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大事件、混亂與恐懼

一遇到價格波動,華爾街上哭得最響的就要數那些有效市場假說的信奉者。

——詹姆斯·奧肖內西(James O'Shaughnessy)

小概率事件一旦出現,那就一定是難以預料的。

——納西姆·塔勒布1

還記得派爾在安迪·格里菲斯脫口秀上的表演嗎?我現在都還能想起派爾的那句經典臺詞:

驚喜,驚喜,還是驚喜。

我們要想理解趨勢跟蹤帶來的真實影響,就必須看看近50年來的特大事件:泡沫、資產破滅等,看看趨勢跟蹤者在這些時間內的業績數據,看看他們是如何在零和博弈中贏得驚喜的。

鄧恩資本做投資的過程,就是運用對沖來消除市場風險的過程。

——鄧恩資本

很多國家的政府和華爾街都因政府垮臺、中央銀行失誤、企業清算、銀行爆雷、基金破產等事件臭名昭著,而資產就在這些事件中從輸家轉移到了贏家。這場游戲周而復始,就像鐘表一樣;而主流媒體則競相報道那些在“驚喜”中失敗的人,卻根本沒有報道贏家在哪里。受新聞媒體的引導,公眾也就只關心輸家是誰,而忘了問:誰才是贏家?他們是如何贏的?

有時,人們也會接近問題的本質:“每一次出現這樣的衍生品災難時,我都會想:如果巴林銀行是輸家,那誰又會是贏家呢?如果奧蘭治縣是輸家,那么誰又會是贏家呢?如果寶潔是輸家,那么誰又會是贏家呢?”2

但是誰也沒能找到贏家是誰,就連那些金融領域最有名的學術專家,在這方面的工作也大都淺嘗輒止。芝加哥大學的克里斯托弗·L. 卡普就曾感嘆道:“這是一場零和博弈。有輸家,自然就有贏家,但是你沒辦法辨別出贏家到底是誰。”3

要我看,寶潔公司就是自食惡果,才做了賭徒和被告。而現在他們居然還在抱怨。

——利奧·梅拉梅德(Leo Melamed)

當重大的市場事件發生時,一開始,聰明的人都能想到,輸家賠的錢一定去了某個地方,但是,慢慢地大家就不再思考這個問題了。人們不喜歡從內部打破自己的思維方式:“恐懼仍然存在于那些養老基金受托人之中——在尼克·李森(Nick Leeson)搞垮了巴林銀行之后仍然如此。巴林銀行犯下的錯誤,可能是最常被提到的衍生品災難了。但是,當李森在期貨市場上下注,買入日經指數期貨輸得血本無歸時,就對應地有人從做空日經指數期貨中賺了大錢。”4

有些人就在李森做多時選擇做空,賺了大錢。但是主流觀點和華爾街都沒有正確地看待這一現象。邁克爾·莫布森指出,標準的金融理論無法解釋那些人在大型事件中是如何賺到錢的:“在投資方面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利用(或者避免)黑天鵝事件的沖擊。但不幸的是,標準金融理論對此并無闡述。”5

大多數時候,在市場上都是趨勢形成了事件,而非事件造就了趨勢。事件通常只是人們面對趨勢時所形成的反應,在艾德·斯科塔那里被稱作一聲“啊哈”。而在這個時點上,趨勢跟蹤者已經建好了倉位。

——杰森·羅素6

這些不可預知的大事件,正是趨勢跟蹤巨額利潤的來源。一位從業者是這樣解釋趨勢跟蹤者能在不確定事件中取得成功的原因的:

市場按照某種趨勢運行,就必然是市場中的參與者對經濟形勢達成了某種共識,這種共識驅動了市場的運動。在這種共識之下,如果突然有重大事件發生,如1998年8月的俄羅斯債務危機、2001年的“9·11”事件,或者是2002年的安然丑聞、2008年的金融危機,都會加速現有趨勢的發展……事件并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它必然基于已有的趨勢……這就是趨勢跟蹤者很少犯錯的原因。就算預判出現錯誤,趨勢跟蹤策略中的止損條件也會限制損失頭寸。當市場共識逐漸被事件驅動的時候,例如主權國債臺高筑,事件本身就會強化已經存在的危機,并且驅動趨勢進一步發展。因為趨勢跟蹤通常被看作某個事件的“看漲期權”,因此當事件真正發生時,收益自然很高。7

如果說得更直白一點,那就是:“任何看似不可能的事件最終都有可能發生。因此,任何對小概率事件心存僥幸的人都會輸得很慘,這只是時間問題。最終的復合收益會因為厚尾分布的損失而變得不穩定。”8然而,重大事件也讓很多人把目光錯誤地放在了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上,做了很多無意義的分析。例如,Thomas Ho和Sang Lee所著的《牛津金融模型入門》(The Oxford Guide to Financial Modeling9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內容:

1995年2月25日凌晨4:30,邁克·基里安在波特蘭的家中被吵醒。基里安負責巴林銀行遠東客戶的經紀業務,這是他在過去7年內一手創建的。吵醒他的,是巴林銀行中國香港辦公室的弗雷德·霍肯伯格。

“你在忙嗎?”

基里安還處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不,我還在睡覺。”

“你聽說了什么傳言嗎?”

基里安有些困惑,他答道:“還沒有”。

“我聽說我們公司都完蛋了。”

“你是什么意思?”基里安問道。

“我聽說了一個很可怕的傳聞。尼克·李森好像把我們公司搞垮了。”10

1. 從社會角度來說,這一事件告訴了我們什么?

2. 上述金融方面的損失,來自衍生品的“黑暗面”嗎?

3. 我們應該改變我們現行的金融運行方式嗎?

4. 社會是否應該接受這樣的金融損失,把它當成商業世界中“適者生存”的一部分?

5. 是否應該制定法律以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把市場的輸贏當作政府應該解決的道德問題,這是很多人都持有的觀點。虧損者因自身策略導致失敗,而這樣的視角能夠消除他們的內疚感。然而市場并非政治家和社會學家可以改造的場所。任何法律都無法改變人性。正如艾森豪威爾所說:“尋找替罪羊是所有狩獵探險中最容易的一種。”

近到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2014~2016年石油危機,遠到2008年金融危機、2000~2002年互聯網泡沫、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破產,甚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5年巴林銀行倒閉、1993年德國金屬公司轟然倒下,種種歷史事件,都讓我們想到同一個問題:到底誰獲利了?他是如何獲利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州市| 元阳县| 澄江县| 隆尧县| 中方县| 大名县| 渝北区| 旅游| 获嘉县| 绵竹市| 新绛县| 美姑县| 安阳市| 巫山县| 赤峰市| 东山县| 东兰县| 麦盖提县| 潍坊市| 万源市| 深水埗区| 开原市| 青阳县| 梅州市| 安徽省| 慈利县| 华蓥市| 霍邱县| 长春市| 新晃| 子长县| 什邡市| 三门峡市| 宜州市| 唐河县| 宜丰县| 瓦房店市| 门头沟区| 玛沁县| 吉木萨尔县|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