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眼里,皇帝是沒有“愛情”的,因為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三千佳麗”,有高達數萬的嬪妃宮女,擁有的女人太多了,怎么會“愛情專一”?所謂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只不過是皇帝對于某個妃子的“專寵”罷了。而且,皇帝對于嬪妃的“專寵”,會隨著嬪妃的年老色衰而淡化。不過,這是我們普通人理解的“愛情”,實際上,皇家的愛情,與普通人大有不同,要依據當時的歷史環境來分析,而不能脫離歷史環境,用現在的眼光看古人。依據當時的歷史環境看待愛情,才是正確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皇后對于皇帝的愛情,就是輔佐他做一個好皇帝
在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對于男人,是允許有多個女人的,只要你有那個能力。而對于女人,自從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始,基本上就全面接受了儒家的觀點,要求女人“從一而終”。皇帝是普天之下權力最大的男人,有多個妻妾便成為很正常的事,實行一夫一妻制,是中華民國以后的事情,這便是當時的歷史環境。
因此,皇后對于皇帝的愛情,被要求具有“唯一性”。表現出來的“愛情”,便是不但自己做個“賢內助”,還要掌管好后宮,當好其他嬪妃們的“領導”,讓其他的嬪妃們也要守規矩,共同當好皇帝的“賢內助”。
古代有許多皇后當好“賢內助”的例子。漢武大帝的皇后衛子夫,便是一名不錯的“賢內助”,其弟弟衛青成為漢武帝掃平匈奴的得力助手和前線統帥;唐太宗的賢后長孫皇后,也是一樣,多次勸諫唐太宗聽取群臣的合理建議,如果不是長孫皇后賢德,恐怕唐太宗也沒有那么寬廣的胸襟,弄不好一氣之下就把賢臣魏征“賜死”了。貞觀之治的功勞簿上,至少有一半是長孫皇后的功勞。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更是一位賢后,從朱元璋打江山到坐天下,一直在默默付出。朱元璋被上司郭子興下令關押,吃不上飯的時候,馬皇后將熱餅藏在胸口偷偷給朱元璋送去,因此皮膚被剛出爐的燒餅燙傷。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歲月里,馬皇后一直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精心輔佐朱元璋,穩定后方。她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鼓勵將士,撫慰眷屬。還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來犒賞士兵,幫助朱元璋穩定軍心。
朱元璋稱帝后,馬皇后更是表現出賢良的一面,多次保護朝中賢良的大臣,因此受到舉朝稱頌。朱元璋開創了“洪武之治”,與馬皇后的賢良是分不開的;永樂大帝朱棣也娶了一位賢妻徐皇后,徐皇后是大將軍徐達的女兒,她文武全才,在朱棣“靖難之役”時,曾率北平軍民擊退了朝廷的李景隆部隊強攻,是花木蘭、穆桂英式的巾幗英雄。朱棣稱帝后,徐皇后多次奉勸朱棣廣納諫言,休養生息,減少殺戮,為朱棣開創“永樂盛世”做出巨大貢獻。
作為一國之母,皇后的感情不同于小家碧玉,她們將自己的命運與皇帝的命運和“國運”緊緊聯系在一起。這就是她們在封建社會的愛情觀。
皇帝對于皇后的愛情,就是維護她不可動搖的地位
作為皇帝而言,注重感情的皇帝,他們的愛情表達往往以另一種方式體現。普通人郎才女貌,廝守一生。但皇帝首先關注的是國運,其次是維護皇后不可動搖的地位。皇帝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三千佳麗很正常,這是由當時的歷史環境和皇帝的社會地位決定的。但皇帝也是人,對待這些后宮女人,重視程度是不一樣的。皇帝娶更多的女人,一是為了生理的需要,這是由男人的本性決定的;二是為了傳宗接代,開枝散葉,增加皇族子孫的需要。普通的嬪妃,由于色藝超眾,受到皇帝的寵愛,但可能只限于性。而皇帝對于皇后的感情,則是永恒的精神寄托。
李世民對于長孫皇后的感情,從長孫皇后去世后的表現可見一斑。李世民將長孫皇后視為“嘉偶”“良佐”,長孫皇后去世后入葬元宮,李世民“待死如生”,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起舍,命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長孫皇后;他還在宮中建起“層觀”,以便于眺望昭陵,因此產生了一個“望陵毀觀”的成語。李世民雖有眾多的后宮佳麗,但對長孫皇后的感情卻久久不能忘懷,用情之深,令人深為感嘆;朱元璋對于馬皇后的感情,絲毫不遜色于李世民于長孫皇后,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下令終身不再立后;朱棣對待徐皇后,超過乃父,不但終身不再立后,而且將徐皇后陵墓的規格,修得超過了部分帝王。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但不管是李世民、朱元璋還是朱棣,卻對于皇后絲毫沒有“虎”威,有的只是柔腸。沒有哪個美麗的妃子,在這些皇后生前,威脅到她們的地位。
帝王的愛情,怎一個“矛盾”了得
談起帝王的愛情,不能不提一下唐玄宗,他對于楊貴妃寵愛有加,沒有她便寢食不安,似乎可以說是深情了。但唐玄宗也是后宮女人最多的皇帝之一,據一份資料表明他的后宮佳麗多達四萬之眾。這么多的女人陪護,說他只愛楊貴妃一個,任誰,誰都不信。
帝王的愛情,其實是世界上最矛盾的感情。一方面,不管是唐玄宗,還是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明成祖等大帝,他們確實是愛他們的皇后的;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拿出一部分精力,用于與其他嬪妃生育子女。這種矛盾表明,世界上既有一對一的愛情,也存在一對多的感情。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感情都是真實的。不能因為皇帝有幾個妃子,就認為他們用情虛假不真。電視劇中的“韋小寶”有七個老婆,但他對這七個老婆的感情都是真的。
現在的一夫一妻制是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是從道德層面和法律層面,維護整個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需要。但古代社會并非如此,在這一方面,不能用現代社會的價值去評判古人的行為。歷史上也有一夫一妻制的帝王,比如明朝的明孝宗與張皇后,但這只是帝王中的個例。絕大多數的古代皇帝都擁有眾多妃嬪。
皇帝的婚姻問題在古代不僅是皇帝個人的情感問題,更是國家的政治問題。明孝宗的后宮只有張皇后一人,這在今天受到許多人的贊揚,但在古代,這反而為明孝宗招致了批評。皇帝專寵一人,妃嬪過少,子嗣不旺,這些在當時看來,都不利于朝政的穩定。
帝王的愛情怎一個“矛盾”了得,但這個矛盾卻正是反映了人性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