三丈。他們也許會直言不諱地對那個受訓士兵說:“要是在戰場上,現在的你已經是個死人了?!比缓螅麄兙妥唛_了。
事實證明,能從戰場上死里逃生的人,更像艾倫·艾爾達扮演的“鷹眼”[1],而不像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扮演的“蘭博”[2]。例如,美國海豹突擊隊的一名指揮官曾公開表示:“蘭博那樣的人是最先出局的?!?/p>
我注意到,在我們的訓練中,戰爭中的幸存者就好像擁有一臺總是處于掃描狀態的個人雷達,任何事情或任何噪聲都能迅速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們在放松的狀態下保持警惕。我留意到,這些人之所以能成為從戰場上死里逃生的少數人,不僅是因為他們幸運,更是因為他們的一些人格特質讓形勢向對他們有利的方向扭轉。
這些人并沒有強調“適者生存”。他們是如此自信,以至于沒有必要刻意表現得刻薄或強硬。他們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顯然也不覺得自己有必要去向他人證明什么。我們這些受訓士兵知道,如果我們不得不去參加性命攸關的戰爭,這些人就是我們希望與之并肩作戰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