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秦觀傳
  • 許偉忠
  • 3879字
  • 2021-03-12 15:40:08

19歲,他娶了必嫁士人的徐文美

這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正是大地向人們奉獻了一年豐收成果之后的時節,也是秦少游大婚的喜慶日子。《淮海先生年譜》治平四年(1067)載:“娶徐氏,名文美,潭州寧鄉主簿徐成甫女。”這一年新郎少游虛19歲,新娘徐文美芳齡幾何呢?史料沒有記載。熙寧八年(1075)岳父徐成甫辭世,少游受妻兄徐文通之請作《徐君主簿行狀》,稱其“享年四十一”。此時少游虛27歲,小岳父14歲。徐文美為徐家長女,按常理至少也得小父親17—18歲吧。以此推算,徐文美出嫁之時,正是古人常說的“二八佳人”。

關于徐文美的家庭身世,少游在《徐君主簿行狀》中敘述較為翔實:

其先泰州興化人,遠祖湘自興化徙揚州之高郵,家焉。

“徐君主簿”即少游岳父徐天德,字成甫,號賡實,以入粟授潭州寧鄉主簿。徐家遠祖從興化遷徙至高郵安家落戶,徐成甫籍貫為高郵無疑。他是理財高手,且興趣廣泛,精力旺盛,家里家外料理得井井有條。到他這一輩,徐家已經是當地“右族”(世家大族),“金錢邸第甲于一鄉”,家中“聚書幾萬卷”。而秦家經濟實力顯然夠不上“右族”,充其量在當時當地算是一個比較殷實的小康人家吧。遇到荒年災病,也常常捉襟見肘,出現“聚族四十口,食不足”(《與蘇公先生簡四》)的窘境。且家中藏書有限,與其書香門第的聲望,與兒孫讀書應考的實際需求不相適應。少游曾以自嘲的口吻說道:“家貧素無書,而親戚時肯見借,亦足諷誦”(《與蘇公先生簡三》)。藏書超過少游家而又“時肯見借”的親戚,除了老泰山徐成甫又會是誰呢!中國人談婚論嫁講究門當戶對,小康之家的少游娶“富二代”徐文美,是否有高攀之心,或曰徐文美是否有“下嫁”之嫌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了解徐文美父親的人生志趣。徐成甫不僅經營有方,而且曾有志于讀書仕進。“初君好學問,聚書幾萬卷,欲舉進士。”無奈其祖父、父親不同意,只得作罷。所任“潭州寧鄉主簿”,是通過“入粟”而不是科考得到的職位。潭州即今湖南長沙,據考證,主簿乃為空銜,不必到任,徐成甫確實也沒有到潭州就任。他的人生志向又直接影響到他的擇婿標準,曾發誓說:“子當讀書,女必嫁士人。”北宋王朝從宋太祖始實行“右文”政策,將“崇文抑武”作為基本國策,讀書人的地位空前提高,以致后世文人曾羨慕地將北宋稱作讀書人的黃金時代。徐成甫“女必嫁士人”的擇婿標準不僅是他個人的,也是那個時代一個普世價值取向。秦、徐兩家談婚論嫁之時,少游祖父承議公已是朝廷命官;父親元化公是拜在名師胡瑗門下的一名太學生;叔父秦定蓄勢待發,三年后便金榜題名;少游一輩的小弟兄們遵循祖、父輩的意愿,走的都是一條亦耕亦讀、科考仕進之路,因而高郵秦氏堪稱書香門第。按照“女必嫁士人”的標準,秦氏子弟當是徐家擇婿的首選。徐成甫有三個女兒,徐文美是長女,她的出嫁對于全家具有示范性意義。她嫁給了秦少游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讀書人,其父可謂如愿以償矣。少游《徐君主簿行狀》記述:“又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如其志者,徐成甫將長女嫁給少游,非但不是“下嫁”,有辱門庭;相反倒是選中了一個稱心如意的乘龍快婿,遂了自己“女必嫁士人”的夙愿。為岳父撰寫“行狀”之日,少游雖然還未進入仕途,但他十分自信地認為,自己是一個符合岳父所設定標準的合格女婿。《行狀》中還有這樣一段話:

葬有日矣,文通泣謂余曰:“惟先人行義,可質諸幽明……諸孤良懼泯滅,盍為我圖之。”余既相與泣下。

文通即徐成甫長子、少游的大舅子。從文通含淚請少游為其父撰寫行狀,以及少游與之“相與泣下”之情形來推論,秦、徐兩家一直保持著融洽的姻親關系,交往頻繁。此時少游與徐文美結婚已逾七八年,倘若沒有他們良好的夫妻關系為基礎,兩個家庭如此和睦是難以想象的。

中國傳統婚姻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徐、秦兩家,一城一鄉,一以經商為主,一為耕讀世家,在其聯姻過程中,月老的撮合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月老為何人?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是孫莘老。他是高郵一位重量級的歷史文化名人,以他的身份、地位以及與徐、秦兩家的特殊關系,應該最有可能也最樂意充當月老的角色。

莘老與少游有著親密的師生之誼。嘉祐四年(1059),莘老由太平縣令被選調進京,任昭文館館閣校勘,參與編校昭文書籍。嘉祐六年(1061),自京師返歸高郵。《孫莘老先生年譜》載:“三十四歲,自京師歸高郵。黃庭堅來謁,以女許嫁庭堅。”黃庭堅這一年17歲,莘老許給他的女兒有一個十分好聽的名字叫“蘭溪”。這一年少游13歲,他“常造莘老之室,親聆教誨,并從其學經”(《秦少游年譜長編》)。22歲高中進士、而立之年成為京官的莘老,在童年少游眼中,其形象之偉岸高大,想必是仰而視之的。詩歌《奉和莘老》作于元豐元年(1078)暮春之際,是對當年跟從恩師學習的美好追憶:

童子何知幸最深,久班籍湜奉登臨。

挾經屢造芝蘭室,揮麈常聆金玉聲。

黃卷香焚春晼晚,絳紗人散夜蕭森。

明朝只恐絲綸下,回首青云萬里心。

少游以韓愈比孫莘老,自比韓門弟子、著名詩人張籍和皇甫湜,表達了自己的遠大志向和對孫莘老的崇敬之情。“屢造”和“常聆”描寫的是他屢屢登門、經常聆聽莘老的教誨;而“春晼晚”和“夜蕭森”則形象地寫出了一種夜以繼日的學習狀態。我們不知道也無須求證的是,在莘老家,年僅13的小男生少游與孫家毛腳女婿、17歲的黃庭堅是否有一面之緣;我們想要得到的答案是:那個時候,莘老正值仕途、事業勢頭方勁之時,一個鄉下小男生,怎么就能夠輕易拜入其門下呢?追溯起來這可能與少游父親元化公有關。《宋史·孫覺傳》載,莘老“甫冠,從胡瑗受學。瑗之弟子千數,別其老成者為經社,覺最年少,儼然居其間,眾皆推服”。莘老受學胡瑗的時間是在慶歷七、八年(1047—1048),其后不久,少游父親元化公亦入太學從胡瑗學。胡瑗弟子雖有千數,但從莘老“最年少,儼然居其間,眾皆推服”,以及元化公“有聲太學”來看,兩人皆為胡瑗的得意門生。他們雖未有幸成為“同年”,卻是地道的“同門”。元化公與莘老既為同鄉,又是同門,那么少游入其門、執弟子禮就十分自然了。此后少游還屢屢提及莘老的教誨之恩,“屢奉所賜教,誨慰殷勤,雖父兄之于子弟,無以過此”(《與孫莘老學士簡》)。在其詩文中每每以“門生”“弟子”自稱,如“門生故吏知多少,盡向碑陰刻姓名”(《孫莘老挽詞》)等。

莘老與秦家是友,與徐家則是親。專家考證,莘老之妻為徐氏,與徐文美的父親或為姊弟關系,“莘老妻蓋與成甫姊弟行”(《秦少游年譜長編》)。若以此論,莘老便是徐文美的姑父、少游的姑丈。少游在《與參寥大師簡》中稱莘老妻為“莘老壽安君”,壽安君是孫莘老妻獲得的封號。在《與孫莘老學士簡》中,少游尊稱莘老妻為“姨婆縣君”:

前書聞姨婆縣君服藥甚久,徐氏弟兄及妻子皆憂撓,不知所為。近聞得僧法賓者,調治已平,可勝忻慰。

簡中“姨婆縣君”即孫莘老之妻,“徐氏兄弟”則是指徐文美的兄弟姊妹。因為孫、徐兩家這一層親戚關系,而又都居住在州城之內,因此徐文美到自己姑姑家是再方便、再尋常不過之事了。秦、徐兩家聯姻,少游與莘老的關系又進了一層,少游《孫莘老挽詞》之四有詩句云:“故人唯有羊曇在,慟哭西州不忍歌。”羊曇為東晉謝安之甥。《晉書·謝安傳》載,羊曇才華為謝安所器重。謝安去世后,羊曇終年輟樂,誓言從此行路不再經過謝安曾經居住的西州路。一日酒醉之后誤從西州門經過,醒后從者告知。羊曇遂悲吟曹植“華屋丘山”詩,慟哭而亡,后世因常以此比喻甥舅或姻親關系。少游用此典故,喻指與孫莘老多重而又不同尋常的關系。

少游大婚對于高郵秦氏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秦家上下喜氣空前,祖父承議公最是興奮。少游是元化公長子、承議公長房長孫。長房長孫大婚,家族之中還有什么比這更大的喜事呢?不僅如此,承議公對這個長孫有著一種不同尋常的感情。皇祐元年(1049)臘月,少游倉促之間出生在他赴任南康的途中。后來襁褓中的七兒與母親一直隨同他生活在南康,居住在簡陋的僧舍中,直到四年以后他任期屆滿,才一同返回家鄉高郵。長子元化公去京城求學,盡管“有聲太學”,學業優秀,卻未及科場一試身手,在少游15歲那年因病早逝。老年喪子,常令他扼腕嘆息,傷痛不已。正因為如此,他對這個長孫履行了慈父般的責任,少游差不多一直在他的教導和呵護下,走過了自己的幼年、童年和少年。今日長孫大婚,作為祖父的他怎會不喜從中來!

大喜之日,少游母親戚氏更是百感交集。四年前,丈夫元化公英年早逝,她的心頭一直被揮之不去的哀傷籠罩著。戚氏是一位性格堅韌的女性,中年喪偶的她常常以淚洗面;而在人前,她總是掩藏著巨大的心靈創痛,用自己柔弱的肩頭,承擔著家庭的重任,精心養育、呵護著自己的兒女們,盼星星盼月亮一般,期盼著他們快快長大成人。這也正是日后少游對母親戚氏特別孝敬的重要原因,無論是在蔡州還是在京城為官,少游都將母親迎奉在身邊。即使家庭因一時周濟不及只能喝粥度日,也要保證母親吃到“肉糜”。而眼下,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日子像村邊的河水一樣緩緩地流淌。她需要一件大喜事來沖一沖縈繞在心頭的創痛和哀傷。天從人愿,長子大婚,整個秦家垛氣象一新,喜氣盈門。戚氏心頭陰霾盡掃,仿佛換了一個人似的,從里到外透著一股掩飾不住的喜慶勁兒。

秦少游與徐文美的婚姻是一樁十分平常、非常美滿的婚姻。徐文美是見諸文字的第一個與他有法定名分、肌膚之親的女性。元符三年(1100)八月十二日,少游猝死于藤州光華亭,靈柩滯留途中五年后,獲準歸葬揚州秦氏祖塋。其子秦湛在政和六年(1116)任常州通判、宣教郎,他將父親靈柩從揚州祖墳遷葬至無錫惠山,與夫人徐文美合殯,這是正史和秦氏家譜記載的史實。秦少游與徐文美不僅是一對原配夫妻,也是一對攜手一生,生同床、死同穴的夫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鱼县| 巴彦淖尔市| 秭归县| 永登县| 磐安县| 屯留县| 连城县| 历史| 开化县| 湖北省| 鹤峰县| 巴林右旗| 浪卡子县| 宝山区| 兴宁市| 塔城市| 黑龙江省| 扎囊县| 丘北县| 塔城市| 彭山县| 甘泉县| 呼图壁县| 留坝县| 江安县| 德化县| 绥德县| 贵德县| 景德镇市| 通化市| 开阳县| 德惠市| 山阳县| 罗定市| 镇宁| 郓城县| 凌云县| 大田县| 德化县| 探索| 宜川县|