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勢跟蹤(原書第5版)
- (美)邁克爾·W.卡沃爾
- 1653字
- 2021-03-12 20:32:48
變化即市場
帕特里克·韋爾頓(Patrick Welton)說他找不到任何趨勢跟蹤出現退化的證據。他構建了120種趨勢跟蹤策略,有些是基于反轉的策略,有些是基于區間突破的策略,有些是基于波動率和分級輪動的策略。這些策略平均的回測區間是兩周到1年不等,他得到的結論是,所有策略的業績特征幾乎一致。
韋爾頓還專門糾正了關于趨勢跟蹤的收益來源已經消失的誤解。他指出,從最根本的原則出發,趨勢跟蹤的收益一定來自市場價格的變動。人們會對事件做出反應,而這需要時間并伴隨不可預測性。最終,所導致的價格波動的方向和幅度也自然是無法預知的,而這正是趨勢跟蹤能夠起作用的關鍵。40
他們就像沖浪者,研究波浪的運動而不是問波浪為什么這樣。他們只是單純地在波浪出現時盡可能長時間地駕馭它,并且在浪潮改變前調轉方向。
——莫頓·巴拉茨(Morton S. Baratz)41
對于趨勢跟蹤的諸多質疑,一位基金顧問在很早以前就回擊道:
(20世紀80年代)在一次由德國期貨期權交易所贊助的活動中,幾位顧問和聯營操盤手正對一群德國的機構投資者做演示,演示者中就有兩位來自坎貝爾和亨利的趨勢跟蹤者。在問答環節,某位聽眾問:“趨勢跟蹤不是已經死了嗎?”此時,這位顧問讓演示者再展示一下坎貝爾和亨利的歷史業績。接著,他指著以前的下跌走勢,說道:“這是趨勢跟蹤不行了的第一個預兆,這是第二個,接下來還有……但如今,這些交易者都賺了大錢,凈值又創新高。只要他們一賠錢,就會有人跳出來說趨勢跟蹤不行了,僅此而已。”坎貝爾和亨利都為他們的投資人創造了數億美元的收入,如果你因為出現損失就認定趨勢跟蹤已死,那顯然是不正確的。42
正如日出日落乃世間常態,趨勢跟蹤在盈利和虧損之間反復也不足為奇。盡管奉行趨勢跟蹤的交易者賺了大錢,你也總能找到趨勢跟蹤已死的證據——正如每隔幾年那些愛炒作的出版社或者有效市場理論的信奉者所做的那樣。
華爾街極少接納趨勢跟蹤者,對此一位趨勢跟蹤者反問道:“一個人如果能在市場上做到高買低賣,持續二十多年都賺錢,如果不是基于市場固有的趨勢,還能是什么原因呢?相反,我看見那些華爾街聰明的參與者們卻低買高賣,至多獲得短暫的成功,而最終走向破產。這種現象年復一年,只因他們總認為市場會順著個人的判斷走。”43
市場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不可能是沿著一條直線運動的。在趨勢中,市場必然有背離趨勢的震蕩和波動。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去處理這些擾人心神而又無法避免的波動。但實際上不必如此;根據趨勢本身,我們就可以創造出簡單卻有效的交易系統,收獲長期的高收益(盡管有些波動)。你要相信市場之神的饋贈。
——保羅·穆爾范尼
趨勢跟蹤者保羅·穆爾范尼(Paul Mulvaney)說得十分準確:“從2005年開始,我們的趨勢跟蹤策略就再也沒有變過。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關于長期的趨勢跟蹤,我們印證了那句古老的箴言,太陽底下并無任何新鮮事。”他繼續說道,“最近幾年我們的研究集中在交易執行的算法上——但和趨勢跟蹤的哲學比起來,算法無足輕重。”
表1-1是穆爾范尼交易哲學的歷史業績。
馬克·斯皮茨納格(Mark Spitznagel),一位關注尾部風險和收益的交易者,他和納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關系密切。他把穆爾范尼的收益說成是“極端不對稱的收益”——他也是這么描述自己的交易的。無論是斯皮茨納格還是穆爾范尼,他們最終的交易目標都是:可以在某次戰役中輸,但必須在整場戰爭中贏。
老實說,我不是在說你撒謊。但你需要講清楚整個情況。你要將所有信息都清楚地呈現出來,頭腦清晰的人才可以做出判斷。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
這么說吧,你可以通過穆爾范尼的業績記錄,反向破譯市場,你可以從中一步步理解市場是如何波動的,而他最終的業績又是如何一步步向上走的。這張表格是把你帶進趨勢跟蹤世界的引子,此時你需要具備一種基于趨勢而非基準的思維模式。但是,趨勢跟蹤的含義比一份業績記錄可要豐富得多——趨勢跟蹤策略已經在數不勝數的交易者中得到廣泛使用,其時間跨越了一個多世紀。而要想理解為什么市場會呈現出趨勢而不是毫無規律,就需要理解投資者的行為偏差、市場摩擦、對沖的需要、來自央行和政府永無止境的干預。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