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指揮與控制(C2)的成效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在戰爭中,任何一項其他活動的重要程度都無法與指揮與控制相提并論。因此,指揮與控制的理論是軍事理論研究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一輪以信息化為標志的軍事變革掀起了以消除各軍兵種“煙囪系統”、建立C2要素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操作”為目的的指揮與控制系統發展高潮。C2迅速從單純的C2演化到C3、C3I、C4I、C4ISR等,技術元素與功能形式等越來越多,結構與過程越來越復雜,涉及的人、信息與結構及其對象等指揮與控制要素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智能技術的迅速興起又給指揮與控制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以智能化為特征的指揮與控制系統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整個領域面臨著一場深刻的變革。例如,在信息與智能時代,指揮與控制可以突破傳統的統一指揮、統一意圖、等級組織、直接控制等方式,并表現出不確定性、動態性、隨機性、涌現性、非線性等特點。

這些變革,都觸及指揮與控制的本質——領域、模式、過程、組織等問題,但現有諸多指揮與控制系統設計與使用仍然沒有突破工業時代機械化戰爭的思維模式的限制,對指揮與控制本質的認識仍然缺乏從現代科學的角度進行的深刻剖析。因此,重新認識和理解信息和智能時代的指揮與控制成為一項十分迫切的重要任務。對指揮與控制本質的認識,需要從源頭探究其基礎理論的發展,以新的技術、新的使命與任務為出發點,建立新的指揮與控制基礎理論。

作者及所在研究團隊從21世紀初開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裝備預研、軍口863等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指揮與控制的相關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同時通過承擔相關型號項目,進行了相關系統與關鍵技術的研發實踐。在此過程中,我們對指揮與控制基礎理論的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相關實踐中梳理出問題,并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指揮與控制組織設計等問題的研究。這一時期的研究出發點,是通過自頂向下的優化設計,期望實現指揮與控制的最優結構與過程。雖然抓住了指揮與控制基礎理論中的關鍵問題,但這一研究視角并不完整,也未能充分體現出信息與智能時代的特點與內涵。第二階段是從理論上進行全新探索,從指揮與控制的源頭出發,對其基礎理論問題再認識、再梳理,從概念、領域、模式、過程、組織設計等多個角度,重新構建指揮與控制的基礎理論。第三階段,也是目前正在開展的階段,是從認識再回到實踐,結合新一代智能化、邊緣作戰特性的C2系統的研究與開發,用新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并從實踐中檢驗理論。

全書共8章。第1章為緒論,介紹了指揮與控制的起源與演化、概念、組成要素、本質特征與理論體系等內容。第2章介紹了指揮與控制理論基礎,包括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模型及其他科學原理。第3章介紹了指揮與控制的領域,包括域的概念、領域的劃分與關系、各域的特點及作戰形式。第4章介紹了指揮與控制的模式,包括模式的內涵、分類、度量等。第5章介紹了指揮與控制組織設計,包括基本概念、測度指標、基于計算組織理論的設計方法等。第6章介紹了指揮與控制過程模型,包括經典的OODA環模型、面向信息處理的模型、面向認知的模型、PREA模型等。第7章介紹了指揮與控制系統,包括功能、關鍵技術、典型系統介紹。第8章介紹了智能時代的指揮與控制,包括發展趨勢、時代特征、新形態與新架構。

在作者經歷的近20年關于指揮與控制理論問題的艱苦探索的過程中,多次否定自己的認識,又重新構建自己的思路,始終都在猶豫與徘徊。本書歷經3年,先后五易其稿,直到今天面世,作者仍然認為本書還是探索之作,在指揮與控制基礎理論的諸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再加上作者本身的能力和水平所限,其中錯誤、疏漏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朋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利于我們繼續研究。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教育部“指控組織設計與優化”創新團隊等項目的資助,在此深表謝意。感謝本研究團隊朱先強副研究員、修保新副研究員、周鋆博士、湯羅浩博士等各位老師,他們的思想和工作為本書內容提供了寶貴思路和指導。感謝徐颯、楊昊等研究生,他們參與了書稿的整理工作。

作 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正镶白旗| 五大连池市| 六安市| 滦平县| 华池县| 潮州市| 家居| 桓仁| 礼泉县| 读书| 贵南县| 沂源县| 汉中市| 新乡县| 泾阳县| 天津市| 宁化县| 广丰县| 文昌市| 惠水县| 教育| 浦东新区| 榕江县| 馆陶县| 宁武县| 温泉县| 云龙县| 庆安县| 门头沟区| 都兰县| 清水县| 汉中市| 遂川县| 大洼县| 定边县| 汶川县| 吉安县| 洮南市| 双牌县|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