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跳八關
- 清貧的詩意:正在消失的游戲
- 蔣藍
- 659字
- 2021-04-22 10:44:19
這個游戲的俗稱就叫“跳鞍馬”或“拱背”,是個開門見山的名字。即一人蹲下或弓腰作鞍馬狀,分八個高度逐一升級,眾人輪流跳過,失敗者作鞍馬。
跳八關有兩種跳法,一種是用手支撐“鞍馬”跳過去,另外一種是不準用手,必須直接飛身越過“鞍馬”,難度比較高,尤其是在過七、八關的時候,“鞍馬”幾乎已經站直,跳的人有心理壓力,“鞍馬”卻有更大的壓力——他害怕對方撞到自己的腦袋。但這是不可避免的,鼻青臉腫的事情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大家也不是很在意。因而,做“鞍馬”的人會主動彎腰,讓跳越者通過。這自然會遭到大伙的抗議,大喊不算,但是,真輪到自己當“鞍馬”,也會不由自主地低頭。
女孩子在一旁看得入迷,她們也會依葫蘆畫瓢地仿照,大家跳得小心翼翼,男孩有炫耀本領的沖動,乘“女鞍馬”不備,飛速跳躍而過,這就像捅了馬蜂窩,女孩們都不依了,大聲叫喊著“流氓”,甚至會去找老師評理。老師對這類事情不好管,但也不能不管,只好唬下臉來,怒視一番,盯得大家發毛,知道自己的過失,然后怏怏地散去了。老師一走,歡樂的節目緊接著繼續開始。誰當“鞍馬”還得繼續像木頭那樣立著。
我清楚記得有一句順口溜:“腦殼當球踢,屁股當鼓打。”道出了這個游戲的規則:“鞍馬”應盡量低頭、縮股。
有個家長偶然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當牛作馬”,就怒不可遏地沖將過來,拉起孩子的手,大聲宣布:誰也不能再騎在勞動人民的頭上作威作福了,你們這些同學要干什么?聽他一陣咆哮,大伙很是不滿,不知哪個孩子回敬了一句:神經病!這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詞匯解放了大伙的情緒,大伙哈哈大笑,氣得那個家長渾身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