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改頭換面

開國稱帝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大封特封,都給我升官!外臣當中,大臣張延翰、張居詠、李建勛等人為同平章事,參與決策。熟悉唐代歷史的自然知道,這就是宰相。

這里還要說說李建勛,前面提到過,他父親是李德誠,封南平王,趙王,爵位如此之高,很顯然,是楊吳的開國元勛,更是南唐的開國元勛,曾和另一位楊吳開國元勛周本共同勸進徐知誥,這兩位是朝中地位數一數二的人物,可惜周本老了,已經糊涂了,人家誓死效忠楊家,卻被兒子連蒙帶騙寫了勸進書,后來沒過多久又羞又愧,在稱帝兩三個月后的昇元二年(938年)正月就去世了,由于是功勛大臣,徐知誥以唐朝郭子儀逝世的規格為他輟朝五日。

至于李建勛,文采不錯,后來又娶徐溫的女兒廣德公主,也就成了徐知誥的妹夫。當宰輔當了很久,徐知誥都有些忌憚,后來通過臣子彈劾他,才旁敲側擊趕下臺。不過由于妹妹廣德公主的哭訴,徐知誥才無奈的又讓他上位,到李璟時期地位和宋齊丘一樣受到尊崇,一直到后來的保大十年才逝世。他的行為和宋齊丘相仿,而宋齊丘很少服人,李建勛則是他為數不多的推崇者。當然,這都是后話。

皇族之中,他立宋氏為皇后,追尊義父徐溫為太祖武皇帝,畢竟人家也待他不算太壞。同理還有自己那幾個義弟與義侄子,封王的封王,封郡公的封郡公。至于自己的親兒子,他是有五個的,前面說到過,前三個曾輪流在朝中輔政,至此次子徐景遷先卒,可惜只有十九歲。于是以長子景通為吳王,徐景通就是后來的李璟。至于為什么不是太子,人家不要啊,一直推辭,說咱們兄弟和睦,不急著立太子,哪怕是兄終弟及他也樂意。所以長子并不是皇太子。

齊國的建立,自然是全盤接收了楊吳的政治經濟等局面,疆域大概是今江西全境、湖北東部、安徽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以及淮北一隅的海州。即北起海州(今江蘇連云港市),南到虔州(今江西贛州市),東到常州(今江蘇常州市),西到鄂州(今湖北武漢市),合計二十八州。鄰國有北邊后晉、南邊南漢、西邊馬楚、東邊吳越、西北南平、東南閩國。

昇元二年(938年)五月,楊吳末帝也就是現在的讓皇突然屢次“請求”搬家,許多大臣也為他“爭取”,于是徐知誥將他搬到潤州,護送他前去的正是李建勛。又修建丹陽宮讓他居住,可惜他命淺,就在這年十二月就死了。后來又把楊氏皇族搬到另一個地方,嚴加看管,阻止與外界溝通,使得楊氏男女自為匹配,天下人都可憐他們。直到后面柴榮征淮南時,他下令要安撫楊氏子孫,李璟聽說后害怕楊氏作亂,干脆將他們都殺了。政治斗爭便是如此,一定要有你死我活。

宗族是一個很厲害的東西,它以姓氏為紐帶,以土地為基礎,以血緣為依托,組成了強大的宗族社會,并延綿不絕。說白了,從古至今,人們都講究個根本,即做人不能忘本。而徐知誥的本則是李,他是李家人,不是徐家人。所以在昇元三年(939年),大臣們又發揮其作用,紛紛上表,請求徐知誥恢復李姓,徐知誥搖搖頭,這怎么行,我被義父含辛茹苦的養大,不能忘恩啊。這時真正的徐家人又出面了,您本來就姓李,能寄養在我們徐家是我們的福氣,所以您一定要恢復李姓。于是乎,徐知誥“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在這之前,他把徐溫的廟號改成義祖,一個義字,算是對徐溫的肯定。中華上下五千年,這廟號只有兩個,一個是他,另一個是后周郭威他爺爺。

之后就開展了浩浩蕩蕩的復姓問題,首要任務是幫他想個名字。此話一出,各種建議層出不窮。有人說叫李昂吧,不行,唐文宗就是這名,這不明擺著犯諱了嗎。叫李晃吧,不行,后梁朱溫稱帝后就叫朱晃,咱可不能跟他一樣。叫李坦吧,還不行,坦字有旦字,又得避諱唐睿宗李旦了。最后經過萬千討論,敲定下來,就叫李昪吧。昪字,日光明亮之義也,這名好。同時作為大唐后裔,自然得改國號,于是就正式宣布,改齊為唐,史稱南唐。又直接正常操作,一頓追封,直接追封到唐憲宗兒子建王李恪。完成這些,他才心滿意足。后面幾年他都與民休息,減少租稅,換取了國家的太平與安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和县| 辽源市| 博白县| 新河县| 即墨市| 甘谷县| 佛山市| 家居| 枞阳县| 贡觉县| 长阳| 中阳县| 札达县| 徐水县| 敖汉旗| 陆丰市| 靖边县| 乌兰县| 永德县| 广东省| 滕州市| 玛沁县| 青川县| 沂源县| 福海县| 西林县| 行唐县| 玉林市| 盖州市| 盐边县| 明水县| 双桥区| 南和县| 米脂县| 收藏| 穆棱市| 雅安市| 连山| 新河县| 乌拉特后旗|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