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拉圖的倫理學
- (英國)特倫斯·埃爾文
- 1318字
- 2021-03-05 13:44:33
43.蘇格拉底對其主導原則的捍衛
《歐緒德謨》從某些關于幸福的普遍且(在蘇格拉底看來)明顯正確的主張入手,達到某些關于智慧和幸福之關系的有爭議的觀點。在論證過程中,蘇格拉底澄清和捍衛了某些主導原則,而提出這些原則的對話是從關于美德的日常信念開始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則聲稱,每一種美德都必定是美好的和有益的。蘇格拉底在一種非常強的意義上解釋這個原則,堅持說每一種美德都必須在整體上對行動者有所助益。他在《歐緒德謨》中接受的理性的幸福論,說明了為什么他相信自己能夠主張這個強版本原則。理性的幸福論假設,(1)A有恰當的理由選擇x而不選擇y,當且僅當x比y更好地促進A的幸福。蘇格拉底還假設(而且他的對話者并沒有反對),(2)我們總有恰當的理由選擇美德而不是別的東西;如果我們發現,某種假定的美德沒有滿足這個條件,我們就有恰當的理由得出結論,認為它并非真是一種美德。這兩種假設都支持蘇格拉底關于美德和幸福的強的結論。
如果我們同意這一點,我們就可以了解,為什么蘇格拉底有理由相信各種美德不能彼此分離;因為如果一種假定的美德可以和其他美德分離開來,那它就有可能不再促使我們去選擇對我們來說整體上最好的事物,因此這種假定的美德就不能被證明是一種美德。[161]
《歐緒德謨》不僅闡明了蘇格拉底敦請他的對話者去接受的原則,也有助于解釋為什么他會接受一些不去詢問對話者就予以相信的原則。在提倡智慧的同時,《歐緒德謨》似乎是將美德降低到了對幸福來說并不必要的財產的地位(Euthd.,281c6—7)[162],但是只有在它們與智慧不能等同的前提下才能將之降級。《歐緒德謨》說得很清楚,要么我們必須將美德看成從屬性的善并受到某種高級科學的制約,要么我們必須把每一種美德都等同于高級的科學本身。《卡爾米德》和《拉凱斯》暗示蘇格拉底選擇了第二種可能;考慮到他在《歐緒德謨》中關于智慧的觀點,他的這個選擇是合理的。
在《歐緒德謨》中,蘇格拉底假設,如果我們有智慧,我們就不需要關心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為智慧確保了對我們的財產的正確運用。如果在這一點上他是正確的,而且他是正確地將每一種美德都等同于智慧,那他就能支持在《申辯》、《克里同》和《卡爾米德》中提出的假設,即美德對幸福而言是充分的。
然而,將美德等同于智慧的做法不只是要求理性的幸福論。如果我們假定以下這種情況是可能的,即相信x對我們來說比y更好卻仍然選y而不是x,那么我們就會堅持認為,勇敢不僅要求知識也要求忍耐,節制不僅要求知識也要求自我控制。理性的幸福論并不意味著這些不合理的選擇是不可能的,因此它也無法提供任何理由來確定知識對美德來說是充分的。盡管理性的幸福論(出于前面說到的原因)支持諸美德的不可分離,但它并不意味著每一種美德都等同于對善的知識。
要表明美德只是知識,蘇格拉底就必須堅持認為,我們不可能不合理地選擇表面上更小的善;要堅持這一點,他就必須堅持心理的幸福論。盡管《歐緒德謨》并沒有明確地主張心理的幸福論,但是蘇格拉底的觀點意味著智慧對幸福來說是充分的;這同一個心理幸福論的主張有助于解釋,為什么他在《拉凱斯》和《卡爾米德》中論證每一種美德都等同于有關善的知識。如果心理的幸福論是真的,那么蘇格拉底忽略每種美德的非認知方面就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