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增長的初期,由于經營者受利益驅動,假冒偽劣商品往往呈上升趨勢,這時消費者往往就等同于受害者。即使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情況也未見得有根本改觀。
根據現有的不完全統計,在歐共體各國,每年有2.5萬至3萬人死于發生在家里的事故,受傷數高達400到500萬。器具、家用電器、紡織品、玩具都是事故的起因,(包括鍋變質、折疊桌翻倒、衣服燃燒等),其中絕大多數沒能進入統計(燒傷、觸電、割破皮膚、成人或兒童中毒等等)。
另外,我們正處于一個“食品革命”的初期,現代化的食品生產、儲存、加工和經銷方式需要求助于化學、獸醫藥物學和植物病藥物學(肥料、農藥、激素、抗菌素、防腐劑、色素等等),求助于新技術的運用(凍干法、食品輻射等)。合成食品的制造將使用迄今為止只在紡織工業和塑料工業中運用的技術(為獲取合成肉類所需的植物蛋白質的擠壓工藝)。這些新技術的應用,產生了相應的新危險。因此,要擺脫“消費者——受害者”的命運,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