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逆力養成指南:如何突破逆境,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 (美)阿爾·西伯特
- 837字
- 2021-03-24 10:39:56
如何了解自己能做什么
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受到三種學習的影響。
第一種學習是內在的、自我激勵、自我管理式的學習。它直接來源于經驗,來源于探索和游戲的強烈愿望。
第二種學習來源于對周圍人的模仿。通過模仿,我們獲取了其他人的行為模式。
第三種學習是由他人指導和控制的。不幸的是,教師和家長給予孩子的過多訓練和指導,使得孩子遠離了他們天生具有的自我管理式的學習能力,從而有些學生只會被動地等著別人去教他們,有些員工只會被動地等著別人去告訴他們該做什么。他們習慣了讓別人指導自己應該思考什么、感受什么和做什么。
雖然早早地固定孩子的行為方式、思考方式和談話方式,可能會讓成年人覺得撫養孩子很省心,但孩子會變得好像“被預先設定了行為模式的小動物”,被阻隔在自我管理式學習和未來的人生改變之外。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陷入固定模式的人更不容易適應環境。
重要的是,你要認識到,孩子天生愛問問題的傾向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壓制,而不是鼓勵。回想一下你小時候,當你纏著父母問問題時,他們稱贊你了嗎?在老師的上課過程中,當你打斷他,問了與課程無關的問題時,他認可你了嗎?在高中畢業典禮上,你見過有畢業生因為在課堂上愛問問題而被授予“優秀畢業生”稱號嗎?有很大概率是沒有。
在大部分家庭和學校中,問問題并不被視為需要培養的技能或才華,與學到答案相比其重要程度往往被忽視。這就是事實。生活中優秀的幸存者總是愛問問題——好的問題、無禮的問題、糟糕的問題。
善于適應變化的人常常像“好奇心強、活潑有趣的孩子”。他們將童年時代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保留了下來,喜歡研究事物是如何發展的,可能會因自己的發現而興奮、大笑,并抓住周圍的人展示自己的發現。這些人往往喜歡以游戲的方式接近吸引自己的東西。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和了解事物是如何發展的。對于環境、他人以及自己的經歷,他們都滿懷好奇心。
一輩子都像個孩子的人會問:這是怎么回事?那又是什么?如果我這樣做了,就會怎么樣?如果我以另一種方式做,就會發生什么?如果我嘗試了不同的東西,會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