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拉圖的倫理學
- (英國)特倫斯·埃爾文
- 1517字
- 2021-03-05 13:44:37
60.關于蘇格拉底式快樂主義的問題
《普羅塔戈拉》的這個部分從認識論的快樂主義出發,去論證不自制的不可能以及美德統一性。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假設,蘇格拉底既接受了這些結論,也接受了快樂主義的前提。然而這種假設需要某種辯護;因為某些批評者認為,蘇格拉底本人并不接受快樂主義的論題,而是僅僅用它作為一個流行觀點,為自己在與多數人的論爭中達到目的而提供支持。
這種“從個人偏好出發”(ad hominem)的快樂主義解釋依賴于三個主要論證:(1)蘇格拉底試圖表明,多數人如何承諾快樂主義的觀點;他沒有論證說它是真的,而僅僅說他們不能避開它。因此我們就不能推斷他接受快樂主義。(2)快樂主義的真理對于蘇格拉底拒絕不自制及相信美德統一性來說并非必要,而且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肯定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3)任何其他的蘇格拉底對話都沒有肯定快樂主義;的確,快樂主義與其他對話中的倫理學說是不相容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肯定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第一個論證依賴于一個事實,即蘇格拉底試圖表明,多數人隱含地接受快樂主義。要假定蘇格拉底自己并不接受這個主張,這并不是充分的理由。蘇格拉底對這一點的論證真是太常見了:盡管他的對話者最初持有不同意見,但是他們也會承諾某些原則,這些原則要求他們同意蘇格拉底。這就是他說服克里同放棄后者最初反對蘇格拉底待在監獄里的觀點的方式,只要克里同仔細審視他自己所持有的真誠信念的含義(Cri.,49c11—d1)。蘇格拉底假設,對話者通過辯駁法所得到的這些結論都是真的。[214]辯駁法的第二人稱特點及其訴諸對話者的信念,這些都是蘇格拉底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使用的辯駁法所具有的令人信服的特征。[215]在《普羅塔戈拉》與多數人的論爭中,沒有什么能令其在任何意義上是“從個人偏好出發”的,這使這個論證得以與一般意義上的辯駁論證相區別。[216]
如果我們發現,蘇格拉底小心地將快樂主義觀點限定在多數人的范圍,并且使自己和該觀點分離開來,那么我們就有更好的論證來支持一種出于個人偏好的解釋;但是我們完全沒有發現這一點。事實上,蘇格拉底自己提出了快樂主義,針對普羅塔戈拉和多數人最初的反駁,以之作為自己論證美德統一性的第一步(351b3—c6)。只有當他出于自己的目的而聲明快樂主義的時候,他才試圖表明多數人實際上是同意他的,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217]
為出于個人偏好的闡釋所做的第二個論證堅持認為,《普羅塔戈拉》僅僅是要表明,多數人和智者必須接受蘇格拉底式的美德學說,因為他們承諾了快樂主義;這些快樂主義的論證并沒有(在這種觀點看來)為蘇格拉底提供接受其學說的理由。[218]這個論證訴諸以下事實,即快樂主義的前提對于一種支持蘇格拉底學說的有效論證來說是充分但非必要的;一種非快樂主義的論證可以從蘇格拉底的幸福論假設出發以達到這些學說,而不需要訴諸快樂主義。
然而,這個觀點并不支持一種出于個人偏好的解釋思路,因為并非每一個有效的論證在這個語境中也都是可行的或并非尚在爭論的。我們已經看到,對不自制的常識信念構成了對蘇格拉底心理幸福論的強反駁。如果蘇格拉底要回答這個反駁,他就不能完全把心理的幸福論看成是理所當然的,而必須論證它。快樂主義的論證就是他所提供的全部論證。《普羅塔戈拉》或短篇對話中沒有暗示任何其他論證可擔當此任。快樂主義的論證完成了蘇格拉底需要它完成的任務,只要蘇格拉底相信這個理論主張。
因此,對出于個人偏好的闡釋所做的前兩個論證并不成功。這些反證構成了一個強案例來支持下述主張,即認為蘇格拉底接受認識論層面的快樂主義。然而,這個例子也不是結論性的;我們還可以贊同出于個人偏好的闡釋,只要我們確信第三個論證。于是我們必須追問,為什么根據蘇格拉底對話的倫理學說,快樂主義看起來既可以有吸引力,也可以沒有吸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