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譯文
涉世不深閱歷短淺的人,其所受社會不良影響也就少一些;涉世很深見多識廣的人,其城府也隨之而增加。所以君子與其處世圓滑世故,不如保持質樸憨厚的個性;與其小心謹慎、委屈求全,不如豁達、豪邁一些。
■活學活用:
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社會是人生的大舞臺、是一所大學校。剛剛踏入社會的人,因處世缺乏經驗,所以仍能保持純樸天真的個性。但隨時光的飛逝,社會閱歷的加深,人往往變得圓滑世故。
曾有這樣一個人,領導讓他看一報告,他看了看說:“寫得不錯。”領導搖了搖頭。他趕緊說:“不過,也有一些問題。”領導又搖了搖頭。他說:“問題不大。”領導再次搖頭。他又忙說:“我建議打回這個報告。”誰想領導一言驚醒夢中人,“這新衣領真不舒服。”
你看,這樣為人處世,豈不很累?
追求“善于處世”本身并無過錯,可善于處世,并不等于要圓滑、虛偽、八面玲瓏、見風使舵或是大耍陰謀。一味在如何討好別人,如何使自己不吃虧上下功夫,就會扭曲自己、使自己變成一條變色龍。從此點上看,為人處世,多些正直、多些真誠、多些樸實、多些灑脫,實在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