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晚上有個飯局
- 大師有文化
- 向后轉轉01
- 2089字
- 2021-03-27 12:00:00
陳迎新心頭憋著一肚子氣,一肚子委屈,這誰都理解。
但他把調子升到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高度,誰也沒想到。
私底下流傳的關于許凡采訪作弊的事,主任們隱約有些耳聞,大家都知道,陳迎新這是奔著許凡作弊去了。
黃總咳了聲:“以后再討論吧,時間不早,我們把工作安排完。”
陳迎新開了口:“既然我已經挑出了話,那還是讓我說完吧。”
“關于許凡在采訪中隱藏新聞線索,后來為己所用的事,大家早有耳聞了。我也不客氣地說,當初作為我們采訪中心派出的記者,如果如實把線索上報,我們中心就會順利做出報道。”
“但是,許凡把這重要的線索藏了起來,作為一名新人,我不得不說,他很有心計。”
錢穆冷冷地盯著陳迎新:“陳主任,說這些,你不怕牙疼?”
錢穆從頭到腳參與了“神曲事件”,并且找司機了解過情況。他懷疑,許凡確實有新的發現,但不是在風雅茶餐廳的那次采訪中,和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無關。
陳迎新:“我如實反映一些情況,是否屬實,我認為應該調查一下。”
……
第二天下午。
主任錢穆帶著副主任趙剛和許凡,前往旅游局,參加城市形象歌曲《城都》MV初樣審看。
這部MV從6月5日開始拍起,耗時10天,目前進入殺青階段,根據市里要求,最后需要拍一些鏡頭。
李芷蘭這些一直在隨拍攝團隊忙碌著。
主任一行走后,專題中心活躍起來。
十幾個采編開始熱烈討論西南傳媒市場上半年的排行榜。
一年之中,有兩個排行非常重要,半年度和年度。
西南大都市圈六省一市,共有200多家大小媒體進入排行榜,包括紙媒、電視、網站及手機等新媒體。
去年的排行榜前十,集中在蜀省和渝市,共有7家,并且囊括了前五,分別是排第一的《華西晨報》、第二的《渝市晚報》、第三的蜀省日報、第四的渝市廣電總臺、第五的《蓉城大眾報》、第9的《西南文化》和第10的《城都文化娛報》。
半年度排行榜,通常要到7月上旬出。
由于“神曲事件”半個多月來,成功止住了文娛報零售和廣告下滑的勢頭,專題中心的小記老編們,正在猜測文娛報能不能保住第10的位置。
之前的預測,文娛報在被踢出前10和勉強位于第10之間搖擺。
“如果我們能站穩第十,頭一功,應該記給小許。”一位長相漂亮、長發披肩的美女說道。
這位,叫馮詩雨,城都報業傳媒集團報花,大學畢業進報社3年不到,和許凡相鄰而坐。
門被推開,一首戴眼鏡的男生鐵青著臉走了進來。
他是專題中心著名的開心果。
馮詩雨歪著頭盯了他一會兒,開了腔:“范大山,你進報社一年,我就沒見你板過臉,今天怎么了?”
范大山:“昨天中層例會上的消息,你們沒聽說?”
“沒。”馮詩雨和小記小編們都搖著頭。
范大山:“陳迎新當眾開了炮,說許凡采訪作弊,言外之意,我們專題中心神曲報道,是作弊的結果,是偷了他們采訪中心的勝利果實。”
什么?
一個小編當場炸了:“我去,陳迎新也太不要臉了吧?當主任兩年,誰有見過他做出什么轟動性報道?文娛報排名從第五,滑到第十也保不住,他這個核心部門的主任,難道沒有責任?”
幾個小記也都氣憤難已:“無恥!他這人就是心胸太狹窄,要是氣量大點,許凡會主動要求換部門?”
馮詩雨:“我們的主任啊,就是氣量太大,這么重要的消息,他愣是半個字也沒吐露。趙副主任也真是的,主任不說,你副主任為什么不說?”
范大山是個沒心眼的貨,坐到辦公位,就給許凡發了條微信:“阿凡,有人說你采訪作弊!昨天中層半年度會議上公開說的。”
許凡回信很快來了:“早在傳了,前幾天他們采訪中心好幾個人跟我說,他們在猜測我在采訪中藏了私。”
范大山:“跟哥說實話,藏了沒?”
“藏個屁。”
市旅游局。
回完范大山微信的許凡,不覺心頭有氣。
范大山說的“有人說”,不用猜也知道是誰。
私下傳傳也就算了,拿到中層干部半年度工作會議上去說,這是想整死新人么?
他捅了捅身邊正聚精會神看樣片的錢穆:“錢主任,昨天會議,陳主任說我作弊了?”
錢穆一愣。
緩緩點了下頭,又拍拍他的肩:“別往心里去,老陳這人就是這樣,口無遮攔,你別跟他一般見識。”
“嗯。”許凡點了下頭。
別跟他一般見識?
我許凡恐怕很難做到。
這時,手機發出了銀行到款提示音:市旅游局向他賬戶匯入了30萬元錢。
20萬元,是買斷《城都》發行版權的費用,10萬元,是許凡前期填付的《城都》歌曲制作費用。
旅游局買斷《城都》作為城市形象歌曲的總費用,為50萬元。
其中40萬元,為版權買斷費,本來按行規,詞曲作者拿四成,演唱者拿六成,詞曲作者佚名由許凡全權代理。
在簽協議時,李芷蘭死活不同意四六分成,表示這首歌,佚名老師最少應該拿八成。
許凡好說歹說,總算按五五分成。
賬戶里靜靜地躺著30萬元,許凡想起了《國學寶典》系統。
當銀行賬戶達到10萬元時,赤色的《國學寶典》自動升級為橙色,懟得陳迎新兩眼發黑的孔子“三十而立”和秦朝面條,就是升級后的寶典提供的知識。
從橙色升級到第三級的黃色,需要100萬元,還差70萬元。
這時,錢穆起身,到外面接了個電話。
回來時對趙剛說:“晚上文化局一位老哥們設宴,你叫幾個新記者一起去。”
錢穆的風格跟其他主任不同,其他主任外出吃飯愛帶老記者,他愛帶新記者,是報社出了名的。
趙剛十分清楚,錢穆這是在為新記者拉人脈、多結識社會各流人物,以便為今后獲取新聞線索打開渠道。
他多問了句:“要給他們寫報道嗎?”
錢穆:“不用,人情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