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都有多少個老婆,史書并無明確記載,只能從零星的史籍中作出推測與判斷。這個“老婆”是指有名分的妻妾,還是指皇帝隨時有權力處置的宮中女人?要知道。對于皇帝來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的權力基本上是超越法律的,因為他說的話是金口玉言。每朝每代,皇帝對于女人的占有,數目是不同的。同一個朝代,也根據每一個皇帝的性格,對于女人的占有數量也大相徑庭。
皇帝該占有多少個女人?規定來自《周禮》
古代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社會,有能力的男人可以娶一個妻子多個妾室。皇帝是最有權力的男人,自然可以娶得更多。民間一般所說,皇帝擁有的妻妾數目,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實際上正史并沒有這個說法。這個說法來自民間的曲解傳播。實際上,按《周禮》說法,“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妻,以備內職焉”。這里面的“王”,是指周天子級別的。一般的諸侯,按《周禮》,只允許有九個老婆,也即一妻八妾。《周禮》是三千年前周公旦制定的,適用于周朝。
而“皇帝”是秦始皇以后才有的名稱。皇帝應該有多少個老婆呢?我們知道,打天下一般用霸道,治天下一般用王道。《周禮》后來被尊為儒家經典,而儒家是治理天下最好的思想工具。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周禮》便成為治理國家的理論根據。而“周天子”應該占有多少女人,就為皇帝所借鑒。按照《周禮》的規定,皇帝占有一百二十一個女人,也即一個妻子,一百二十個妾室,是合乎法律規定的。唐朝的后宮制度,就基本上以《周禮》為架構:一個皇后;三夫人即三個正一品夫人,貴妃、淑妃、德妃;九嬪是指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嬪妃;二十七世婦是指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其中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所以我們看武則天僅僅是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嬪妃;八十一御妻是指正六品的寶林二十七人,正七品的御女二十七人,正八品的彩女二十七人。
但《周禮》的規定,并不會被所有的皇帝遵從,他們只是將《周禮》的規定作為參照罷了。其實早在周朝后期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禮樂崩壞了。管仲曾說過“九妃六嬪,陳妾數千;食必粱肉,衣必文繡”,墨子也說“當今之君,其畜私也。大國拘女累千,小國累百”。從管仲與墨子的言論看,周天子與大國諸侯們早就不遵守《周禮》的規定,后宮已經上千乃至幾千女人了。而秦始皇之后的皇帝們,更是沒有必要聽從《周禮》的硬性規定,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規定妻妾的數目和名稱、品位。
皇帝對于女人盡可能多地占有,為顯“英雄”本色
人脫胎于動物,擁有動物的野性一面。大多數雄性動物對于雌性動物的追求是沒有數量限制的。奧斯卡·王爾德說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關乎性,除了性本身,性只關乎權力。”皇帝擁有了全國最大的權力,自然不想被束縛,所以他要顯示“英雄”本色,擁有越來越多的女人。皇帝充填后宮,占有數量巨大的女人,不僅是因為生理欲望,更是為了炫耀自己無窮的權力。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到底擁有多少個女人?史載秦始皇每滅一國,就在咸陽蓋一所類似那個國家國都的房子,將那個國家的后宮美女充進去,乃至“后宮列女萬余人,氣上沖于天”,一萬多人是有的。
漢高祖劉邦初建漢朝,動了慈善之心,沒有殺害這些亡國之女,而是把她們全部充入后宮,差不多也有幾千人吧,劉邦的子孫漢武大帝,除了擁有雄才大略以外,對美女的追求也是無極限,史載“漢武帝后宮數萬人,外討戎夷,內興宮室”;三國時代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治國無能,后宮嬪妃倒是不少,大臣賀邵給他的諫書寫道:“今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月之畜,而后宮之中坐食者萬有余人,內有離曠之怨,外有損耗之費,使庫廩空于無用,市民饑于糟糠。”后宮一萬多人,到亡國時,司馬炎收了他五千多。晉國的開國皇帝司馬炎,后宮也有一萬多女人,乃至坐著羊車,羊車在哪停住,就在哪里過夜。到了南北朝時,后趙皇帝石虎破了皇帝擁有女人的紀錄,虜十萬女人充入后宮。這個數字可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無人打破。
唐朝時后宮擁有人數最多的,是唐玄宗李隆基,這位號稱與楊貴妃“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多情種子,后宮擁有四萬女人。“玄宗承平,財用富足,志大事奢,不愛惜賞賜爵位。開元、天寶中,官嬪大率至四萬。”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才打下半壁江山,后宮就有了成千上萬的女人。
很多皇帝“三千佳麗”甚至更多,乃至到了不知夜里哪里休息的地步。但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是這樣的。有的皇帝沒有嬪妃,比如那些幼兒皇帝;有的皇帝只有幾個嬪妃,數目大大少于《周禮》規定的121名。也有的實行“一夫一妻制”,像民間老百姓一樣廝守到老,成為皇帝中的“情癡”。
元欽,首開帝王一夫一妻先河
元欽,是南北朝時期西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這是個苦命的皇帝,因為西魏的開國皇帝,他的老爸元寶炬是個傀儡。開國皇帝是傀儡的事情,也就是南北朝時期那個亂世才會出現。東魏與西魏,是由北魏王朝的兩個權臣各自擁立皇帝形成的。東魏由權臣高歡擁立,西魏由權臣宇文泰擁立。這兩個王朝,皇帝都不能自主,而由權臣當政。
元欽是西魏王朝開國皇帝元寶炬的皇太子。為了更好地控制皇帝,宇文泰不惜下了“血本”,把自己的長女嫁給了元欽。元欽繼位以后,宇文氏便成了宇文皇后。宇文泰將女兒嫁給傀儡皇帝,和三國時期曹操將女兒嫁給漢獻帝如出一轍,只不過是政治聯姻的手段而已。
雖然是政治聯姻,目的不純,但元欽與宇文皇后竟然情深似海,就像當年漢獻帝與曹皇后一樣。元欽與宇文皇后的感情,甚至超越了漢獻帝與曹皇后。
為了報答宇文皇后的一片深情,元欽竟然下令不置嬪妃,由此開了帝王之家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元欽雖然是傀儡皇帝,但在多立嬪妃這一方面還是允許的,元欽不置嬪妃,完全是自愿行為。
宇文皇后雖然與元欽感情好,但她夾在權臣父親與傀儡皇帝之間,是很難做人的。為了權力,元欽與宇文泰勢如水火,乃至鬧到了元欽欲聯合大臣誅殺國丈宇文泰的地步。哪知道事情敗露,宇文泰先下手為強,誅殺了“叛臣”,毒死了皇帝。
宇文泰敢于弒君,殺掉了自己的女婿。宇文皇后面對父親與丈夫之間的人間慘劇,無從選擇,殉情自盡。宇文皇后殉情是一個悲劇,娥皇、女英殉情于大舜,宇文氏殉情于元欽,都成為古代皇后鐘情于帝王的絕唱。
元欽駕崩后被謚為廢帝,但他與宇文皇后的感情,經過了歷史的考驗,沒有被“廢”掉。歷史上至今還流傳著元欽與宇文皇后這對苦命鴛鴦的悲情故事。
楊堅,痛失“晚節”的開國皇帝
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在人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的。這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他與獨孤皇后的感情確實不錯,另一部分是由于獨孤皇后對他感情方面的制約,使他不得不為之。
獨孤皇后是歷史上最賢明的皇后之一,她十四歲就嫁給了楊堅,且對楊堅愛得情深意切,死去活來。楊堅也與獨孤氏相愛頗深,對其發誓,誓無異生之子。楊堅確實一生沒有與其他嬪妃生孩子,而且在獨孤皇后生前,也鮮有親近其他嬪妃的機會。楊堅創立了“開皇之治”,還被突厥人尊為“圣人可汗”,實際上有一半功勞是獨孤皇后的。獨孤皇后與楊堅并稱“二圣”,擁有一半的朝政決策權,舉國上下也都稱贊獨孤皇后的賢明,并沒有“牝雞司晨”之類的罵名出現。
但楊堅畢竟是個皇帝,是個男人,皇帝富有四海,還開創了“開皇之治”那樣的盛世,擁有幾個女人是理所應當的事。楊堅雖然對獨孤氏有感情,但難免對其他女人起色心。
有一次,楊堅“出軌”了,與一個宮女發生了關系,但被獨孤氏發現了,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獨孤氏毅然將該宮女處死,氣得楊堅“離家出走”,不當這個沒有“自由”的皇帝了。最后還是被大臣們勸著才回來。
獨孤氏死后,楊堅一方面非常傷心,但另一方面,他終于沒有人監督了,獲得了“自由”,開始與其他嬪妃縱情聲色。不過這種“性福”生活好景不長,楊堅就駕崩了。楊堅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堅持一夫一妻制。他在獨孤氏去世后才“晚年失節”。
朱祐樘,一生只愛張皇后一個人
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朱佑樘,是明朝不多的好皇帝之一。明朝的皇帝,大多性情古怪,干出許多出格的事,但明孝宗朱佑樘卻是個例外。朱佑樘不但國家治理得好,而且感情專一,一生只鐘情于張皇后一人,不納嬪妃,成為皇帝之中典范級別的人物。
朱佑樘之所以能做到鐘情張皇后,與他的悲慘身世有關。朱佑樘的父親,是明憲宗朱見深,朱見深是個奇葩的皇帝,他雖然嬪妃眾多,但只鐘情于大他十九歲的老宮女萬氏。因為萬氏從小就照顧他,使他對萬氏有了依賴性。可惜的是,萬氏并不是一個好女人,她為了獲得皇帝的專寵,大肆迫害其他嬪妃,第一任皇后吳皇后,就是在與她爭斗失敗后被打入冷宮。朱佑樘的親生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宮女紀氏,與朱見深發生了“一夜情”,就幸運地懷孕了。但對于紀氏而言,這是她噩夢的開始。萬氏知道紀氏的事情后,千方百計地迫害紀氏的孩子。朱佑樘是在宮女與太監的保護下才勉強保住了性命,而他的母親被萬氏活活害死了。
長大以后的朱佑樘受到了這事件的強烈刺激,因此他娶了張皇后后,決心不再娶其他女人,而把精力都用于治理國家之上。當然,張皇后是一個美麗賢淑的女人,也確實值得朱佑樘用一生去愛。二人相濡以沫,夫唱婦隨,成為典范。朱佑樘開創了“弘治中興”盛世,同時也成為歷史上最受歡迎的一夫一妻制皇帝而名留青史。
到了末代皇帝溥儀時,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已名存實亡,皇帝只有兩三個嬪妃,且淑妃文秀敢于主動提出與皇帝“離婚”,成為后宮中最“離經叛道”之舉,同時也預示著清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