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譯文
一個人做了壞事而怕別人知道,這種人還保留了一些羞恥之心,也就是在惡性之中還保留一點改過向善的良知;一個人做了一點善事就急著讓人知道,證明他行善只是為了貪圖虛名和贊譽,這種有目的才做善事的人,在他做善事時已經種下了惡根。
■活學活用:
人性善惡,互為根源
道德修養是心靈的磨煉,而沽名釣譽之輩常以善舉來裝點自己的形象。每個人都有良知,作惡而知可恥,惟恐被人知道,還有羞恥之心,就證明他還不為大惡,因為無恥之恥才是真正恥辱,即所謂恬不知恥。
孟子說:“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有這種羞惡之心乃是維持人性不墮落的基石。但是世俗的急功近利,往往為偽君子提供了生存的空間;人際的爾虞我詐則為作惡者鋪平了繁衍的溫床。一個正直的人在生活中必須以自己的正氣來識別和戰勝這些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